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夏天來了,如何避暑?這個可以試試

清暑益氣湯

【出處】《脾胃論》

【組成】黃芪(3克), 蒼術(3克), 升麻(3克), 人參(15克), 澤瀉(15克), 神曲(15克), 陳皮(15克), 白術(15克), 麥門冬(0.9克), 當歸(0.9克), 甘草(0.9克), 青皮(0.9克), 黃柏(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

【功效】清暑益氣, 除濕健脾。

【主治】平素氣虛, 又受暑濕, 身熱頭痛, 口渴自汗, 四肢困倦, 不思飲食, 胸滿身重, 大便溏薄, 小便短赤, 苔膩, 脈虛者。

【用法】上藥哎咀。 用水300毫升, 煎至150毫升, 去滓, 空腹時溫服。 脾胃不足者, 少用升麻, 少加柴胡;中滿者, 去甘草;咳甚者, 去人參;口咽幹者, 加幹葛;汗少者, 黃芪減五分;心下痞者, 少加黃連。

【原文】《脾胃論》:時當長夏, 濕熱大勝, 蒸蒸而熾, 人感之多四肢困倦, 精神短少, 懶於動作, 胸滿氣促, 肢節沉疼;或氣高而喘, 身熱而煩, 心下膨痞, 小便黃而數, 大便溏而頻, 或痢出黃如糜, 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 不思飲食, 自汗體重;或汗少者, 血先病而氣不病也。 其脈中得洪緩, 若濕氣相搏, 必加之以遲, 遲、病雖互換少瘥,

其天暑濕令則一也。 宜以清燥之劑治之。

【各家論述】1.《脾胃論》:《內經》曰:陽氣者, 衛外而為固也。 靈則氣泄。 今暑邪幹衛, 故身熱自汗, 以黃芪甘溫補之為君。 人參、橘皮、當歸、甘草, 甘微溫, 補中益氣為臣。 蒼術、白術、澤瀉, 滲利而除濕;升麻、葛根, 甘苦平, 善解肌熱, 又以風勝濕也;濕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

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溫, 消食快氣;腎惡躁, 急食辛以潤之, 故以黃柏苦辛寒, 借甘味瀉熱補水;虛者滋其化源, 以人參、五味子、麥門冬, 酸甘微寒, 救天暑之傷于庚金為佐。 2.《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 熱傷氣, 參、耆益氣而固表;濕傷脾, 二術燥濕而強脾;火盛則金病而水衰, 故用麥冬, 五味以保肺而生津, 用黃柏以瀉熱而滋火;青皮平肝而破滯;當歸養血而和陰;神曲化食而消積;升、葛解肌熱而升清;澤瀉瀉濕熱而降濁;陳皮理氣;甘草和中。 合之以益氣強脾, 除濕清熱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