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西方的父母,很少像我們對待孩子大吼大叫?

最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標題的文章“作為父母, 我們為什麼總是想吼孩子”“父母對孩子吼叫、動手好嗎?”文章還用了很多資料來分析這種吼叫的地域、年齡、角色差異, 學歷之別甚至都用在了文章中。 但事實上:吼叫是成年人對自己的不克制。 但偏偏愛和教育是需要克制的。

好的父母為什麼很少怒吼?為什麼不會抓狂?難道是他們天生好脾氣?還是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孩子是否犯錯誤?肯定不是以上的那些原因! 小美覺得, 至少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上, 中西方父母是不同的。 讓我們來看看西方父母做的到位的地方。

第一,西方的民主監督制度, 為的是制約人性的貪婪和自私, 你不能回避它

在這種思想下成長起來的父母, 會正視、承認所發生的的事情, 並及時的制止。

為人父母者, 誰都知道會有憤怒抓狂的時候, 更有因為憤怒的時候打罵孩子、傷害孩子的行為。

於是就有了防止虐待孩子的法律法規。 一代傳承一代。

社會文化的引導、原生家庭的教育影響, 會讓為人父母的人知道, 就算再氣憤再窩火也要克制!吼叫是語言恐嚇, 打人是暴利行為。 鄰居看到這樣的行為會報警, 法律會來制裁行為產生的後果, 甚至你會失去對孩子的養護權, 然後妻離子散。 。 。 。 。 。 所以長期以來的法制教育和薰陶使得絕大多數西方父母都能夠溫柔教育孩子, 克制情緒。

記得電影裡有個鏡頭:當媽的出門買了一小會東西, 進門就看到了家裡被2個熊孩子弄得亂七八糟。 魚缸破了、滿屋子水。 她氣的脫下高跟鞋就想扔過去, 可正要舉起鞋子的手瞬間就停在了半空, 取而代之的是扔下鞋子迅速沖進洗手間, 關上門, 尖叫地咚咚咚地拼命捶打牆壁! 兩個孩子在外面嚇呆了! 過了一會兒, 媽媽滿臉笑容地出來了, 張開雙臂笑眯眯地說: 來, 寶貝, 咱們來收拾吧......

可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 "打是親, 罵是愛", 不打不罵還成了沒人愛! ...... 其實這都是些什麼鬼話啊!

第二, 西方父母的涵養還表現讓孩子自由成長的豁達

他們傾向于把孩子視為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而不是一件沒有思想的附屬品。

不強迫孩子屈從別人的意願, 而是把主動權丟給孩子自己, 自己的未來自己把握。 雖然不是所有的西方父母都那麼灑脫(有些可以說是極端嚴厲), 但整體來看, 東方人更喜歡把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成才成精英, 而西方人更注重孩子獨立自由快樂而有愛心。

換句話說,他們能把親子之愛淩駕於嚴格管教之上。

舉個例子, 如果一個男人年近三十, 長得牛高馬大, 留著朋克頭, 進出都是一副酷帥的樣子, 但至今仍無一固定職業。 靠著媽媽的關係在一個機構幹了幾個月, 合同結束就沒再續約,

估計以後的日子會朝不保夕。 試想一下, 這樣的人, 在東方人的眼裡會被怎樣看待?

可這個兒子放在西方, 在他母親眼裡仍是個好孩子, 因為他沒有賴在母親家裡而是自己出去租房子住,雖然沒有固定職業但仍四處尋找零工機會; 更重要的是, 他對女朋友很疼惜, 將來也會是個好爸爸!

有的人會說, 這麼豁達其實是不負責任, 不負責任自然不會“河東獅吼”, 也不會執拗抓狂。 然而不僅僅是這點, 有哪一個華人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遊手好閒?能接受沒有能力讓自己生活的更好?當這些被貼上沒能力的標籤後, 怎麼會放手不管?

管肯定可以,到底該怎麼管?

第一、適度的民主是一種涵養

有位白人女同事曾做過多年的小學老師, 她常說, 父母最需要克制的就是針對幼兒的發怒。 如果孩子不聽勸, 跟父母衝突, 父母應該問"那你的觀點是什麼?" 言外之意, 若你的觀點能說服我, 我就不強求你聽我的。 因為適度的民主是一種涵養。

第二、適當的放權是一種涵養

還有, 成績單不理想令人懊惱失望, 但罕見白人父母對孩子大發雷霆, 或劈頭蓋臉就拋出那句"將來怎麼讀大學啊!" 小美聽到有些父母是這麼說的:你已經不是嬰兒了, 你也不希望我把你當嬰兒是吧? 錯在哪裡你知道嗎? 該怎麼改? 需要我説明嗎? 需要的時候就過來找我吧 ...... Wow,四兩撥千斤,夠高明。 可見適當的放權也是一種涵養。

後來的發展走向是:孩子必須對自己的分數負責, 同時也不必把時間花在顫顫兢兢迎接父母雷雨般的訓斥並產生消極對抗心理。

第三、換位元思考會給孩子資訊

作為父母不會一味責備孩子,有時候會詢問:會不會是老師打分不公平? 如果有,那你明天去和老師談談, 媽媽支持你!

你可能想不到西方父母竟有如此濃厚的護犢之愛和“維權”思想,其實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對孩子吼不起來了。

在孩子出問題的時候反思自己

但如果孩子欺騙, 蹺課, 打架鬥毆, 或沾染上了酗酒吸毒幫派鬥爭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他們還能涵養得起來? 豁達得自在?

西方的父母是這麼回答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孩子若犯了嚴重的道德錯誤, 說明父母平時有多疏忽; 在你涵養盡失地痛駡孩子的時候, 有沒想過自己也是難辭其咎的。

這很好的印證了一句諺語“言傳身教”,大多數西方父母對孩子不打不罵不凶不吼,雖然不見得孩子能成為天之驕子,但是卻能傳承原生家庭薰陶出來的為人父母的涵養。

小美感想:

所謂沒有哪一所大學能交人怎樣為人父母,親子之愛, 嚴格管教, 一親一嚴, 好難把握。 做父母也得好好修煉啊。

管肯定可以,到底該怎麼管?

第一、適度的民主是一種涵養

有位白人女同事曾做過多年的小學老師, 她常說, 父母最需要克制的就是針對幼兒的發怒。 如果孩子不聽勸, 跟父母衝突, 父母應該問"那你的觀點是什麼?" 言外之意, 若你的觀點能說服我, 我就不強求你聽我的。 因為適度的民主是一種涵養。

第二、適當的放權是一種涵養

還有, 成績單不理想令人懊惱失望, 但罕見白人父母對孩子大發雷霆, 或劈頭蓋臉就拋出那句"將來怎麼讀大學啊!" 小美聽到有些父母是這麼說的:你已經不是嬰兒了, 你也不希望我把你當嬰兒是吧? 錯在哪裡你知道嗎? 該怎麼改? 需要我説明嗎? 需要的時候就過來找我吧 ...... Wow,四兩撥千斤,夠高明。 可見適當的放權也是一種涵養。

後來的發展走向是:孩子必須對自己的分數負責, 同時也不必把時間花在顫顫兢兢迎接父母雷雨般的訓斥並產生消極對抗心理。

第三、換位元思考會給孩子資訊

作為父母不會一味責備孩子,有時候會詢問:會不會是老師打分不公平? 如果有,那你明天去和老師談談, 媽媽支持你!

你可能想不到西方父母竟有如此濃厚的護犢之愛和“維權”思想,其實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對孩子吼不起來了。

在孩子出問題的時候反思自己

但如果孩子欺騙, 蹺課, 打架鬥毆, 或沾染上了酗酒吸毒幫派鬥爭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他們還能涵養得起來? 豁達得自在?

西方的父母是這麼回答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孩子若犯了嚴重的道德錯誤, 說明父母平時有多疏忽; 在你涵養盡失地痛駡孩子的時候, 有沒想過自己也是難辭其咎的。

這很好的印證了一句諺語“言傳身教”,大多數西方父母對孩子不打不罵不凶不吼,雖然不見得孩子能成為天之驕子,但是卻能傳承原生家庭薰陶出來的為人父母的涵養。

小美感想:

所謂沒有哪一所大學能交人怎樣為人父母,親子之愛, 嚴格管教, 一親一嚴, 好難把握。 做父母也得好好修煉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