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史22:春秋第一個權臣

在前文講到的鄭莊公和鄭國之亂中, 有一個人的名字多次出現, 這個人就是祭仲(一作祭足)。 祭仲在鄭莊公時期輔佐鄭莊公搶收周禾,

挑戰周天子威權;協助鄭莊公處理由武姜和叔段的內部不穩定因素, 深得鄭莊公的信任, 成為鄭莊公的卿士, 更在鄭莊公死後成為托孤重臣。 扶立鄭莊公的四個兒子成為鄭國國君(即鄭昭公、鄭厲公、鄭子亹和鄭子嬰), 執掌鄭國政權二十多年。 歷史上對於祭仲的記載也是偏正面的, 但是在祭仲執掌鄭國大權的時候, 國君更迭不斷, 最終導致鄭國沒落, 祭仲應該負責任。

細數一下祭仲在幾次國君更迭中的作為, 看他在裡面扮演了什麼角色。

(1)鄭昭公出逃

鄭莊公逝世後, 鄭國的合法繼承人太子忽繼位, 這個時候祭仲是作為托孤重臣, 執掌鄭國大權。 鄭昭公繼位不到半年, 宋莊公得知祭仲擁立鄭昭公後, 就派人引誘祭仲來到後抓起來, 威脅說:“如果不擁立公子突, 就殺死你。 ”同時抓住公子突, 藉以索取財物。 祭仲答應宋國的要求, 並與宋國訂立盟約, 讓公子突回國即位。 九月十三日, 鄭昭公聽到祭仲因宋國的緣故要立其弟公子突, 於是出逃到衛國。 九月二十五日,

公子突回到鄭國即位, 是為鄭厲公。

在這段記載中, 鄭昭公在聽到祭仲要立公子突的時候, 竟然沒有任何反抗就直接出逃, 充分說明祭仲的權力大到連國君都興不起反抗的程度, 要知道鄭昭公也是個軍事能力十分卓越的人物, 竟然直接就出逃了!

(2)鄭厲公爭權失敗出逃

鄭厲公即位後, 祭仲專擅國家大權, 因此引起鄭厲公的擔憂。 鄭厲公四年(西元前697年), 鄭厲公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糾殺掉祭仲。 雍糾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 雍糾之妻、祭仲之女雍姬知道此事後, 對她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她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 但父親卻只有一個, 怎麼能夠相比呢?”於是雍姬就告訴祭仲說:“雍糾不在他家裡而在郊外宴請您, 我懷疑這件事, 所以告訴您。 ”祭仲就殺死雍糾, 把他的屍體擺在周氏的池塘邊示眾。 鄭厲公裝載著雍糾的屍體逃離鄭國, 憤恨雍糾說:“大事和婦女商量, 死得活該。 ”同年夏天, 鄭厲公逃到鄭國邊邑櫟地(一說逃到蔡國)。 六月二十二日,

祭仲迎接鄭昭公回到鄭國復位。

這個事件中, 祭仲的權臣角色就更為明顯, 直接和身為國君的鄭厲公撕破臉, 鄭厲公的籌畫輕而易舉就被祭仲給破解掉。

(3)鄭昭公復位被殺

鄭昭公即位後, 曾經發生過矛盾高渠彌一直擔心鄭昭公會殺害自己。 鄭昭公二年(魯桓公十七年, 西元前695年)十月二十二日,高渠彌陪同鄭昭公外出打獵時,趁機在野外射殺鄭昭公。鄭昭公死後,祭仲與高渠彌不敢迎接回鄭厲公復位,而是改立鄭昭公之弟公子亹為君,史稱鄭子亹。

鄭昭公被殺這件事,貌似沒有祭仲參與的痕跡。但是祭仲後面直接和高渠彌改立公子亹為君,可以推測祭仲和高渠彌的關係非同一般,鄭昭公的被殺,他的嫌疑也很大。大膽推測,鄭昭公本人對於鄭國的貢獻很大,並且帶領鄭國的軍隊打過多次勝仗,威望應該很大,足以威脅祭仲對政權的掌控,兩人必然發生了權力的爭奪,祭仲就聯合高渠彌策劃了這個陰謀,最終鄭昭公被殺。

(4)鄭子亹高渠彌被殺,祭仲免禍,扶立鄭子嬰。

鄭子亹元年(西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在衛國的首止召開諸侯盟會,鄭子亹準備讓祭仲、高渠彌跟隨一同前往。由於鄭子亹年少時,曾經和齊襄公發生過爭鬥,因此雙方結下怨仇。祭仲認為鄭子亹和齊襄公有仇,鄭子亹此去恐怕會遭不測,於是勸說鄭子亹取消行程。鄭子亹說:“齊國強大,而鄭厲公還虎踞櫟邑,如果不前往參加盟會,齊國就會率領諸侯討伐我而迎立鄭厲公。我不如前往,到時候不見得一定受辱,哪至於會到你所設想的地步呢!”鄭子亹於是執意決定前往。祭仲害怕齊襄公會一併殺掉自己,所以假稱有病,沒有跟隨前往。七月初三日,鄭子亹來到首止,與齊襄公會面,未就從前的事道歉。齊襄公發怒,就埋伏帶甲武士殺死鄭子亹,將高渠彌五馬分屍。祭仲到陳國迎接鄭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回國即位,史稱鄭子嬰。因此有人說:“祭仲由於有先見之明,所以才免禍。”祭仲說:“那是對的。”

這裡祭仲表現了他智慧的一面,躲過了災禍,扶立了鄭子嬰為君。

鄭子嬰十二年(西元前682年),祭仲去世。後來鄭厲公親自策劃,謀害了鄭子嬰重新奪回鄭國君位,鄭國之亂才算告一段落。

祭仲是當時鄭國政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一生的活動分兩個階段:鄭莊公在時,他作為一名重要謀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鄭莊公死後即進入政治生涯的第二階段,他連續經歷鄭昭公、鄭厲公、復位鄭昭公、鄭子亹、鄭子儀幾個執政期,這個階段祭仲的權力達到頂峰,成為足以廢立國君的權臣。從時間順序來看,祭仲無疑是春秋第一個權臣。鄭國大亂的時候,他是維繫鄭國的棟樑,但是他本身對於權力的爭奪又是導致鄭國大亂的根源,鄭國終究是在他執政的時間裡沒落,是非功過就留與後人評說。

西元前695年)十月二十二日,高渠彌陪同鄭昭公外出打獵時,趁機在野外射殺鄭昭公。鄭昭公死後,祭仲與高渠彌不敢迎接回鄭厲公復位,而是改立鄭昭公之弟公子亹為君,史稱鄭子亹。

鄭昭公被殺這件事,貌似沒有祭仲參與的痕跡。但是祭仲後面直接和高渠彌改立公子亹為君,可以推測祭仲和高渠彌的關係非同一般,鄭昭公的被殺,他的嫌疑也很大。大膽推測,鄭昭公本人對於鄭國的貢獻很大,並且帶領鄭國的軍隊打過多次勝仗,威望應該很大,足以威脅祭仲對政權的掌控,兩人必然發生了權力的爭奪,祭仲就聯合高渠彌策劃了這個陰謀,最終鄭昭公被殺。

(4)鄭子亹高渠彌被殺,祭仲免禍,扶立鄭子嬰。

鄭子亹元年(西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在衛國的首止召開諸侯盟會,鄭子亹準備讓祭仲、高渠彌跟隨一同前往。由於鄭子亹年少時,曾經和齊襄公發生過爭鬥,因此雙方結下怨仇。祭仲認為鄭子亹和齊襄公有仇,鄭子亹此去恐怕會遭不測,於是勸說鄭子亹取消行程。鄭子亹說:“齊國強大,而鄭厲公還虎踞櫟邑,如果不前往參加盟會,齊國就會率領諸侯討伐我而迎立鄭厲公。我不如前往,到時候不見得一定受辱,哪至於會到你所設想的地步呢!”鄭子亹於是執意決定前往。祭仲害怕齊襄公會一併殺掉自己,所以假稱有病,沒有跟隨前往。七月初三日,鄭子亹來到首止,與齊襄公會面,未就從前的事道歉。齊襄公發怒,就埋伏帶甲武士殺死鄭子亹,將高渠彌五馬分屍。祭仲到陳國迎接鄭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回國即位,史稱鄭子嬰。因此有人說:“祭仲由於有先見之明,所以才免禍。”祭仲說:“那是對的。”

這裡祭仲表現了他智慧的一面,躲過了災禍,扶立了鄭子嬰為君。

鄭子嬰十二年(西元前682年),祭仲去世。後來鄭厲公親自策劃,謀害了鄭子嬰重新奪回鄭國君位,鄭國之亂才算告一段落。

祭仲是當時鄭國政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一生的活動分兩個階段:鄭莊公在時,他作為一名重要謀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鄭莊公死後即進入政治生涯的第二階段,他連續經歷鄭昭公、鄭厲公、復位鄭昭公、鄭子亹、鄭子儀幾個執政期,這個階段祭仲的權力達到頂峰,成為足以廢立國君的權臣。從時間順序來看,祭仲無疑是春秋第一個權臣。鄭國大亂的時候,他是維繫鄭國的棟樑,但是他本身對於權力的爭奪又是導致鄭國大亂的根源,鄭國終究是在他執政的時間裡沒落,是非功過就留與後人評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