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盜墓與防盜墓都很專業的曹操

曹操(155-220年正月庚子), 字孟德, 小字阿瞞, 漢族, 沛國譙人。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先為東漢大將軍 、丞相, 後為魏王。 其子曹丕稱帝后, 追尊其為魏武帝。 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 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 同時在北方屯田, 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 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 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 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史稱建安風骨。 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盜墓, 是王者行為, 上面說的劉去、項羽, 都是這樣。 到了漢末, 又出了一位盜墓中的王者—曾被漢獻帝劉協封為“魏王”的曹操。

曹操盜墓在中國盜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是標誌性人物。 為了保證盜墓有組織、高效率, 曹操在自己的軍中成立了類似“盜墓辦公室”這樣的機構。 這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

也是唯一一個軍方盜墓機構。 “盜墓辦公室”的人員都被授以相應的不同職務:總指揮叫“發丘中郎將”、發掘隊長叫“摸金校尉”。

曹操盜墓的目的很單純, 就是為了盜到黃貨、白貨什麼的, 為自己的部隊提供財源, 是名副其實的“尋寶派”盜墓之王, 而且是“天王級”人物。 曹操這一盜墓動機, 代表了絕大多數盜墓者, 傳說後來有些地區的盜墓賊把“曹天王”奉為行業神, 供奉了起來, 在行盜前會給他上炷香, 保佑平安多發財。

● 曹操的祖父是一名太監

曹操的底細一般讀者都比較清楚, 他就是《三國志》上的“魏武帝”, 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 《三國演義》中魏國的主角。 雖然史書上稱曹操為魏武帝, 實際上曹操一天皇帝也沒有當過, 這是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後追諡的。 曹操真正的最高封號是“魏王”。

曹操生於西元155年, 卒於西元220年, 字孟德, 小名阿瞞、吉利, 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卷一)介紹,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漢相國曹參的後人, 但他竟然是一名太監, 曾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中的一員。

太監怎麼會有兒子、孫子?原來曹操的父親曹嵩, 是曹騰的養子, 官至太尉, 差不多相當於“國防部部長”的位置。 曹嵩是哪來的, 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所以陳壽在《三國志》中稱, “莫能審其(曹嵩)生出本末”。

曹操小時候, “機警, 有權數, 而任俠放蕩, 不治行業, 故世人未之奇也”。 用今天的話來說, 這小子機靈聰明, 有謀略權術。 但負氣仗義放縱不拘, 不務正業, 不知修身, 所以當時大家沒有覺得曹操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但只有梁國的橋玄、南陽的何顒, 認為曹操將來能做大事。 “玄謂太祖(曹操)曰:‘天下將亂, 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 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橋玄的意思是, 天下將大亂, 若非有治國能力的人不能挽回局面, 安定天下, 這樣的人大概就是你曹操了。

橋玄這話或許是曹操發跡後的附會, 是拍曹操馬屁的, 但不管怎麼說, 曹操後來果然成了定鼎天下的人物。

漢靈帝熹平三年(174年), 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 這孝廉不是什麼實體職位, 就相當於現在的預備幹部。 雖然孝廉是預備幹部, 但卻是曹操政治仕途的開端。

後來他到洛陽當了郎官,這郎官也不是真正的官,相當於現在沒有正式轉正的見習官員,目的是讓見習官員熟悉朝廷行政事務,然後根據評比考核結果,再派到實體崗位任職。

不久,曹操果然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有了實權。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倖的宦官蹇(jiǎn)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 一度官場失意回家打小鳥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亂世出英雄,曹操的用武之地出現了,他被提拔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大獲全勝,斬獲起義軍首級無數。這一仗打過後,曹操官運亨通,進入了仕途的快車道,升為“濟南相”。

濟南國(今山東濟南市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後,大力整治,一下奏免了十分之八的不稱職的現任官員,引起官場地震,貪官污吏們嚇得紛紛逃竄。在濟南相任上,曹操顯示了真正的領導才能和管理能力。

但由於東漢政權已到末期,官場腐敗,政治黑暗。朝廷雖然封曹操為議郎,進了朝廷,但由於議郎是漢代光祿勳所屬郎官的一種,相當於高級顧問。曹操覺得這樣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不符,加上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回家看書打小鳥,書面語言叫“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年),曹操再次被起用。漢靈帝劉宏去世的前一年,政權更加動盪,宦官把持大權,公開標價賣官。朝廷為了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劉宏死後,京都大亂。這時,盜墓史上另一名人董卓隆重登場了,並在這之後,與曹操結下了梁子。

時為西涼刺史的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因不肯接受朝廷的徵召而放棄兵權,時逢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控制了中央政權。這之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姓易名逃出京師洛陽。

關東諸侯聯盟###董卓,曹操即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曹操“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準備###董卓。

曹操的盜墓行為,就是在這之後。

● 梁孝王墓主人曾想當皇帝

曹操的盜墓動機並不複雜,為了籌集軍餉,他才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委任業務人員。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部隊打到哪兒就盜到哪兒,哪座隨葬品多就盜哪座。

曹操盜得最著名的墓塚是芒碭山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這也是梁孝陵被盜的最早記錄。

劉武,是劉邦的孫子,生於哪一天史上記載不詳。但其父兄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分別是創造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恒和漢景帝劉啟。劉武是漢文帝嫡二子,漢景帝同母弟,其母竇皇后。

劉武於西元前178年被封為代王,西元前176年改封淮陽王。西元前168年,梁宣王劉揖薨,無嗣,劉武繼嗣梁王,於西元前161年就國。這便是“梁孝王”的來歷。

在西漢歷史上影響很深的“七國之亂”中,劉武平定有功,曾率兵抵禦吳王劉濞,保衛了國都長安。但他居功自重,又仗著母親竇太后的疼寵和梁國地大兵強,想當皇帝。

這裡面有一個插曲,《漢書·梁孝王傳》(卷四十七)記載,漢景帝與劉武這個弟弟關係很好,孝王二十五年(前155年),在未立太子前,有一回漢景帝和劉武一起喝酒,喝到高興處,漢景帝說了,“千秋萬歲後傳于王”,意思是,我死後把皇位傳給你。劉武知道景帝說的是醉話,並非真心話,但還是很高興的。當時母親竇太后在旁邊,也替劉武高興。

漢景帝說此話是有背景的,因為他們的關係好得確實非同一般。《資治通鑒·漢紀七》(卷十五)稱,劉武曾多次入朝,“既至,寵倖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劉武竟然和皇帝平起平坐,出入自如,這是一般關係做不到的。

劉武一度有奪景帝皇位的念頭,但有賊心沒有賊膽,最後還是放棄了。

● 梁孝王墓內發現中國最原始的冰箱

劉武在王位23年,于漢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年)六月初六,暴病而亡,諡“孝”,史稱梁孝王,葬於永城芒碭山。

永城芒碭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水寶地之一,秦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陳勝,死後就埋在芒碭山北。自劉武起,###代梁王與王后、臣僚都葬在這附近,形成了一片規模宏大的王陵區。

梁國的都城當時在睢陽,離此處有200裡。劉武之所以選擇葬在這裡,除了風水好,以及睢陽附近沒有空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裡是劉邦的“福地”。劉邦起兵反秦之時,正是隱於芒碭山澤岩石間,並以此為根據地,最後發展壯大,奪得天下。漢文帝在位時,特地在此立了高祖廟。如此好地方,真是寶地了,所以劉武要把自己及後代都安葬在這裡。

目前已發現的著名王墓,除了梁孝王墓外,還有梁孝王王后墓、柿園西漢壁畫墓、僖山金縷玉衣墓、僖山西漢梁王墓、漢代梁王室陵墓群、僖山畫像石墓等,皆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芒碭山地下文物豐富,寶貝多,成為歷代盜墓賊最愛“旅遊”的地方,至今芒碭山漢墓區仍是盜墓賊的天堂,時常可以發現盜墓賊的身影。

劉武的墓在芒碭山群中的保安山南山東側半山腰上,坐西面東。這朝向是漢代流行的最吉朝向。

因為漢景帝的一句醉話,劉武的皇帝夢一生未斷。所以,生前沒有當上皇帝,劉武死後也想過把帝王癮,加上樑國富有強大,陰間王宮就要造得富可敵國了。《水經注·獲水》(卷二十三)稱,劉武墳墓“斬山作槨,穿山為藏”。

劉武墓構建複雜,佈局嚴謹,規模超常,工程量甚至超過一般的帝王陵。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稱之為“天下第一石室”並不為過。

劉武墓,當地老百姓俗稱“孝王洞”,或“梁王避暑洞”,如清光緒年間編撰的《永城縣誌·古跡》中便有這樣的文字,“孝王洞在保安山之東麓,其中有十字街、飲馬池。”整座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還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曾有人在裡面轉了幾天,也沒有摸出來。

這些墓室都是仿他們生前的生活實景營造的,壁畫精美無比,其豪華程度連現代人看了都驚訝。到底豪華到什麼程度,從劉武及李王后墓內配備的兩件設施上便可以看出。

第一件,“冰箱”——儲冰室。中國古代的冰箱自然不是用電的,而是自然環保型的,食物保鮮,使用冰窖。中國目前最原始的冰窖實物,就是在梁孝王的墓內發現的,在南回廊的東段南側,有一個仿閣樓式的小房間,這裡就是冰窖,即儲冰室。

第二件,“衛生間”——內置廁所和浴室。古代的廁所多在室外,目前中國最原始的室內廁所實物,是在劉武的墓裡發現的。在與後室相連的過道西壁,有兩個小房間,南面是浴室,北面就是廁所。現在的中國農民不少還是在露天地挖坑方便,只有住了商品房衛生間才安排在室內,但劉武夫婦在那時已過上了現代化生活。

不過,劉武的室內廁所到底是什麼樣,我未看過。但徐州的龜山漢墓我看過,和現在的蹲坑式廁所沒有什麼區別,在平地上放置兩塊長方形的石頭,兩石之間便是一個坑,人踩在石頭上方便。此廁所設計相當人性化,考慮了老年人的使用,在蹲坑右側靠牆的地方,單獨鑲了一塊石板,石板上安裝有一個小小的柱狀把手,這樣方便完事後抓著站起身來。

● 曹操親臨現場指揮盜墓

曹操盜墓,《三國志》原文並不見載,僅見於補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認為陳壽所著《三國志》記事過於簡單,令當時的大學者裴松之作補注。

裴松之在《三國志·魏書》(卷六)中補注陳琳的事蹟時,引東晉史學家孫盛編撰的《魏氏春秋》裡的文字——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魏氏春秋》裡的文字則出自袁紹攻伐曹操前的“檄文”。此文出自“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之手。陳琳確是當時的大才子,詩、文、賦都很拿手,這篇《為袁紹檄豫州》,成了陳琳流傳後世的散文名篇。如果不是陳琳揭露了事件真相,曹操盜墓的史實恐怕就難辨真假了。

在陳琳所作的檄文裡,寫到曹操盜劉武墓時,有三條資訊相當重要。

盜墓時,曹操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這些人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辦。

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盜墓名詞,這是鮮見的。

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隳突(huī tū)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性行為之一。當然,曹操的行為裡可能包含著階級仇恨。

盜墓是不得人心的,項羽就是因為盜掘秦陵,讓戰爭對手劉邦抓住了把柄,壞了自己的名聲,也壞了帝王大業。陳琳將曹操的盜墓行為寫進檄文,正是考慮到盜墓行為的不義不倫,希望通過社會道德法庭來審判曹操,搞臭曹操,用筆是相當老到和歹毒的。

曹操有頭風病,據說曹操在看陳琳寫的檄文時正犯病,看到要緊處時,曹操驚出了一身冷汗,頭也不覺得疼了。

雖然如此,曹操對陳琳對他的盜墓指責,並沒有過分的惱怒。《三國志·魏書·陳琳傳》(卷二十一)記載,袁紹兵敗後,陳琳歸順了曹操集團。曹操對陳琳說:“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意思是,“你以前跟袁紹時寫信(檄文)給我,只需列舉我本人的罪狀就行,為什麼要往上罵我的父親和祖父呢?”陳琳當時聽到曹操這樣的態度,立即低頭承認自己有罪。曹操是個愛才的人,沒有進一步追究陳琳。從此番話來看,曹操既沒有承認自己的盜墓行為,也沒有否認。

應該提到的是,袁紹在指責曹操盜墓逆行的同時,自己也是一屁股屎。他手下的數十萬大軍也都把盜墓當做戰爭期間的“助興節目”,甚至比曹操還厲害,每過一地,都會將古墓盜掘一空,造成了當時中原“地無完塚”的慘狀。

● “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

曹操盜墓時設“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其來歷一直是個謎,很可能是曹操的一時戲言,也可能是陳琳的比喻說法。但在這以後,一直到今天,“發丘”和“摸金”還代表著盜墓。

因為“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之間的關係不好分清,還鬧出了一段文壇互譏的故事。蘇東坡寫詩時,往往誤用典故,如以“長桑君”為倉公,以“摸金校尉”為摸金中郎,鬧出了蔥為韭的笑話。

同時代文人嚴有翼便將蘇東坡狠狠地譏諷了一番,並寫進自己的《藝苑雌黃》一書。書中第61條“東坡詩用事之誤”,說的就是這件事情。蘇東坡的《遊聖女山詩》雲:“縱令司馬能鑱(chán,犁鐵)石,奈有中郎解摸金”,誤以為校尉是中郎了。

晚清文人袁枚在《隨園詩話》(卷五)中也提了此事,但替蘇東坡說了話:“宋嚴有翼詆東坡詩,誤以蔥為韭,以長桑君為倉公,以摸金校尉為摸金中郎。所用典故,被其捃摘,幾無完膚。然七百年來,人知有東坡,不知有嚴有翼。”

袁枚對蘇東坡的錯誤頗不以為然,認為嚴有翼的指責過分了。袁枚的觀點可能受到了宋人洪邁的影響。洪邁在《容齋四筆》中,特點評了嚴有翼的點評,題為《嚴有翼詆坡公》。

到了明清時期,“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傳播更廣了。如清代時,貴州苗族盜墓成風,便有“椎埋到處摸金多”一說。

我在北京電視臺做節目時,現場有觀眾問我,“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裡,便專門來說一下。

“中郎將”和“校尉”,都是古代的軍中職位,“中郎將”在漢代是皇帝身邊的親信紅人,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前將軍。相當於今天專門擔任京城和國家領導人安全工作的警備司令,級別很高,也很重要,是皇帝的嫡系人馬,非一般人能擔任。

“校尉”,在戰國末期已有此官職,秦漢時為部隊中的中級軍官,級別比中郎將低很多,“中郎將”是指揮官,“校尉”是具體辦事的頭兒。

“發丘”,就是盜墓,自然“發丘中郎將”就是盜墓大隊長;“摸金”指到墓中尋找寶物,“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一夥盜墓者幹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具體的曹操的軍中都是些什麼人擔任的,我不知道,史書上沒有交代。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後來還真的成了官職名稱。

曹操盜墓的事情,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二百年後,南北朝時期宋前廢帝劉子業便是兩者的“粉絲”。劉子業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亂倫皇帝,他與其親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胡搞,最後還給姐姐找了不少“二爺(面首)”。

《宋書·前廢帝本紀》(卷七)記載,劉子業小時候就對“古事”有興趣。看到曹操盜劉武墓時設“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也心血來潮,在朝中設置了此官職,由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祐擔任。但他們是否真的盜墓,史上未記載。

可能是曹操盜墓的影響太大了,在曹操死了近千年之後,出現了政府性質的官方盜墓機構,不過稱呼不太一樣,叫“淘沙官”,這是金的傀儡、偽齊皇帝劉豫幹的事,這在前面講到過。

● 曹操盜墓手段成千古之謎

曹操盜墓時不可能不考慮社會的感受,所以他應該是有藉口的。那麼,曹操以何名義盜掘了劉武的墓?史書上沒有說,但不妨礙我們推測一下。

大家都知道,1928年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盜清東陵時,是借軍事演習的名義進去的。曹操會不會這樣?唐代大文人歐陽詢等編撰的《藝文類聚·寶玉部上》(卷八十三),轉引《曹操別傳》稱,“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清末民初的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編《水經注疏》,在轉引《藝文類聚》上段文字時,將“操別入碭”易為“操發兵入碭”。這句話這麼一改,曹操盜墓的由頭便露出馬腳了,曹操盜墓還真如孫殿英那樣,是以軍事行動為幌子,很可能也說是軍事演習,才開拔進墓區的。

曹操盜劉武墓非常成功,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是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出這些財寶的?

1981年,江蘇徐州龜山漢墓發掘時,也發現了用與劉武墓相似的條形巨石,堵塞墓道。龜山是西漢楚王劉注夫妻墓,是劉武的本家。劉注夫妻墓也相當豪華,是把整座龜山鑿空了做成的。用於堵塞墓道的石頭,每塊塞石重達6—7噸。

但如此嚴密的反盜墓手段,也讓盜墓者破解了。當年的盜墓者,在塞石上打了“牛鼻眼”,中間穿進繩子將塞石一塊一塊拉了出來,由此得以順利進入墓室。但這裡又有一個疑問了,這夥盜墓賊是用什麼方法將這麼重的塞石拉出來的?曹操的手下是不是用了同樣的手段,將劉武墓盜開的?沒有人能說得清,這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 曹操盜走了金縷玉衣?

劉武墓空間巨大,該用多少隨葬品才能填滿啊!劉武的封地,正處於最富足的中原地區,富可敵國,死時家裡還有黃金四十多萬斤。過去對貴重金屬的計量單位一般都是“兩”,這裡用“斤”來形容,可見劉武家財富之豐厚程度了。隨葬品數量應該是很驚人的。

曹操單單選中劉武的墓,就是看上了他墓中大量的隨葬寶物。曹操盜墓的初衷就是尋寶,變賣後補充軍餉,不找劉武這樣的“肥墓”挖,那不是犯傻嗎?

曹操從劉武墓中盜走了多少寶物?《藝文類聚》上有這樣的文字——

“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

曹操到底盜取了哪些寶物?史書上也沒有交代,說得太籠統。但有一樣東西極有可能是曹操盜走了——劉武穿的金縷玉衣。

玉衣,是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又稱“玉匣”,當時迷信認為,穿了玉衣可保屍身不腐。玉衣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編綴而成,一件玉衣,一個工匠需要花費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做出來,因此相當珍貴。

而因為串起玉衣所用絲線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稱。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綴起來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對應的等級分別是帝王、諸侯王、公侯。而在實際葬事使用中,並非這麼嚴格。

如1971年在與劉武墓同一座山北側的漢墓中、1986年在同一葬區僖山漢墓中,先後出土了金縷玉衣;而在河北滿城的中山王劉勝墓中、徐州獅子山第三代楚王劉戊墓中,也都出土了金縷玉衣。對於死後著何種殮衣,還是要看看墓主生前的財富實力。

劉武的財富實力超強,殮服自然不會是銀縷玉衣或銅縷玉衣,而應該是金縷玉衣。

這件在今天看來價值連城的衣服哪兒去了?從《藝文類聚》上看,劉武的葬具棺材都讓曹操給撬開了,那身金縷玉衣不是他拿走了,會是何人?

還有一種可能,如果沒有盜走,就是讓曹操破壞了。或許那個時候並不把金縷玉衣當成什麼寶物,在考古中曾發現,古代盜墓賊幹過抽出玉衣的金縷而扔掉玉片的事情。

但卻是曹操政治仕途的開端。

後來他到洛陽當了郎官,這郎官也不是真正的官,相當於現在沒有正式轉正的見習官員,目的是讓見習官員熟悉朝廷行政事務,然後根據評比考核結果,再派到實體崗位任職。

不久,曹操果然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有了實權。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倖的宦官蹇(jiǎn)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 一度官場失意回家打小鳥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亂世出英雄,曹操的用武之地出現了,他被提拔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大獲全勝,斬獲起義軍首級無數。這一仗打過後,曹操官運亨通,進入了仕途的快車道,升為“濟南相”。

濟南國(今山東濟南市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後,大力整治,一下奏免了十分之八的不稱職的現任官員,引起官場地震,貪官污吏們嚇得紛紛逃竄。在濟南相任上,曹操顯示了真正的領導才能和管理能力。

但由於東漢政權已到末期,官場腐敗,政治黑暗。朝廷雖然封曹操為議郎,進了朝廷,但由於議郎是漢代光祿勳所屬郎官的一種,相當於高級顧問。曹操覺得這樣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不符,加上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回家看書打小鳥,書面語言叫“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年),曹操再次被起用。漢靈帝劉宏去世的前一年,政權更加動盪,宦官把持大權,公開標價賣官。朝廷為了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劉宏死後,京都大亂。這時,盜墓史上另一名人董卓隆重登場了,並在這之後,與曹操結下了梁子。

時為西涼刺史的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因不肯接受朝廷的徵召而放棄兵權,時逢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控制了中央政權。這之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姓易名逃出京師洛陽。

關東諸侯聯盟###董卓,曹操即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曹操“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準備###董卓。

曹操的盜墓行為,就是在這之後。

● 梁孝王墓主人曾想當皇帝

曹操的盜墓動機並不複雜,為了籌集軍餉,他才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委任業務人員。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部隊打到哪兒就盜到哪兒,哪座隨葬品多就盜哪座。

曹操盜得最著名的墓塚是芒碭山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這也是梁孝陵被盜的最早記錄。

劉武,是劉邦的孫子,生於哪一天史上記載不詳。但其父兄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分別是創造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恒和漢景帝劉啟。劉武是漢文帝嫡二子,漢景帝同母弟,其母竇皇后。

劉武於西元前178年被封為代王,西元前176年改封淮陽王。西元前168年,梁宣王劉揖薨,無嗣,劉武繼嗣梁王,於西元前161年就國。這便是“梁孝王”的來歷。

在西漢歷史上影響很深的“七國之亂”中,劉武平定有功,曾率兵抵禦吳王劉濞,保衛了國都長安。但他居功自重,又仗著母親竇太后的疼寵和梁國地大兵強,想當皇帝。

這裡面有一個插曲,《漢書·梁孝王傳》(卷四十七)記載,漢景帝與劉武這個弟弟關係很好,孝王二十五年(前155年),在未立太子前,有一回漢景帝和劉武一起喝酒,喝到高興處,漢景帝說了,“千秋萬歲後傳于王”,意思是,我死後把皇位傳給你。劉武知道景帝說的是醉話,並非真心話,但還是很高興的。當時母親竇太后在旁邊,也替劉武高興。

漢景帝說此話是有背景的,因為他們的關係好得確實非同一般。《資治通鑒·漢紀七》(卷十五)稱,劉武曾多次入朝,“既至,寵倖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劉武竟然和皇帝平起平坐,出入自如,這是一般關係做不到的。

劉武一度有奪景帝皇位的念頭,但有賊心沒有賊膽,最後還是放棄了。

● 梁孝王墓內發現中國最原始的冰箱

劉武在王位23年,于漢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年)六月初六,暴病而亡,諡“孝”,史稱梁孝王,葬於永城芒碭山。

永城芒碭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水寶地之一,秦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陳勝,死後就埋在芒碭山北。自劉武起,###代梁王與王后、臣僚都葬在這附近,形成了一片規模宏大的王陵區。

梁國的都城當時在睢陽,離此處有200裡。劉武之所以選擇葬在這裡,除了風水好,以及睢陽附近沒有空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裡是劉邦的“福地”。劉邦起兵反秦之時,正是隱於芒碭山澤岩石間,並以此為根據地,最後發展壯大,奪得天下。漢文帝在位時,特地在此立了高祖廟。如此好地方,真是寶地了,所以劉武要把自己及後代都安葬在這裡。

目前已發現的著名王墓,除了梁孝王墓外,還有梁孝王王后墓、柿園西漢壁畫墓、僖山金縷玉衣墓、僖山西漢梁王墓、漢代梁王室陵墓群、僖山畫像石墓等,皆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芒碭山地下文物豐富,寶貝多,成為歷代盜墓賊最愛“旅遊”的地方,至今芒碭山漢墓區仍是盜墓賊的天堂,時常可以發現盜墓賊的身影。

劉武的墓在芒碭山群中的保安山南山東側半山腰上,坐西面東。這朝向是漢代流行的最吉朝向。

因為漢景帝的一句醉話,劉武的皇帝夢一生未斷。所以,生前沒有當上皇帝,劉武死後也想過把帝王癮,加上樑國富有強大,陰間王宮就要造得富可敵國了。《水經注·獲水》(卷二十三)稱,劉武墳墓“斬山作槨,穿山為藏”。

劉武墓構建複雜,佈局嚴謹,規模超常,工程量甚至超過一般的帝王陵。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稱之為“天下第一石室”並不為過。

劉武墓,當地老百姓俗稱“孝王洞”,或“梁王避暑洞”,如清光緒年間編撰的《永城縣誌·古跡》中便有這樣的文字,“孝王洞在保安山之東麓,其中有十字街、飲馬池。”整座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還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曾有人在裡面轉了幾天,也沒有摸出來。

這些墓室都是仿他們生前的生活實景營造的,壁畫精美無比,其豪華程度連現代人看了都驚訝。到底豪華到什麼程度,從劉武及李王后墓內配備的兩件設施上便可以看出。

第一件,“冰箱”——儲冰室。中國古代的冰箱自然不是用電的,而是自然環保型的,食物保鮮,使用冰窖。中國目前最原始的冰窖實物,就是在梁孝王的墓內發現的,在南回廊的東段南側,有一個仿閣樓式的小房間,這裡就是冰窖,即儲冰室。

第二件,“衛生間”——內置廁所和浴室。古代的廁所多在室外,目前中國最原始的室內廁所實物,是在劉武的墓裡發現的。在與後室相連的過道西壁,有兩個小房間,南面是浴室,北面就是廁所。現在的中國農民不少還是在露天地挖坑方便,只有住了商品房衛生間才安排在室內,但劉武夫婦在那時已過上了現代化生活。

不過,劉武的室內廁所到底是什麼樣,我未看過。但徐州的龜山漢墓我看過,和現在的蹲坑式廁所沒有什麼區別,在平地上放置兩塊長方形的石頭,兩石之間便是一個坑,人踩在石頭上方便。此廁所設計相當人性化,考慮了老年人的使用,在蹲坑右側靠牆的地方,單獨鑲了一塊石板,石板上安裝有一個小小的柱狀把手,這樣方便完事後抓著站起身來。

● 曹操親臨現場指揮盜墓

曹操盜墓,《三國志》原文並不見載,僅見於補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認為陳壽所著《三國志》記事過於簡單,令當時的大學者裴松之作補注。

裴松之在《三國志·魏書》(卷六)中補注陳琳的事蹟時,引東晉史學家孫盛編撰的《魏氏春秋》裡的文字——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魏氏春秋》裡的文字則出自袁紹攻伐曹操前的“檄文”。此文出自“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之手。陳琳確是當時的大才子,詩、文、賦都很拿手,這篇《為袁紹檄豫州》,成了陳琳流傳後世的散文名篇。如果不是陳琳揭露了事件真相,曹操盜墓的史實恐怕就難辨真假了。

在陳琳所作的檄文裡,寫到曹操盜劉武墓時,有三條資訊相當重要。

盜墓時,曹操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這些人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辦。

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盜墓名詞,這是鮮見的。

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隳突(huī tū)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性行為之一。當然,曹操的行為裡可能包含著階級仇恨。

盜墓是不得人心的,項羽就是因為盜掘秦陵,讓戰爭對手劉邦抓住了把柄,壞了自己的名聲,也壞了帝王大業。陳琳將曹操的盜墓行為寫進檄文,正是考慮到盜墓行為的不義不倫,希望通過社會道德法庭來審判曹操,搞臭曹操,用筆是相當老到和歹毒的。

曹操有頭風病,據說曹操在看陳琳寫的檄文時正犯病,看到要緊處時,曹操驚出了一身冷汗,頭也不覺得疼了。

雖然如此,曹操對陳琳對他的盜墓指責,並沒有過分的惱怒。《三國志·魏書·陳琳傳》(卷二十一)記載,袁紹兵敗後,陳琳歸順了曹操集團。曹操對陳琳說:“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意思是,“你以前跟袁紹時寫信(檄文)給我,只需列舉我本人的罪狀就行,為什麼要往上罵我的父親和祖父呢?”陳琳當時聽到曹操這樣的態度,立即低頭承認自己有罪。曹操是個愛才的人,沒有進一步追究陳琳。從此番話來看,曹操既沒有承認自己的盜墓行為,也沒有否認。

應該提到的是,袁紹在指責曹操盜墓逆行的同時,自己也是一屁股屎。他手下的數十萬大軍也都把盜墓當做戰爭期間的“助興節目”,甚至比曹操還厲害,每過一地,都會將古墓盜掘一空,造成了當時中原“地無完塚”的慘狀。

● “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

曹操盜墓時設“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其來歷一直是個謎,很可能是曹操的一時戲言,也可能是陳琳的比喻說法。但在這以後,一直到今天,“發丘”和“摸金”還代表著盜墓。

因為“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之間的關係不好分清,還鬧出了一段文壇互譏的故事。蘇東坡寫詩時,往往誤用典故,如以“長桑君”為倉公,以“摸金校尉”為摸金中郎,鬧出了蔥為韭的笑話。

同時代文人嚴有翼便將蘇東坡狠狠地譏諷了一番,並寫進自己的《藝苑雌黃》一書。書中第61條“東坡詩用事之誤”,說的就是這件事情。蘇東坡的《遊聖女山詩》雲:“縱令司馬能鑱(chán,犁鐵)石,奈有中郎解摸金”,誤以為校尉是中郎了。

晚清文人袁枚在《隨園詩話》(卷五)中也提了此事,但替蘇東坡說了話:“宋嚴有翼詆東坡詩,誤以蔥為韭,以長桑君為倉公,以摸金校尉為摸金中郎。所用典故,被其捃摘,幾無完膚。然七百年來,人知有東坡,不知有嚴有翼。”

袁枚對蘇東坡的錯誤頗不以為然,認為嚴有翼的指責過分了。袁枚的觀點可能受到了宋人洪邁的影響。洪邁在《容齋四筆》中,特點評了嚴有翼的點評,題為《嚴有翼詆坡公》。

到了明清時期,“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傳播更廣了。如清代時,貴州苗族盜墓成風,便有“椎埋到處摸金多”一說。

我在北京電視臺做節目時,現場有觀眾問我,“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裡,便專門來說一下。

“中郎將”和“校尉”,都是古代的軍中職位,“中郎將”在漢代是皇帝身邊的親信紅人,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前將軍。相當於今天專門擔任京城和國家領導人安全工作的警備司令,級別很高,也很重要,是皇帝的嫡系人馬,非一般人能擔任。

“校尉”,在戰國末期已有此官職,秦漢時為部隊中的中級軍官,級別比中郎將低很多,“中郎將”是指揮官,“校尉”是具體辦事的頭兒。

“發丘”,就是盜墓,自然“發丘中郎將”就是盜墓大隊長;“摸金”指到墓中尋找寶物,“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一夥盜墓者幹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具體的曹操的軍中都是些什麼人擔任的,我不知道,史書上沒有交代。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後來還真的成了官職名稱。

曹操盜墓的事情,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二百年後,南北朝時期宋前廢帝劉子業便是兩者的“粉絲”。劉子業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亂倫皇帝,他與其親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胡搞,最後還給姐姐找了不少“二爺(面首)”。

《宋書·前廢帝本紀》(卷七)記載,劉子業小時候就對“古事”有興趣。看到曹操盜劉武墓時設“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也心血來潮,在朝中設置了此官職,由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祐擔任。但他們是否真的盜墓,史上未記載。

可能是曹操盜墓的影響太大了,在曹操死了近千年之後,出現了政府性質的官方盜墓機構,不過稱呼不太一樣,叫“淘沙官”,這是金的傀儡、偽齊皇帝劉豫幹的事,這在前面講到過。

● 曹操盜墓手段成千古之謎

曹操盜墓時不可能不考慮社會的感受,所以他應該是有藉口的。那麼,曹操以何名義盜掘了劉武的墓?史書上沒有說,但不妨礙我們推測一下。

大家都知道,1928年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盜清東陵時,是借軍事演習的名義進去的。曹操會不會這樣?唐代大文人歐陽詢等編撰的《藝文類聚·寶玉部上》(卷八十三),轉引《曹操別傳》稱,“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清末民初的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編《水經注疏》,在轉引《藝文類聚》上段文字時,將“操別入碭”易為“操發兵入碭”。這句話這麼一改,曹操盜墓的由頭便露出馬腳了,曹操盜墓還真如孫殿英那樣,是以軍事行動為幌子,很可能也說是軍事演習,才開拔進墓區的。

曹操盜劉武墓非常成功,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是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出這些財寶的?

1981年,江蘇徐州龜山漢墓發掘時,也發現了用與劉武墓相似的條形巨石,堵塞墓道。龜山是西漢楚王劉注夫妻墓,是劉武的本家。劉注夫妻墓也相當豪華,是把整座龜山鑿空了做成的。用於堵塞墓道的石頭,每塊塞石重達6—7噸。

但如此嚴密的反盜墓手段,也讓盜墓者破解了。當年的盜墓者,在塞石上打了“牛鼻眼”,中間穿進繩子將塞石一塊一塊拉了出來,由此得以順利進入墓室。但這裡又有一個疑問了,這夥盜墓賊是用什麼方法將這麼重的塞石拉出來的?曹操的手下是不是用了同樣的手段,將劉武墓盜開的?沒有人能說得清,這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 曹操盜走了金縷玉衣?

劉武墓空間巨大,該用多少隨葬品才能填滿啊!劉武的封地,正處於最富足的中原地區,富可敵國,死時家裡還有黃金四十多萬斤。過去對貴重金屬的計量單位一般都是“兩”,這裡用“斤”來形容,可見劉武家財富之豐厚程度了。隨葬品數量應該是很驚人的。

曹操單單選中劉武的墓,就是看上了他墓中大量的隨葬寶物。曹操盜墓的初衷就是尋寶,變賣後補充軍餉,不找劉武這樣的“肥墓”挖,那不是犯傻嗎?

曹操從劉武墓中盜走了多少寶物?《藝文類聚》上有這樣的文字——

“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

曹操到底盜取了哪些寶物?史書上也沒有交代,說得太籠統。但有一樣東西極有可能是曹操盜走了——劉武穿的金縷玉衣。

玉衣,是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又稱“玉匣”,當時迷信認為,穿了玉衣可保屍身不腐。玉衣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編綴而成,一件玉衣,一個工匠需要花費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做出來,因此相當珍貴。

而因為串起玉衣所用絲線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稱。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綴起來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對應的等級分別是帝王、諸侯王、公侯。而在實際葬事使用中,並非這麼嚴格。

如1971年在與劉武墓同一座山北側的漢墓中、1986年在同一葬區僖山漢墓中,先後出土了金縷玉衣;而在河北滿城的中山王劉勝墓中、徐州獅子山第三代楚王劉戊墓中,也都出土了金縷玉衣。對於死後著何種殮衣,還是要看看墓主生前的財富實力。

劉武的財富實力超強,殮服自然不會是銀縷玉衣或銅縷玉衣,而應該是金縷玉衣。

這件在今天看來價值連城的衣服哪兒去了?從《藝文類聚》上看,劉武的葬具棺材都讓曹操給撬開了,那身金縷玉衣不是他拿走了,會是何人?

還有一種可能,如果沒有盜走,就是讓曹操破壞了。或許那個時候並不把金縷玉衣當成什麼寶物,在考古中曾發現,古代盜墓賊幹過抽出玉衣的金縷而扔掉玉片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