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技大餐”進村來

□陳福平、徐聖亮

“我想問問養兔子需要多久打一次疫苗?”“我想知道什麼樣的飼料更適合野山雞?”“如何防治枳殼潰瘍病?”……5月17日上午, 峽江縣組織縣科技局、農業局、林業局、科協等部門的科技特派員以及醫療保健、防震減災方面科技人員, 來到仁和鎮開展技術講座和諮詢活動, 將“科技大餐”送到農民家門口。

當天正好是仁和鎮的“趕集日”。 專家們一落座, 就被趕來的村民們圍得水泄不通。 他們有的索要自己需要的科普資料, 有的諮詢種養技術和所遇到的問題, 有的忙著讓醫生檢查身體。 “現在不管是種地種田,

還是養牛養羊, 不相信科學就賺不到錢。 今天算是豐收了, 我把這些資料拿回去慢慢看。 這種活動好得很, 把技術送到家門口來了。 ”仁和村村民鐘萬根一邊精心整理收集到的資料, 一邊高興地說。

這邊科技大集還未散場, 那邊科技種植、養殖講座又開場了。 小小的會議室擠滿了前來聽課的群眾, 座位坐滿了就站著, 會場內站不下了就在門口聽著。 來自江蘇徐州市伊拉兔養殖專家方強, 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聶垚、謝東生分別就“家兔養殖市場前景分析”“野山雞養殖技術”“枳殼種植技術”等知識向村民們作了詳細的講解。 “他們講的東西我們用得著!”針對不同產業發展需要而量身開展的科技講座, 讓村民們覺得很“管用”,

不少村民一邊聽, 一邊與專家交流。

櫪坑村村民王其堂近兩年靠養殖野山雞嘗到了“甜頭”, 今年他想繼續擴大規模, 但還有一些養殖技術要點沒弄明白, 借著這次科技講座機會正好請教專家。 可王其堂坐在了後排, 每次想提問都被別人“搶了先”, 這可把他急壞了。 與王其堂一樣, 一些種養戶也急於諮詢種養方面的問題。 好在有別的種養戶提出了同樣問題, 他們要做的就是牢牢記住老師的解答, 回去後慢慢消化。

不知不覺, 兩個多小時的培訓講座結束了, 許多農民依依不捨。 大理村村民戴海根說:“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科技大餐’, 農技專家面對面進行技術培訓與指導, 很解渴呀。 真希望他們能常來!”

近年來, 峽江縣持續開展生豬污染治理,

關閉了許多養豬場, 養殖戶面臨著轉型發展難題。 如何開闢致富新路?今年“科技活動周”期間, 該縣根據扶貧需求和農村農業發展短板, 組織科技、林業、農業等部門的專家服務隊, 圍繞發展經濟作物、畜禽、水產等特色種養知識, 在各鄉鎮巡迴開展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和科學知識培訓, 傳授農業技術知識, 推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 增強農村基層科技人員的科技服務能力, 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和農民增收致富新管道, 帶動群眾依靠科技脫貧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