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創新雲計算商業模式 新生態帶來新活力

2006年, 當亞馬遜第一次將其物件存儲作為服務區售賣時, 標誌著雲計算這種新商業模式的誕生。 有人把雲計算當作一種新的技術,

其實沒有反映出雲計算的本質。 雲計算並沒有用到什麼新的技術, 它用的虛擬化技術、網路技術、存儲技術, 十多年前就已經很成熟了。 學術界認為雲計算是產業界“製造”的一個概念, 實際上是把平行計算、集群計算換了個名字, 並非創新。 個人認為, 雲計算的確是創新, 但不是技術上的創新, 而是商業模式創新, 是將IT資源作為一種服務去售賣的新型商業模式。 雲計算的商業模式就如同當下的共用單車, 計算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即時獲取, 按需付費。

“基建時代”構建壁壘

最早使用雲計算的用戶來自遊戲和網站兩個行業。 在網站興起的時代, 主機託管及租用、VPS(虛擬專用伺服器)、租用空間等模式流行了很長時間。 阿裡通過收購萬網,

快速取得領先地位。 最早使用雲計算的遊戲行業用戶, 則從網頁遊戲開始。 遊戲巨頭Zynga在騰訊雲就擁有龐大的機器集群。 雲計算的快速發展, 得益於2012年起手機遊戲市場的爆發式增長。 手遊行業之所以在雲計算領域第一個“吃螃蟹”, 是由其特點決定的:生命週期短, 租用模式最划算;資源隨時獲取, 有利於快速開發、快速反覆運算;使用者爆發式增長, 需要很強的資源彈性;分區分服、架構簡單, 使用虛擬機器即可。 手遊用戶大規模採用雲計算的同時, 這種模式在互聯網行業逐漸得到認可, 而且在App流行時出現了一輪爆發式增長, 大家都認同雲計算模式, 幾乎沒有行業使用者採取購買機器的託管方式了。 2016年, 視頻直播爆發,
對雲計算提出新的需求。 當然, 直播也屬於互聯網領域。

雲計算的初創時代, 也是基建“大躍進”時代, 參與方紛紛自建資料中心, 在雲計算之前, 做機房建設的幾乎都是通信運營商或傳統IDC(互聯網資料中心)廠商。 到了雲計算的爆發期, 各大雲廠商開始大規模建設自己的資料中心, 不僅有國內的節點, 還有國外的節點, 儼然在進行資料中心建設的“軍備競賽”。 除了硬體設施以外, 還有大量軟體基礎設施在這一階段開始成熟, 譬如防DDOS(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的基礎能力、各類雲端資料庫、功能變數名稱解析、CDN(內容分發網路)、物件存儲、負載均衡能力、音視頻直播能力等。 雲計算領域的競爭, 除了比拼基礎設施外, 還比拼運營能力。

基礎設施和運營能力的成熟, 標誌著雲計算由單純的售賣虛擬機器, 升級到提供完善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產品和服務。 互聯網企業在雲計算領域逐步構建起壁壘, 導致傳統的IDC廠商和IT廠商很難對其造成威脅。

“應用時代”尋找增量

經過前期發展, 雲計算形成了產業生態閉環, 大部分都應用於“泛互聯網”領域。 但新的商業模式如果要成為社會主流, 理應滲透到各行各業。 從2016年後期開始, 雲計算向其他行業滲透的速度明顯加快, 雲計算開始進入“應用時代”, 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 並催生新的模式。

有人認為, 傳統企業使用雲計算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傳統IT行業的萬億級市場將全部轉成雲計算, 真的會這樣嗎?從成本、價值和技術等角度來看,

企業沒有太大動力使用雲計算。 實際上, 如果企業使用雲計算, 將面臨組織架構調整。 而許多行業的存量系統資源都難以實現雲化。 資料結構一旦變化, 許多崗位會隨之消失, 企業難以接受, 那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傳統企業使用雲計算的“主力”在其增量市場, 通過傳統業務流程和雲計算深度融合, 發揮化學反應, 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比如, 工程機械行業主要的商業模式是租用, 而要實現租用, 就得對租用的設備進行完善的監控, 需要企業具有雲計算、大資料、IoT(物聯網)等能力。 在雲計算成熟之後, 相關商業模式開始出現。 又如, 三一重工依靠其旗下的樹根科技, 結合雲計算、大資料、IoT能力, 實現了由單純的設備製造商向設備運營商的轉變。 他們並不是把公司內部的OA(辦公自動化)系統全部“搬”到雲上,而是選擇在新興領域與雲計算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實際上,這種模式就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跟蹤經濟”,廣泛應用於醫療設備、能源等領域。放棄存量,尋找增量,或許能發現新的藍海市場。

融合新生態帶來新市場

在雲計算的“基建時代”,其主要服務模式是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在新的時代,可能我們要改變IaaS、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提法,因為它們是雲計算早期的產物。雲計算發展到今天,已經很難清晰地區分IaaS、PaaS和SaaS,三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雲計算逐漸從一種服務變成像電一樣的公共資源。而要成為資源,必須具備一些資源化的特徵。比如,它應該是細細微性、可度量的,有統一的方式去獲取。目前,API(應用程式設計發展介面)是互聯網企業提供雲計算的主要方式,成為雲計算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所有的服務,幾乎都可由統一的API來獲取,就像電能通過一個插座(socket)獲取一樣。讓大部分人理解雲計算可以從物理機器過渡到虛擬機器器,大約用了十年時間,現在這種觀念又需要從虛擬機器器轉變成資源。

雲計算的“基建時代”結束後,逐步滲透到更多行業和領域。在“基建時代”,雲計算本質上還是傳統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技術);到了“應用時代”,它變成新的IT(Intelligence Technology,智慧技術)。在雲計算發展早期,它與大資料是割裂的。而到了應用時代,雲計算、大資料和AI(人工智慧)開始深度融合。就像一個人,AI是大腦,雲計算是骨骼,大資料是血液,三者密不可分。騰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未來的互聯網,是傳統企業在雲端通過人工智慧來處理大資料。它描繪了未來雲計算的主要形態,就是融合發展,不能用割裂的觀點看待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而應將它們看成一個整體。

未來,雲計算服務商應該而且只能專注于基礎能力建設。因為雲服務市場的大小並不是由雲服務商的直接客戶決定,而是由雲平臺的整個生態系統規模決定。可見,雲服務市場的競爭要素,由以往的基礎設施能力和運營水準,變為雲計算、大資料、AI的融合能力以及生態規模,由單純的廠商之爭變成生態之爭。得生態者得天下,產業的分工細化是必然趨勢。傳統的雲計算廠商,會逐漸由全方位的雲計算解決方案服務商演變成雲計算資源提供商。在此基礎上將產生一批新的雲應用服務商,比如物聯雲、製造雲的服務商,或者某個垂直領域的AI服務商。雲計算和傳統產業發生“化學反應”將催生出新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雲計算的市場格局是否已經確定?雲計算市場的“下半場”是否已經開始?騰訊公司原副總裁吳軍認為,商業和技術的發展有連續性,不存在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區別,領先的“選手”一定會把優勢帶到後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賽場”的態勢也在變化,不斷會有新的挑戰者採用“降維攻擊”等手段對領先者發起挑戰。未來的雲計算巨頭或許會出現在雲應用領域,讓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自:新華網

他們並不是把公司內部的OA(辦公自動化)系統全部“搬”到雲上,而是選擇在新興領域與雲計算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實際上,這種模式就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跟蹤經濟”,廣泛應用於醫療設備、能源等領域。放棄存量,尋找增量,或許能發現新的藍海市場。

融合新生態帶來新市場

在雲計算的“基建時代”,其主要服務模式是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在新的時代,可能我們要改變IaaS、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提法,因為它們是雲計算早期的產物。雲計算發展到今天,已經很難清晰地區分IaaS、PaaS和SaaS,三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雲計算逐漸從一種服務變成像電一樣的公共資源。而要成為資源,必須具備一些資源化的特徵。比如,它應該是細細微性、可度量的,有統一的方式去獲取。目前,API(應用程式設計發展介面)是互聯網企業提供雲計算的主要方式,成為雲計算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所有的服務,幾乎都可由統一的API來獲取,就像電能通過一個插座(socket)獲取一樣。讓大部分人理解雲計算可以從物理機器過渡到虛擬機器器,大約用了十年時間,現在這種觀念又需要從虛擬機器器轉變成資源。

雲計算的“基建時代”結束後,逐步滲透到更多行業和領域。在“基建時代”,雲計算本質上還是傳統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技術);到了“應用時代”,它變成新的IT(Intelligence Technology,智慧技術)。在雲計算發展早期,它與大資料是割裂的。而到了應用時代,雲計算、大資料和AI(人工智慧)開始深度融合。就像一個人,AI是大腦,雲計算是骨骼,大資料是血液,三者密不可分。騰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未來的互聯網,是傳統企業在雲端通過人工智慧來處理大資料。它描繪了未來雲計算的主要形態,就是融合發展,不能用割裂的觀點看待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而應將它們看成一個整體。

未來,雲計算服務商應該而且只能專注于基礎能力建設。因為雲服務市場的大小並不是由雲服務商的直接客戶決定,而是由雲平臺的整個生態系統規模決定。可見,雲服務市場的競爭要素,由以往的基礎設施能力和運營水準,變為雲計算、大資料、AI的融合能力以及生態規模,由單純的廠商之爭變成生態之爭。得生態者得天下,產業的分工細化是必然趨勢。傳統的雲計算廠商,會逐漸由全方位的雲計算解決方案服務商演變成雲計算資源提供商。在此基礎上將產生一批新的雲應用服務商,比如物聯雲、製造雲的服務商,或者某個垂直領域的AI服務商。雲計算和傳統產業發生“化學反應”將催生出新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雲計算的市場格局是否已經確定?雲計算市場的“下半場”是否已經開始?騰訊公司原副總裁吳軍認為,商業和技術的發展有連續性,不存在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區別,領先的“選手”一定會把優勢帶到後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賽場”的態勢也在變化,不斷會有新的挑戰者採用“降維攻擊”等手段對領先者發起挑戰。未來的雲計算巨頭或許會出現在雲應用領域,讓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自:新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