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董卿:積累越多,你越閃耀!

董卿, 集美麗、智慧和優雅于一身的女人。

之前, 因為主持《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 她驚豔了整個中國。

而這幾天她又驚豔了全世界!

5月14號下午, 董卿, 主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 來自坦尚尼亞的配音演員希爾德(Hilder)和同伴用斯瓦希裡語配音《西遊記》。

配音結束後, 董卿說:

很多人把張騫出使西域比作現實生活中的《西遊記》, 13年西行所經歷的艱難困苦也不比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少到哪兒去, 但文化溝通永遠可以讓千里相隔變成心靈上的零距離。

據說, 因為這段話, 董卿贏得了場下各國來賓的高度讚譽!

董卿飽腹詩書, 氣質如蘭, 人盡皆知!也人人豔羨!

今天我們不再用更多的溢美之詞誇讚董卿, 我們來學習一下董卿的語言風格, 試著為己所用。

自古深情留不住, 總是套路得人心呐!

無論是在舞臺上的主持、寫作, 還是接受採訪, 董卿的語言表達都有明顯的套路。 其套路之一就是她常引用名人名言或書中的名句。

不信你看!

在最近的一次電視採訪中, 董卿在講述籌備《朗讀者》這一路走來的艱辛的時候, 她引用了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的墓誌銘:

我永遠都沒有長大,

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

不管是有所準備, 還是隨手拈來, 這句話在她說完之後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中國詩詞大會》中, 董卿曾在現場脫稿並流暢地念出葉賽寧和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的詩句, 送給選手:

當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 我把花瓣灑在你的發間,

當你離開, 我的心不會變涼, 想起你, 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 那般歡暢。 ——葉賽寧《我記得》

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 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 即便如此, 我依然暗暗設想, 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博爾赫斯

而在《朗讀者》中更甚, 董卿字字珠璣, 名言警句貫穿始終,

節目因此有了更深厚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 逼格滿滿!

第一期中, 在聽完周小林和殷潔夫婦的愛情故事之後, 董卿十分羡慕, 隨之便送上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句沈從文的情詩:

我們相愛一生, 還是太短。

第二期中, 開場就直接引用了顧城的詩: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在第三期,董卿採訪徐靜蕾,看到徐靜蕾的讀本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時,隨口就背出了其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句話:

地上如果有一個人死了,天上就會多一顆星,因為它要給活著的人照個亮。

第六期,董卿聽完丁一舟和賴敏的故事之後,被深深地打動。賴敏朗讀了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節選)》。

朗讀結束後,董卿也念了三毛的一段文字,是一首詩:

如果有來生,願意站成一棵樹,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泥土安詳,一半在風中飛揚。

第七期,在馬里犧牲的中國維和戰士申亮亮的家人也來到的現場。申亮亮的姐姐與申亮亮告別的時候,說:忠孝不能兩全,你為國家盡忠了,那麼對父母的孝,就讓姐姐和哥哥來做吧。

聽完姐姐的一番告別,幾乎所有人都哭了,董卿想起了阿拉曼英聯邦士兵墓地當中有這樣一條墓誌銘:

對於世界,你是一名戰士,但是對於我,你是整個世界。

第八期中,作家梁曉聲說小時候看過的那些小人書是他當年的精神的世界。

董卿由此想到了雨果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

有了物質,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也是在這一期,趙文瑄朗讀了季羨林的《老貓》。朗讀結束後,董卿說季羨林還說過這樣一句話:

雖然這個世界上只剩下我一個孤家寡人,但是你又怎麼能說我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呢。

除此,《朗讀者》的卷首文案堪稱教科書級,而其中語言運用最大的特點就是直接引用名人名言。

翻一翻你曾經收藏的《朗讀者》卷首和開場白集錦,看看是不是這樣《朗讀者》1-9期開場白集錦,2017最火的作文素材!

指南君盤點整理,文案中運用過如下名人名言: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海明威《老人與海》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説明你。——《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作家汪曾祺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海子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楊絳

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茨威格

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會膽怯。——莎士比亞

讓我們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法國作家法朗士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

看到這些名人名言,就不難解釋,網路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發的彈幕:

“這收視率就是語文老師撐起來的,語文老師是扛把子。”

“高三黨來這裡找作文開頭的來集合。”

“全靠學生寫觀後感提升收視率。”

“來這裡學習名人名言的用法”

“老師讓摘抄,摘抄好句。”

哈哈~~

甚至,有人說:要是有董卿這樣的老師教書,那可了不得,肯定全班全優。

“信手拈來的從容,都是厚積薄發的沉澱”,用這話來評價董卿,再適合不過!

董卿對於名人名言的運用自如,得益於她長期閱讀和學習的積累。

董卿的父母是比較傳統的知識份子,他們很早就讓董卿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只靠吃飯活著,還有一些別的東西可以滋養身心。

自小董卿就浸潤在古典文學之中。她的父母都畢業于復旦大學,父親學文,母親學理。但母親和父親一樣,都熱愛讀書。

父親熱愛文史,最愛讀的書是《古文觀止》《二十四史》一類;母親則偏愛西方文學。

小學時,父親會要求她在課外書裡但凡看到成語、詩詞,都要抄在小紙片上,貼在小書桌上。

而母親,每到假期,都會給她開書單,規定一個假期必須讀完,書單中的書大多數是西方文學,《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簡·愛》《約翰·克裡斯朵夫》等。

董卿回憶說,小時候父母讓她讀書,最早也有被逼迫的成分,但慢慢地習慣就養成了。

“我現在還能回想起我自己在學生時代,那種夏日午後,好多同學在教室裡昏昏欲睡,但是知了叫著,陽光透過樹葉燦爛地照下來,那種場景美得想讓你痛哭一場。那種安靜、知識對你的浸潤,後來就再也沒有辦法遇到了。所以可能始終對校園、對書本有一種渴望。”

工作後的董卿雖然很忙碌,但始終沒有忘記閱讀和學習。

在剛工作的那幾年,董卿報考華東師範大學,並順利進入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09年從上戲MFA畢業。14年又去南加大做訪問學者。

不要以為她的這些學位只是掛個title而已,她是真的去學,去考試。在上戲時她沒節目就從北京飛上海回去上課。

曾有網友爆料坐飛機時遇到董卿,看到董卿全程在讀書。去南加大之前她在新東方學習英語。在南加大有人說經常在圖書館看到董卿。

前段時間,董卿接受環球時報的採訪,談到閱讀時她說,她每天睡覺前大概有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是多年保持的一個習慣。她的手機、iPad是不拿進臥室的。

我想,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如今她成為國民女神,一定跟她日積月累,堅持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有關。

有人曾說,董卿的文化積澱很深,一般人很難望其項背。

其實不然。真的想做一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美國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奶奶,她叫“摩西奶奶”,典型的大器晚成。在她晚年,她成為了美國著名和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

摩西奶奶曾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與大家共勉!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在第三期,董卿採訪徐靜蕾,看到徐靜蕾的讀本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時,隨口就背出了其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句話:

地上如果有一個人死了,天上就會多一顆星,因為它要給活著的人照個亮。

第六期,董卿聽完丁一舟和賴敏的故事之後,被深深地打動。賴敏朗讀了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節選)》。

朗讀結束後,董卿也念了三毛的一段文字,是一首詩:

如果有來生,願意站成一棵樹,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泥土安詳,一半在風中飛揚。

第七期,在馬里犧牲的中國維和戰士申亮亮的家人也來到的現場。申亮亮的姐姐與申亮亮告別的時候,說:忠孝不能兩全,你為國家盡忠了,那麼對父母的孝,就讓姐姐和哥哥來做吧。

聽完姐姐的一番告別,幾乎所有人都哭了,董卿想起了阿拉曼英聯邦士兵墓地當中有這樣一條墓誌銘:

對於世界,你是一名戰士,但是對於我,你是整個世界。

第八期中,作家梁曉聲說小時候看過的那些小人書是他當年的精神的世界。

董卿由此想到了雨果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

有了物質,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也是在這一期,趙文瑄朗讀了季羨林的《老貓》。朗讀結束後,董卿說季羨林還說過這樣一句話:

雖然這個世界上只剩下我一個孤家寡人,但是你又怎麼能說我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呢。

除此,《朗讀者》的卷首文案堪稱教科書級,而其中語言運用最大的特點就是直接引用名人名言。

翻一翻你曾經收藏的《朗讀者》卷首和開場白集錦,看看是不是這樣《朗讀者》1-9期開場白集錦,2017最火的作文素材!

指南君盤點整理,文案中運用過如下名人名言: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海明威《老人與海》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説明你。——《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作家汪曾祺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海子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楊絳

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茨威格

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會膽怯。——莎士比亞

讓我們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法國作家法朗士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

看到這些名人名言,就不難解釋,網路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發的彈幕:

“這收視率就是語文老師撐起來的,語文老師是扛把子。”

“高三黨來這裡找作文開頭的來集合。”

“全靠學生寫觀後感提升收視率。”

“來這裡學習名人名言的用法”

“老師讓摘抄,摘抄好句。”

哈哈~~

甚至,有人說:要是有董卿這樣的老師教書,那可了不得,肯定全班全優。

“信手拈來的從容,都是厚積薄發的沉澱”,用這話來評價董卿,再適合不過!

董卿對於名人名言的運用自如,得益於她長期閱讀和學習的積累。

董卿的父母是比較傳統的知識份子,他們很早就讓董卿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只靠吃飯活著,還有一些別的東西可以滋養身心。

自小董卿就浸潤在古典文學之中。她的父母都畢業于復旦大學,父親學文,母親學理。但母親和父親一樣,都熱愛讀書。

父親熱愛文史,最愛讀的書是《古文觀止》《二十四史》一類;母親則偏愛西方文學。

小學時,父親會要求她在課外書裡但凡看到成語、詩詞,都要抄在小紙片上,貼在小書桌上。

而母親,每到假期,都會給她開書單,規定一個假期必須讀完,書單中的書大多數是西方文學,《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簡·愛》《約翰·克裡斯朵夫》等。

董卿回憶說,小時候父母讓她讀書,最早也有被逼迫的成分,但慢慢地習慣就養成了。

“我現在還能回想起我自己在學生時代,那種夏日午後,好多同學在教室裡昏昏欲睡,但是知了叫著,陽光透過樹葉燦爛地照下來,那種場景美得想讓你痛哭一場。那種安靜、知識對你的浸潤,後來就再也沒有辦法遇到了。所以可能始終對校園、對書本有一種渴望。”

工作後的董卿雖然很忙碌,但始終沒有忘記閱讀和學習。

在剛工作的那幾年,董卿報考華東師範大學,並順利進入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09年從上戲MFA畢業。14年又去南加大做訪問學者。

不要以為她的這些學位只是掛個title而已,她是真的去學,去考試。在上戲時她沒節目就從北京飛上海回去上課。

曾有網友爆料坐飛機時遇到董卿,看到董卿全程在讀書。去南加大之前她在新東方學習英語。在南加大有人說經常在圖書館看到董卿。

前段時間,董卿接受環球時報的採訪,談到閱讀時她說,她每天睡覺前大概有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是多年保持的一個習慣。她的手機、iPad是不拿進臥室的。

我想,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如今她成為國民女神,一定跟她日積月累,堅持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有關。

有人曾說,董卿的文化積澱很深,一般人很難望其項背。

其實不然。真的想做一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美國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奶奶,她叫“摩西奶奶”,典型的大器晚成。在她晚年,她成為了美國著名和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

摩西奶奶曾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與大家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