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真實歷史背景下的風雲變幻

喵了個咪

1933年, 希特勒及其領導下的納粹党上臺, 建立了納粹德國。 在他的統治下德國經濟有所復蘇, 大量資金被用於軍事, 這個新的帝國宣揚民族主義, 對猶太人推行喪心病狂的種族滅絕政策, 並實施非人道的優生絕育政策。

1939年, 納粹德國入侵波蘭,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迅速佔領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

直至1945年5月, 同盟國取得了勝利, 罪行累累的第三帝國覆亡。

《世界的凜冬》(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故事便是產生於這一背景下。

作為“世紀三部曲”的第二部, 《世界的凜冬》秉承了第一部《巨人的隕落》的故事脈絡,

依舊是描述了5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彼此錯綜複雜的關係, 由他們的跌宕命運中窺探歷史背景。 在這一部小說中, 當年的5個家庭的下一代都已經成長起來, 他們在“二戰”背景下的系列事件下如何生存, 命運如何交叉, 書中給予了答案。

《世界的凜冬》具有了所有偉大小說的要素:善與惡的對立, 愛與激情的交織以及信仰的萌生與確立。 肯·福萊特用他豐富的歷史素養、妙筆生花的文學才能把歷史寫活了, 使之成為一部觸手可及卻又錯綜複雜的壯麗史詩。

這是“二戰”期間最驚心動魄的時期, 陷入歷史凜冬的人們在時代洪流中追逐他們的理想和愛情, 男人和女人的命運糾纏在一起, 在風雲變幻的歷史中, 在歷盡坎坷的命運中凸顯出了文學經久不衰的主題——對生命的表現。

同時在這部作品中, 肯·福萊特還表現出他高超的文學技巧, 無論是敘事方式、語言風格、人物形象塑造, 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 與《巨人的隕落》不同的是, 《世界的凜冬》放慢了小說的情節節奏, 注重細節的表現;同時這部小說較上一部的人物塑造更加富有感染力, 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塑造。

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虛構與寫實的巧妙結合。

作為歷史小說, 《世界的凜冬》並非真實的歷史, 而是對歷史的演繹, 但福萊特對待歷史的態度是相當認真的。 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與小說中的虛構角色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 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高潮迭起的情節鋪陳,

精緻準確的細部描繪, 讓讀者在亦真亦幻之中, 與歷史時代共浮沉, 和歷史人物同悲喜, 而得到無比的樂趣。 小說中希特勒上臺, 愛德華八世退位, 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等歷史事件中的真實歷史人物和事件, 肯·福萊特在創作時都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去考證, 他曾經說過他所描寫的真實的歷史人物, 絕不會有不準確的性格特徵。 福萊特還擅長描寫愛情, 用纖細動人的筆觸, 捕捉男女間微妙的感情變化, 因此這部小說同時也稱得上是一流的愛情小說。

肯·福萊特向來以嚴謹細緻著稱, 儘管《世界的凜冬》呈現的主題如此的恢宏大氣:戰爭的波瀾壯闊、家族的興衰更迭、個體命運的顛沛流離、起伏跌宕, 但書中並無太多的抒情和感歎,

更沒有跳出敘述, 來一段上帝般的高屋建瓴, 而是把一切都囊括在順暢豐沛的故事和細節之中。 應該說, 肯·福萊特的世紀三部曲將是對20世紀的一次總的回顧。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真正的史詩, 會讓人穿越時空, 看到美與醜、愛與恨、情和仇, 因為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一個溫情的世界、一個權欲橫流的世界、一個美好與善良並存的世界。 度過了那個絕望的凜冬之後, 換回的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回望、驚歎、感悟和思索的無盡的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