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蜂蜜像豬油背後的詳細原因

相信很多人都買過蜂蜜, 那麼觀察仔細的話, 就會發現有的人買的蜂蜜像冷卻後豬油狀, 有的就像小顆粒的沙子狀, 而有的就是流體狀, 這個現象在夏秋天還不明顯, 但到了天氣冷的冬天就特別明顯了, 要知道這背後詳細的原因, 還得先來瞭解一個問題——蜂蜜為什麼會結晶!

蜂蜜為什麼會結晶

蜂蜜結晶是由於葡萄糖的不穩定性, 過飽和葡萄糖液使葡萄糖析出, 產生結晶。 蜂蜜結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蜂蜜結晶與溫度、水分、花粉顆粒和雜質有一定關係, 更主要的是與自身的結晶核密切相關。

如果溫度高了, 水分大了, 葡萄糖的稀釋度大, 蜂蜜中的葡萄糖就會析出, 蜂蜜就延緩結晶;

如果蜂蜜中花粉顆粒和雜質少, 造成葡萄糖析出的著附點減少, 蜂蜜也能延緩結晶;

如果蜂蜜自身的結晶核少, 蜂蜜自然就延緩結晶。

很難結晶或者乾脆不結晶、常見的就有洋槐蜜和棗花蜜。

蜂蜜的結晶, 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被分離的一種現象和過程。

從分子論觀點分析, 蜂蜜中所含葡萄糖分子本來是不規則運動的, 但在一定溫度下, 蜂蜜中葡萄糖超過了一定的溶解度, 成為過飽和溶液時, 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中開始有規則的運動排列起來, 形成一個微小的結晶核, 更多的葡萄糖分子圍繞它有規則地排列在周圍, 逐漸形成了較大的晶核, 從蜂蜜中析出來, 從而產生了蜂蜜的結晶。

蜂蜜的成分對結晶的影響

蜂蜜的成分主要包括水分、單糖、維生素、活性酶類等。 單糖占大部分, 其中葡萄糖、果糖占了70%-80%, 蜂蜜中的葡萄糖含量是引起蜂蜜結晶的主要因素。

蜂蜜結晶是葡萄糖結晶核形成顆粒, 逐漸聚結擴展, 而使整個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鬆散的固態狀, 即蜂蜜結晶。

因此, 蜂蜜結晶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對其營養成分和應用價值毫無影響, 也不影響食用, 懂蜂蜜的人應該都知道:品質好的蜂蜜才會結晶,

經過高溫濃縮或品質低的蜂蜜是不會結晶的, 當然除了一些比較特殊蜂蜜, 比如上面說的兩種, 還有野酸蜂蜜。

溫度對蜂蜜結晶的影響

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 若低於此溫度時, 結晶反而遲緩, 若高於此溫度, 蜂蜜的粘滯度降低,

但葡萄糖的溶解度卻提高了, 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 也使結晶變慢, 甚至使結晶融化。

溫馨提示:我們經過實驗:

1、蜂蜜經過高溫濃縮處理後, 蜂蜜會失去活性, 同時破壞了蜂蜜的組織結構, 之後將不會再結晶或僅僅底部有少部分結晶現象;

2、蜂蜜經太陽暴曬後即使過完整個冬天也不會再結晶。

蜂蜜結晶的形態

蜂蜜結晶的形態有油脂狀、細粒狀、粗粒狀之分。 若結晶核的數量多且密集, 氣溫自然變化, 在形成結晶的過程中很快形成油脂狀;若結晶核稍少, 或是氣溫突然下降, 導致結晶加快, 就形成細粒狀;若結晶核數量少, 結晶又慢, 或是溫度變化異常, 就能形成粗粒狀。

所以蜂蜜的結晶形態不只是跟結晶核數量, 也跟溫度的變化有關,這些條件同時關係著蜂蜜結晶後的形態,不能單獨片面的看待這個問題。

也跟溫度的變化有關,這些條件同時關係著蜂蜜結晶後的形態,不能單獨片面的看待這個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