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84萬億美元或將消失,他們將如何逃過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CNBC最新報導顯示, 瑞銀全球家庭辦公室(UBSGlobalFamilyOffice)亞太區主管nuragMahesh稱, 未來5年總財富約為4.84萬億美元的亞洲超高淨值家庭將出現繼承高潮, 約三分之一的財富將移交下一代手中。

但報導還稱, 財富傳承的過程中, 會有為數眾多的家庭, 因為遺產分割或糾紛等問題的出現, 導致財富縮水, 甚至消失。 因此, 90%的億萬級別財富不會延續至第一代或第二代之後。

況且, “富不過三代”一詞, 似乎早已成了我們的社會共識。 當然, “三”, 不見得是多麼精確的數字, 也可能是泛指。 不過無論是精確還是泛指, 既然是社會共識, 那麼這個現象想必就是存在的。

到底父輩所創造的財富與價值該如何傳承?我們來回顧歷史上把家業傳承百年的商賈巨富, 看看其中到底有什麼奧秘?

羅斯柴爾德家族:血緣維護財產

在19世紀的歐洲, 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 也是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 遺產繼承的方式十分更是驚為天人。

老羅斯柴爾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 立下了森嚴的遺囑:

(1)所有的家族銀行中的要職必須由家族內部人員擔任, 絕不用外人。 只有男性家族人員能夠參與家族商業活動。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親之間進行, 防止財富稀釋和外流。 (這一規定在前期被嚴格執行, 後來放寬到可以與其他猶太銀行家族通婚。 )

從1824年到1877年, 在家族的21次婚姻中, 有15次就是近親結婚。

(3)絕對不准對外公佈財產情況。

(4)在財產繼承上, 絕對不准律師介入。

(5)每家的長子作為各家首領, 只有家族一致同意, 才能另選次子接班。

任何違反遺囑的人, 將失去一切財產繼承權。

可能正是通過這樣奇葩遺產繼承, 這個美國隱形富豪家族,

至今家族囤積了至少超過50萬億美元的資產, 這可是相當於800多個比爾蓋茨= 2066個王健林 = 2200多個馬雲!

古根漢姆家族:尋找外援

多數中國超高淨值家族不願讓外來管理人才涉及家族事業。 但西方頂級世家古根漢姆家族維持家族傳承的關鍵之一, 就是允許外來人才在家族事業中佔據重要位置。

美國的古根漢姆家族曾在十九世紀末稱霸世界礦業, 是僅次於羅斯柴爾德的全球猶太第二巨富家族。 儘管在第三、四代時家道中落, 但在第五代時通過家族辦公室成功將家族的社會資本和實業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 實現了家族的復興。

九十年代, 古根漢姆家族雇傭了當時最有才華的開採工程師, 最終成果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古根漢姆控制了世界75%~80%的銀、銅和鉛的股份。 ”

而後, 古根漢姆家族找到航空技術領域最好的大師建立實驗室。 最終成果是如今, 大約有200項土星火箭系統專利, 屬於古根漢姆基金會及其夥伴。

古根漢姆家族最近期的一個成就即建立“古根漢姆合作人”。

如今已經發展為最成功的全球金融服務企業之一。

就如所有基業跨度超過三代的家族一樣, 古根漢姆家族運用了一種有效的家族管理結構—家族理事會, 古根漢姆合夥人公司不僅繼續管理家族財富, 也管理其他人或金融機構的財富。

西方家族更傾向于系統建設整體家族傳承方案, 而這是專業金融機構沒辦法完成的。 它規定家族事業和家族基金會的參與專案, 並讓家族價值觀和原則得以延續和保留, 希望把重要的品質傳給未來的世世代代。

洛克菲勒家族:家族信託

剛剛去世大衛•洛克菲勒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而這個家族又火了一把。

翻開美國史,洛克菲勒家族無處不在。

標準石油公司、大通銀行、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

雖然老話叫“富不過三”,然而,洛克菲勒家族這樣的超壕家族卻已傳承了六代,歷經百年。

家族遺產繼承的和諧穩固有賴於“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機制”。

據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由於遺產信託採用委託協力廠商進行管理,能夠很好地起到防爭端、防侵佔、防揮霍、防風險的四防功能,加上可以很好地規避遺產稅,受到了國外特別是富裕階層的歡迎,成為首選遺產繼承方式。

此外,約翰還打破家族企業的“子承父業”弊病,退休時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

此後的洛克菲勒家族後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

據悉,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經營。在現代企業制度的今天,子承父業的傳承方式越來越受到挑戰。而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富的方式影響深遠,如今不少美國超級富豪認同這樣的道理,當巨大的財富出現之時,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觀念,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維度上都獲得合法性的財富才是對社會有益的、值得尊敬的。

英格瓦·坎普拉德:分拆避風險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把公司資產拆成了兩極, 為了更好地控制公司和資金流動,也為了創始人一旦去世,宜家創造的遺產不至被外人控制,也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無法動搖公司的根基。

英瓦爾和他的律師漢斯·斯卡林合力編制了一張複雜的公司和基金會網,將這個龐大的宜家帝國構建其上,這裡面包括宜家集團,有門店、倉庫、採購、瑞典宜家AB,也包括宜家品牌的真正擁有者英特宜家。

這樣的架構原理很簡單:在宜家集團之外增設這個英特宜家,由後者控制集團資金和負責各地店鋪的外觀、內部裝飾,藉此這樣兩個分別對立的極可以在英瓦爾一手創建的宜家保持權力平衡避免衝突。

英瓦爾最怕的就是一個不受控制的宜家公司會變得過於強大。兩極的設計等於是建立了一個自成一體的全球聯合會。基於這樣的組織架構,不同部門之間的權利相當、便於管理,沒有哪一個部門擁有過大的權力。

將權力鬥爭和衝突融合到宜家的核心結構設計中,這是英瓦爾的精彩手筆,這樣英瓦爾完全不需要直接介入就能夠不動干戈而悄無聲息地管理好他的遺產。老創始人的真正用意,是保證由他本人決定在他死後,哪個兒子會擁有最大的權力統治宜家帝國。 而且,他所鑄就的高牆可以使他完全控制資金的流動, 還能使他通過讓資金在批發公司、貿易公司、進口公司、零售公司和荷蘭基金會之間流動,名正言順地在商業活動的實現避稅。

李嘉誠:孩子出生就是億萬富翁

李嘉誠曾經說過:“我們李家每出生一個孩子,我就會給他購買一億元的人壽保險。這樣確保我們李家世世代代,從出生開始就是億萬富翁。”

“人壽保險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留給自己與家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事情難以預測,公司以及家族產業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所以要提前做好安排。就算公司在子孫的手裡虧損,李家的子孫人每月都有幾十萬的收入(從保險分紅中分得 ),照樣能過很好的生活。

此外,保險中得到的分紅是可以合理避稅的。當公司破產時股票、債券及基金等資產都必須拿去抵債,而保險不用抵債。

在保險業內人士看來,富過三代、永續經營、規避遺產稅是富人買保險的最大理由。

這也正如李嘉誠所說“別人都說我很富有,擁有很多財富。其實真正屬於我個人的財富是給自己和親人買了足夠的保險”的真正原因。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到底如何守業?如何將財富傳遞下去?如何維持企業的經營?這些都是不小的難題,也許你可以從世界頂級富豪們的做法中得到啟示。

翻開美國史,洛克菲勒家族無處不在。

標準石油公司、大通銀行、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

雖然老話叫“富不過三”,然而,洛克菲勒家族這樣的超壕家族卻已傳承了六代,歷經百年。

家族遺產繼承的和諧穩固有賴於“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機制”。

據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由於遺產信託採用委託協力廠商進行管理,能夠很好地起到防爭端、防侵佔、防揮霍、防風險的四防功能,加上可以很好地規避遺產稅,受到了國外特別是富裕階層的歡迎,成為首選遺產繼承方式。

此外,約翰還打破家族企業的“子承父業”弊病,退休時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

此後的洛克菲勒家族後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

據悉,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經營。在現代企業制度的今天,子承父業的傳承方式越來越受到挑戰。而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富的方式影響深遠,如今不少美國超級富豪認同這樣的道理,當巨大的財富出現之時,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觀念,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維度上都獲得合法性的財富才是對社會有益的、值得尊敬的。

英格瓦·坎普拉德:分拆避風險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把公司資產拆成了兩極, 為了更好地控制公司和資金流動,也為了創始人一旦去世,宜家創造的遺產不至被外人控制,也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無法動搖公司的根基。

英瓦爾和他的律師漢斯·斯卡林合力編制了一張複雜的公司和基金會網,將這個龐大的宜家帝國構建其上,這裡面包括宜家集團,有門店、倉庫、採購、瑞典宜家AB,也包括宜家品牌的真正擁有者英特宜家。

這樣的架構原理很簡單:在宜家集團之外增設這個英特宜家,由後者控制集團資金和負責各地店鋪的外觀、內部裝飾,藉此這樣兩個分別對立的極可以在英瓦爾一手創建的宜家保持權力平衡避免衝突。

英瓦爾最怕的就是一個不受控制的宜家公司會變得過於強大。兩極的設計等於是建立了一個自成一體的全球聯合會。基於這樣的組織架構,不同部門之間的權利相當、便於管理,沒有哪一個部門擁有過大的權力。

將權力鬥爭和衝突融合到宜家的核心結構設計中,這是英瓦爾的精彩手筆,這樣英瓦爾完全不需要直接介入就能夠不動干戈而悄無聲息地管理好他的遺產。老創始人的真正用意,是保證由他本人決定在他死後,哪個兒子會擁有最大的權力統治宜家帝國。 而且,他所鑄就的高牆可以使他完全控制資金的流動, 還能使他通過讓資金在批發公司、貿易公司、進口公司、零售公司和荷蘭基金會之間流動,名正言順地在商業活動的實現避稅。

李嘉誠:孩子出生就是億萬富翁

李嘉誠曾經說過:“我們李家每出生一個孩子,我就會給他購買一億元的人壽保險。這樣確保我們李家世世代代,從出生開始就是億萬富翁。”

“人壽保險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留給自己與家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事情難以預測,公司以及家族產業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所以要提前做好安排。就算公司在子孫的手裡虧損,李家的子孫人每月都有幾十萬的收入(從保險分紅中分得 ),照樣能過很好的生活。

此外,保險中得到的分紅是可以合理避稅的。當公司破產時股票、債券及基金等資產都必須拿去抵債,而保險不用抵債。

在保險業內人士看來,富過三代、永續經營、規避遺產稅是富人買保險的最大理由。

這也正如李嘉誠所說“別人都說我很富有,擁有很多財富。其實真正屬於我個人的財富是給自己和親人買了足夠的保險”的真正原因。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到底如何守業?如何將財富傳遞下去?如何維持企業的經營?這些都是不小的難題,也許你可以從世界頂級富豪們的做法中得到啟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