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樂視共用電視:與共用不沾邊,和傳銷倒有幾分像

文 | 劉步塵

種種跡象表明:經歷了三年高速成長且備受資本追逐之後, 互聯網電視已顯現蕭條跡象, 從當初的喧囂沸天到今日的清冷沉寂, 互聯網電視的經歷可謂冰火兩重天。 “共用電視”概念的出現, 本質上是互聯網電視的迴光返照。

在5月16日的發佈會上, 樂視致新總裁梁軍激動地高喊“那個激進的樂視又回來了!”讓人依稀回憶起某部老電影裡的鏡頭。

作為“又回來”的證據, 梁軍宣佈:樂視電視將引入共用模式。

“電視也能共用?!”據一位元參會記者回憶, 當她聽到梁軍說出這話時嘴都張大了。

共用模式發源於單車。 今天, 共用單車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共用, 在這裡是一個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概念。

什麼是“共用電視”?

梁軍的解釋是這樣的:讓使用者利用自己的超級電視參與運營, 創造價值(廣告、購物等), 超級電視將使用者創造的價值, 通過生態補貼會員以超級影視會員的形式共用給用戶, 不是為了獲得高額利潤, 而是高額流水, 形成購買習慣, 讓使用者對電視的黏性更強。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讀懂了這段話。 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如果你買了一台3699元起的樂視電視, 又買699元的售後服務禮包;然後,

你按要求做到了每年開機不少於277天;而且你不斷地在樂視電視上購物, 比如遊戲、充值、購買會員等等, 你就成了一名樂視“共用電視”使用者。

你肯定會問:“那……我的收益呢?”

對不起, 樂視沒講。 他只告訴你樂視會和你分享廣告等帶來的收益, 至於這個收益是多少, 他沒說。 而且, 你的收益是“以內容、服務的形式回饋”的。 如果你想提現, 對不起, 沒那好事。

你是不是有種被忽悠的感覺?

不向對手表達敬意而是向對手大潑污水, 是樂視一貫的優良傳統。 梁軍不忘對共用單車一頓暴打:“樂視電視的共用模式與時下火熱的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概念不同, 共用單車模式是偽共用, 本質是幾十年前的租車模式, 是新時期的古老事情。 ”

知道什麼叫“自己一身騷, 反說別人是狐狸”吧, 這就是。

到底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用模式?對比就可發現。

共用單車不需要購買, 想用時掏出手機即可找到,用過之後隨地放置;不規定每年至少使用多少次、以及每次至少使用多久。當然,你需要繳納押金,從99元到299元不等。

樂視共用電視則不然,首先你得購買它售價699元的服務禮包;而且你得按照它的要求每年使用不少於277天;還有,你必須在樂視電視上購物、玩遊戲、充值,等等。樂視共用電視倒是不需要繳納押金,因為它是你自己買的產品,也不算太貴,才3699元起。

看明白了嗎?你付出的代價是確定的,但你的收益卻是不確定的,這就是樂視共用電視!

當今時代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們擁有越來越多的選擇自由,而且很多選擇的收益是確定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一個不確定且必定少得可憐的收益甘願一年277天守候在電視機跟前?

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的物品都具有共用屬性。比如,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在車屁股上貼一個字條——“車與老婆恕不外借”。把“共用”氾濫化,不是愛共用而是糟蹋共用。

網友如此評論:樂視已經玩壞“生態”模式,還準備玩壞“共用”模式嗎?

在我看來,樂視共用電視,本質上更接近傳銷模式:你必須購買我的產品,你還要給我拉來下線,然後你才有提取返利的資格,至於返利多少,取決於你買了多少產品、拉來多少下線。

這顯然是對電視屬性的異化。電視的本質屬性是獲取資訊、用於娛樂的工具,卻非要把它改造成用於交易牟利的平臺。

1

重回激進的背後是說不出的痛?

樂視電視重回激進,緣於2016下半年以來銷量明顯下滑,公眾對樂視信心越來越不足。

具體而言,樂視電視銷售低迷不振由三大原因所致:

首先始於2016年第二季度上游面板持續漲價,對下游整機企業形成巨大成本壓力。且不說互聯網品牌本來就虧損嚴重,即使承壓能力較強的彩電企業,今年第一季度也是無一例外虧損。上游面板漲價,下游整機就得跟進,結果就出現了消費者持幣待購。這是為什麼今年一季度大多數互聯網電視銷量下滑的直接原因。

樂視是所有彩電品牌中整機提價積極性最高的企業,連續三次大幅提價,產品價格和主流品牌的價差越來越小。過去,樂視用於說服消費者購買其產品的理由就是“我的硬體超低價”,現在倒好,價格和主流品牌差不多高了,那些奔著樂視電視便宜來的消費者,當然會選擇放棄。

其次是互聯網+有退潮態勢,直接表現為資本市場對互聯網企業信心不足,作為互聯網+的代表型企業,樂視股價已經大幅縮水。投資者資本市場信心不足,直接禍及消費者銷售市場信心不足。這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生態化反”吧。

再就是樂視始終難以擺脫危機困擾,客觀上加重了公眾對樂視未來的疑慮。自2016年11月份以來,各種負面資訊就像蒼蠅圍著牛糞一樣不願離去,至今年4、5月份危機反而有進一步加重態勢,多個產業板塊高管批量離職。大勢若此,消費者怎麼可能對樂視的未來有信心?!

於是我們看到,今年“4.14”電商節,樂視電視雖然鼓足了勁叫賣,但銷售依舊大不如前,僅賣了38.6萬台,約為去年同期54.9萬台的70%,跌幅高達30%。

事實上,2016年樂視電視600萬台的銷量目標也未達成,實際銷售約在500萬臺上下。

樂視電視制定的2017年度銷量目標是700萬台,僅比2016年的銷量目標多了100萬台,可見管理層內心深知2017年大不易。

即使連續提價,樂視電視板塊仍然虧損嚴重。據樂視網報告資料,2016年樂視致新淨虧損6億多元,為各大互聯網品牌虧損之冠。

在過去的半年,樂視電視管理層心態矛盾,一會想要盈利,一會想要銷量,心態來回搖擺。融創投資沒有進來之前,樂視電視迫於資金危機,希望減少虧損,決定放棄低價、超低價戰略,不沒想到樂視電視銷量由此一落千丈。面對銷量大幅下滑,加之融創中國對樂視致新進行了投資,樂視決定重回低價時代,以挽救有可能完不成的2017年銷量任務,於是,“那個激進的樂視又回來了”。

2

2017年,樂視一分為二的跡象已十分明顯

融創中國的強勢進入,在挽救了樂視三大產業板塊(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的同時,也給樂視非上市產業板塊蒙上了更加不確定的陰影。

依據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的規劃,未來的樂視只有兩部分——上市公司和汽車。“樂視汽車賈躍亭愛怎麼弄怎麼弄”,其他的都“賣掉”。

賈躍亭由此陷於尷尬境地:沒有融創輸血吧,樂視可能玩不下去;有了融創輸血吧,自己將面臨失去樂視控制權的風險。

現在看,孫宏斌並非為拯救樂視而來,更像是為了融創中國拓展一個房地產之外的增量市場。

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是,孫宏斌將徹底拋棄賈躍亭的“生態”模式。

但,孫宏斌所有看似粗暴的決定都合情合理,畢竟,他得為自己那150億的投資負責。

如果不能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業務板塊之間清晰地畫出一道界限,最後樂視上市板塊也有可能被整個樂視生態拖累致死,這當然不是孫宏斌想要的。

因此,融創中國的進入,對樂視三大塊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是好事,對賈躍亭本人則未必、對賈苦心經營的樂視生態則未必。

目前看,樂視體系一分為二的可能性非常大了。也許用不了不久,樂視就會裂化為兩塊:一塊姓孫,一塊姓賈。甚至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姓賈的樂視(樂視汽車、樂視手機、樂視體育)逐漸走向沉寂。

寫到這裡,猛然想起當年樂視嘲笑傳統電視企業的那句話:“你們死到臨頭還在笑”。才三年時間,已是天上人間,我不知道今天彩電企業看樂視時是怎樣一種心態。

誰會是中國“笑到最後”的互聯網品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不是賈躍亭的樂視。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想用時掏出手機即可找到,用過之後隨地放置;不規定每年至少使用多少次、以及每次至少使用多久。當然,你需要繳納押金,從99元到299元不等。

樂視共用電視則不然,首先你得購買它售價699元的服務禮包;而且你得按照它的要求每年使用不少於277天;還有,你必須在樂視電視上購物、玩遊戲、充值,等等。樂視共用電視倒是不需要繳納押金,因為它是你自己買的產品,也不算太貴,才3699元起。

看明白了嗎?你付出的代價是確定的,但你的收益卻是不確定的,這就是樂視共用電視!

當今時代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們擁有越來越多的選擇自由,而且很多選擇的收益是確定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一個不確定且必定少得可憐的收益甘願一年277天守候在電視機跟前?

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的物品都具有共用屬性。比如,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在車屁股上貼一個字條——“車與老婆恕不外借”。把“共用”氾濫化,不是愛共用而是糟蹋共用。

網友如此評論:樂視已經玩壞“生態”模式,還準備玩壞“共用”模式嗎?

在我看來,樂視共用電視,本質上更接近傳銷模式:你必須購買我的產品,你還要給我拉來下線,然後你才有提取返利的資格,至於返利多少,取決於你買了多少產品、拉來多少下線。

這顯然是對電視屬性的異化。電視的本質屬性是獲取資訊、用於娛樂的工具,卻非要把它改造成用於交易牟利的平臺。

1

重回激進的背後是說不出的痛?

樂視電視重回激進,緣於2016下半年以來銷量明顯下滑,公眾對樂視信心越來越不足。

具體而言,樂視電視銷售低迷不振由三大原因所致:

首先始於2016年第二季度上游面板持續漲價,對下游整機企業形成巨大成本壓力。且不說互聯網品牌本來就虧損嚴重,即使承壓能力較強的彩電企業,今年第一季度也是無一例外虧損。上游面板漲價,下游整機就得跟進,結果就出現了消費者持幣待購。這是為什麼今年一季度大多數互聯網電視銷量下滑的直接原因。

樂視是所有彩電品牌中整機提價積極性最高的企業,連續三次大幅提價,產品價格和主流品牌的價差越來越小。過去,樂視用於說服消費者購買其產品的理由就是“我的硬體超低價”,現在倒好,價格和主流品牌差不多高了,那些奔著樂視電視便宜來的消費者,當然會選擇放棄。

其次是互聯網+有退潮態勢,直接表現為資本市場對互聯網企業信心不足,作為互聯網+的代表型企業,樂視股價已經大幅縮水。投資者資本市場信心不足,直接禍及消費者銷售市場信心不足。這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生態化反”吧。

再就是樂視始終難以擺脫危機困擾,客觀上加重了公眾對樂視未來的疑慮。自2016年11月份以來,各種負面資訊就像蒼蠅圍著牛糞一樣不願離去,至今年4、5月份危機反而有進一步加重態勢,多個產業板塊高管批量離職。大勢若此,消費者怎麼可能對樂視的未來有信心?!

於是我們看到,今年“4.14”電商節,樂視電視雖然鼓足了勁叫賣,但銷售依舊大不如前,僅賣了38.6萬台,約為去年同期54.9萬台的70%,跌幅高達30%。

事實上,2016年樂視電視600萬台的銷量目標也未達成,實際銷售約在500萬臺上下。

樂視電視制定的2017年度銷量目標是700萬台,僅比2016年的銷量目標多了100萬台,可見管理層內心深知2017年大不易。

即使連續提價,樂視電視板塊仍然虧損嚴重。據樂視網報告資料,2016年樂視致新淨虧損6億多元,為各大互聯網品牌虧損之冠。

在過去的半年,樂視電視管理層心態矛盾,一會想要盈利,一會想要銷量,心態來回搖擺。融創投資沒有進來之前,樂視電視迫於資金危機,希望減少虧損,決定放棄低價、超低價戰略,不沒想到樂視電視銷量由此一落千丈。面對銷量大幅下滑,加之融創中國對樂視致新進行了投資,樂視決定重回低價時代,以挽救有可能完不成的2017年銷量任務,於是,“那個激進的樂視又回來了”。

2

2017年,樂視一分為二的跡象已十分明顯

融創中國的強勢進入,在挽救了樂視三大產業板塊(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的同時,也給樂視非上市產業板塊蒙上了更加不確定的陰影。

依據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的規劃,未來的樂視只有兩部分——上市公司和汽車。“樂視汽車賈躍亭愛怎麼弄怎麼弄”,其他的都“賣掉”。

賈躍亭由此陷於尷尬境地:沒有融創輸血吧,樂視可能玩不下去;有了融創輸血吧,自己將面臨失去樂視控制權的風險。

現在看,孫宏斌並非為拯救樂視而來,更像是為了融創中國拓展一個房地產之外的增量市場。

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是,孫宏斌將徹底拋棄賈躍亭的“生態”模式。

但,孫宏斌所有看似粗暴的決定都合情合理,畢竟,他得為自己那150億的投資負責。

如果不能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業務板塊之間清晰地畫出一道界限,最後樂視上市板塊也有可能被整個樂視生態拖累致死,這當然不是孫宏斌想要的。

因此,融創中國的進入,對樂視三大塊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是好事,對賈躍亭本人則未必、對賈苦心經營的樂視生態則未必。

目前看,樂視體系一分為二的可能性非常大了。也許用不了不久,樂視就會裂化為兩塊:一塊姓孫,一塊姓賈。甚至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姓賈的樂視(樂視汽車、樂視手機、樂視體育)逐漸走向沉寂。

寫到這裡,猛然想起當年樂視嘲笑傳統電視企業的那句話:“你們死到臨頭還在笑”。才三年時間,已是天上人間,我不知道今天彩電企業看樂視時是怎樣一種心態。

誰會是中國“笑到最後”的互聯網品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不是賈躍亭的樂視。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