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積木時代主攻三線城市 探尋差異化突圍之路

近些年,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 普惠金融的邊界在不斷拓展, 其服務內容逐漸擴展到儲蓄、支付、保險、理財和小額信貸等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 主要服務物件包括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群體以及農戶。 但是, 目前傳統金融機構受業務模式和成本結構的制約, 仍無法做到足夠下沉, 而多數小貸公司和新型金融服務機構也主要面向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 三四線城鎮中不斷膨脹的信貸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

2014年進入小額信貸行業的積木時代很清楚, 要在市場上立足並長久發展下去, 必須構建自己獨有的、不可複製的業務壁壘。

於是, 積木時代在進入市場伊始, 便另闢蹊徑, 回避了競爭激烈、市場複雜的一二線城市, 選擇主攻三四線城鎮的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積木時代根據三四線市場特徵, 因地制宜推出了三種借款產品:“企業貸”、“阡陌貸”和“大白貸”, 專門為客戶提供高效、無抵押、無擔保的金融服務, 努力探尋出一條差異化的突圍之路。

然而, 即便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 缺乏線上信貸資料的情況依然普遍存在於三四線城鎮及農村地區。 實踐經驗告訴積木時代, 三四線城鎮微型企業主不會把每天的交易額等生意資料同步上傳到互聯網的習慣, 所以貸款企業或機構最多只能抓取到客戶線上進貨、採購資訊等部分網上消費資訊,

而客戶的經營流水、出貨量、信貸情況等關鍵的線下交易記錄都很難獲取。 換句話說, 線上風控模式並不能解決借款方和機構方資訊不對稱的困境。

這對於積極踐行線下風控模式的積木時代來說, 有著多數新型金融服務機構無可比擬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生命力。 基於資訊對稱和風險定價的考慮, 積木時代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業務模式:即在抓取客戶線上資料的同時, 線上下完成更多更全面的信審資料的盡調, 將兩類資料綜合後, 還原客戶的信用畫像, 全方位瞭解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 這樣不僅可以顯著提升所獲企業自身獲取資訊的質與量, 有效降低資訊造假和欺詐的風險,

以及更快更准地進行風險定價, 還有助於做好貸後管理工作。

據介紹, 經過三年穩步的發展, 積木時代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的15個省23個城市設立了近30家資產端門店, 其中約八成門店位於三四線城鎮, 累積資產規模達8億元, 服務了上萬家客戶。 今年, 積木時代的目標是再新開25家資產端門店, 將門店總數增加至50家左右, 目標年放款額度有望突破10億元, 以進一步鞏固和優化對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貸款服務。

(財編:辛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