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夏天暑熱夾濕用這個方子效果非常好!

三仁湯

【出處】《溫病條辨》

【組成】杏仁(15克), 通草(6克), 白豆蔻(6克), 淡竹葉(6克), 厚樸(6克), 薏苡仁(18克), 半夏(15克)。

【功效】宣暢氣機, 清利濕熱。

【主治】濕溫初起或暑溫夾濕之濕重於熱證。

頭痛惡寒, 身重疼痛, 肢體倦怠, 面色淡黃, 胸悶不饑, 午後身熱, 苔白不渴, 脈弦細而濡。

【用法】甘瀾水8碗, 煮取3碗, 每服1碗, 1日3次。

【原文】《溫病條辨》:頭痛惡寒, 身重疼痛, 舌白不渴, 脈弦細而濡, 面色淡黃, 胸悶不饑, 午後身熱, 狀若陰虛, 病難速已, 名曰濕溫。 汗之則神昏耳聾, 甚則目瞑不欲言, 下之則洞泄, 潤之則病深不解, 長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湯主之。

【各家論述】1.《溫病條辨》:濕為陰邪, 自長夏而來, 其來有漸, 且其性氤氳粘膩, 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 溫熱之一涼則退, 故難速已。 世醫不知其為濕溫, 見其頭痛惡寒身重疼痛也, 以為傷寒而汗之, 汗傷心陽, 濕隨辛溫發表之藥蒸騰上逆, 內蒙心竅則神昏, 上蒙清竅則耳聾目瞑不言,

見其中滿不饑, 以為停滯而大下之, 誤下傷陰, 而重抑脾陽之升, 脾氣轉陷, 濕邪乘勢內漬, 故洞泄。 見其午後身熱, 以為陰虛而用柔藥潤之, 濕為膠滯陰邪, 再加柔潤陰藥, 二陰相合, 同氣相求, 遂有錮結而不可解之勢。 惟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 蓋肺主一身之氣, 氣化則濕亦化也。 2.《中醫熱病論》:本方用杏仁宣肺利氣以化濕, 蔻仁、厚朴、半夏芳化理氣以燥濕, 通草、苡仁、滑石淡滲利濕, 竹葉以透熱於外, 合而共奏宣暢氣機, 清熱利濕之效。

【歌訣】三仁杏蔻薏苡仁, 朴夏通草滑竹存, 宣暢氣機清濕熱, 濕重熱輕在氣分。

【趣味記憶】三人後半夜通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