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界第五個裝甲師,國民革命軍第200師

抗戰期間國民革命軍的五大王牌主力軍中, 第五軍雖不是最先成立的, 但確是裝備最為精良, 麾下第200師更是中國機械化師之始, 稱“世界第五個裝甲師”。

1936年3月, 蔣介石接受徐庭瑤考察歐美軍隊現代化裝備後所提出的建議, 在南京成立陸軍交輜學校。

1937年, 在交輜學校基礎上又擴編建成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 杜聿明任團長。

1938年, 裝甲兵團撤至湖南湘潭整訓, 擴編、創建第200師。 師長杜聿明, 副師長邱清泉, 參謀長廖耀湘。 全師總兵力2萬人。

1938~1939 年間, 蘇聯為避免日、德同時對其發起進攻, 戰略上希望中國方面能牽制日軍, 因此開始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

200師共裝備了蘇制T-26b 坦克83 輛, 蘇制BAE系列裝甲車50餘輛。 摩托化步兵團裝備的也是蘇聯卡車。

炮兵團有12門122榴彈炮, 還有45毫米戰防炮, 75毫米野戰炮。 步兵使用的是蘇聯步機槍。

1939年11月, 第五軍在昆侖關戰役中奮勇搏殺, 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阪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 殲敵6000餘人, 取得重大勝利。

1940年1月初, 200師在昆侖關經過短暫休整後繼續加入對昆侖關附近之八塘的進攻。

1941年6月, 200師移駐貴州安順。 12月, 移防雲南保山。

1942年3月初, 200師一騎兵團、一營工兵入緬甸支持英軍作戰, 接替英軍在同古(又稱東籲)的防務。

6月中旬, 該師殘部經過艱難的撤退終於抵達雲南永平(第200師入緬之役損失5000餘人)。

師長戴安瀾在戰鬥中因傷勢過重無法救治而犧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