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早報:合規門檻或鬆動 不能再用P2P描述宜信

網貸整改大限僅剩3個月 合規門檻或現鬆動

2017年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監管落地之年。 目前離行業大考的時間僅剩3個月。 其中, 最受關注的就是在限額政策後,

此前各家平臺的存量大額標是否能在規定的期限內整改完成, 其出路究竟在何處值得深思。 此外, 在行業整改期內仍新增大額標的平臺, 其行為是否違規也存在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 根據他與業內人士及監管方面的溝通, 今年7月份監管層將有個最終的定論, 最終的方向可能是利好行業的, 而限額政策也可能會有所鬆動, 或者向後延期。 [中國經營報]

宜信11周年唐寧發內部信:不能再用P2P描述宜信

在宜信創辦十一周年之際, 宜信創始人兼CEO唐寧發內部郵件, 他表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 宜信公司已不能再用P2P來簡單描述。 同時, 他對普惠金融行業、金融科技的未來展開了構想。

目前, 宜信在金融科技上的佈局涉及支付、網貸、眾籌、智慧投顧、智慧保險、區塊鏈等領域。 正如唐寧所說, 現在的宜信已不能用P2P來簡單定性了, 而是一家從事普惠金融與財富管理事業的金融科技企業。 [新浪科技]

500萬元合規成本高壓中小平臺“達標”恐怕也難存活

有業內人士表示, 平臺為達到合規目前需要完成平臺限額調整、銀行資金存管、外部審計、ICP/EDI備案、加入指定的網貸行業協會等工作, 這些專案都需付出相應的資金成本。 僅以銀行資金存款一項來說, 據網貸之家相關報告顯示, 銀行存管一般每年動輒百萬元, 乃至千萬元。 這對網貸平臺來說, 就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大幅提高。 有平臺高管坦言, 中小平臺今年的監管成本比往年要多支出300萬元-500萬元。

反觀當下網貸行業生存環境, 平臺盈利並非易事, 目前貸款餘額在50億元以上的大中型平臺都難以盈利, 上千家中小平臺的利潤表更是難以持平。 因此, 對於中小平臺而言, 在尚未盈利的情況下還需付出少則百萬元多則千萬元的合規成本, 能否繼續走下去是即將面臨的現實問題。

P2P“離場”銀行搶佔 誰的校園貸“香餑餑”

在承受不了暴力催收、裸條、高利貸等“汙名化”以及監管的重壓之下, 作為P2P領域最賺錢的校園貸市場, 諸多平臺還是忍不住被迫離場。 但是守候在一旁的銀行, 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出擊, 搶佔這塊市場。 國內五大行中的中行、建行宣佈啟動大學生貸款業務,

而事實上·有些銀行比國有大行更早佈局。

但有業內人士表示, 校園貸不是指各家銀行都去給學生髮產品這麼簡單, 而是號召各行能在發產品的同時, 為學生群體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不能像以前的信用卡, 一家銀行做了, 所有行都紛紛為了利潤搶佔市場, 結果把市場做壞了。 [華夏時報]

商務部重點排查融資租賃+P2P

商務部啟動的融資租賃業風險排查工作, 令融資租賃+P2P模式再次受到關注。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羅浩傑向記者指出, 本輪排查旨在督促關聯公司之間進行必要的風險隔離。 首先, 融資租賃類受益權轉讓也是類證券化產品, 其違背了網貸暫行管理辦法。 其次, 由於前期監管不到位, 註冊資金與實到資金差距較大的融資租賃,

再與P2P合作, 可能出現杠杆過高的情況。 另外, 網貸暫行管理辦法要求P2P資產必須穿透, 融資租賃公司受益權轉讓模式, 無法達到穿透要求。 [中國經營報]

負債成本抬升正漸次傳導 銀行貸款開始要價

“沒錢”、“真的沒錢”, 這是多位銀行人士的抱怨。

這些話出現的場景大概有以下幾種。 去銀行辦業務, 經常遇到客戶經理拼命拉存款, 細問他原因, 他八成會說銀行現在存款指標壓力大得不得了;去銀行借錢, 要麼額度緊張、要麼放款週期長, 問原因, 也是沒錢;同業間, 出錢不難, 收錢有時候會很難, 求東家找西家, 利率越炒越高。

近期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多位元銀行人士, 試圖還原在負債端成本上升後, 資產端的利率走勢,而一個千奇百態的貸款投放情況展現了出來。[21世紀經濟報導]

消費金融ABS擴容 資金方不重主體看資產

由於消費金融的基礎資產標準化程度低,在去年,互聯網消費金融ABS仍局限于阿裡、京東等少數主體信用較高的機構中。這一現象似乎正在發生變化。

記者獲悉,近日有兩隻互聯網消費金融ABS產品已經拿到交易所批復,即將掛牌發行。而這兩隻產品的發起方都是成立不久的非持牌機構。

陽光證券化基金董事總經理周陽春認為,變化背後的邏輯在於傳統的大買方,比如銀行、保險資金,對風險的態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風險判斷的抓手從關注主體轉向了關注資產質地本身。[華夏時報]

資產端的利率走勢,而一個千奇百態的貸款投放情況展現了出來。[21世紀經濟報導]

消費金融ABS擴容 資金方不重主體看資產

由於消費金融的基礎資產標準化程度低,在去年,互聯網消費金融ABS仍局限于阿裡、京東等少數主體信用較高的機構中。這一現象似乎正在發生變化。

記者獲悉,近日有兩隻互聯網消費金融ABS產品已經拿到交易所批復,即將掛牌發行。而這兩隻產品的發起方都是成立不久的非持牌機構。

陽光證券化基金董事總經理周陽春認為,變化背後的邏輯在於傳統的大買方,比如銀行、保險資金,對風險的態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風險判斷的抓手從關注主體轉向了關注資產質地本身。[華夏時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