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生脈散應用原理和適應病症講解

生脈散

【出處】《醫學啟源》

【組成】麥門冬(1.5克), 人參(1.5克), 五味子(1克)。

【功效】益氣養陰, 斂汗生脈。

【主治】氣陰兩傷, 肢體倦怠, 氣短懶言, 口幹作渴, 汗多脈虛;久咳傷肺, 氣陰兩虧, 乾咳少痰, 食少消瘦, 虛熱喘促, 氣短自汗, 口乾舌燥, 脈微細弱;或瘡瘍潰後, 膿水出多, 氣陰俱虛, 口幹喘促, 煩躁不安, 睡臥不寧。

【用法】長流水煎, 不拘時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若屬外邪未解, 或暑病熱盛, 氣陰未傷者, 均不宜用。 久咳肺虛, 亦應在陰傷氣耗, 純虛無邪時, 方可使用。

【原文】《醫學啟源》:生脈散, 補肺中元氣不足, 須用之。

【各家論述】1.《內外傷辨惑論》:聖人立法,

夏月宜補者, 補天真元氣, 非補熱火也, 夏食寒者是也。 故以人參之甘補氣, 麥門冬苦寒瀉熱, 補水之源, 五味子之酸, 清肅燥金, 名曰生脈散。 孫真人雲:五月常服五味子, 以補五臟之氣, 亦此意也。 2.《醫方考》:肺主氣, 正氣少故少言, 邪氣多故多喘。 此小人道長, 君子道消之象。 人參補肺氣, 麥冬清肺氣, 五味子斂肺氣, 一補一清一斂, 養氣之道畢矣。 名曰生脈者, 以脈得氣則充, 失氣則弱, 故名之。 東垣雲:夏月服生脈散, 加黃芪、甘草, 令人氣力湧出。 若東垣者, 可以醫氣極矣。 3.《溫病條辨》:汗多而脈散大, 其為陽氣發洩太甚, 內虛不可留戀可知。 生脈散酸甘化陰, 守陰所以留陽, 陽留, 汗自止也。 以人參為君, 所以補肺中元氣也。 4.《血證論》:人參生肺津, 麥冬清肺火,
五味斂肺氣, 合之甘酸化陰, 以清潤肺金, 是清燥救肺湯之先聲。

【歌訣】生脈麥味與人參, 保肺清心治暑淫;氣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脈絕急煎斟。

【趣味記憶】生脈散救“無脈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