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揭秘端午節——真相是和屈原先生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美好的端午節又給我們帶來了三天的假期, 很多朋友都在網上模擬當年屈原的口氣說“老子, 當年不跳江, 你們連三天的家都沒有。 ”這大約也可以看做是對屈原先生的一種尊敬吧。 可是,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 按照最新的出土文物及資料, 端午節可能不是因為廣大人民群眾為了劃龍舟去救屈原先生而引起的, 甚至可以說和屈原先生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今天, 就讓紅酒給大家講一下端午節的真實起源。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 又稱“端陽節”、“五月節”……名稱大約有20多個, (為了避免文章被斃掉, 紅酒就不一一列舉了。 )2006年這個節日被列入中國第一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這個節日的起源問題, 社會上有很多的說法。 最為流行的就是端午節是為了拯救春秋時楚國的忠臣——屈原先生了。 但是根據我國最新的考古得出的結論, 可能會推翻這個說法。

那麼端午節是從何而起呢?答案要追溯到新時期時代吳越地區的先民部落。

古代吳越地區的先民們崇拜的是“龍”圖騰, 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龍”, 每年的5月5日他們都要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 將食物倒入竹筒或是用樹葉包住, 投入水裡給“祖先”吃。 然後劃著裝飾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消遣。

最近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明, ”端午節“起源于吳越先民祭拜圖騰祖先的說法是計較科學的。 那麼, 端午節又是怎樣變成了全中國習俗的呢?

紅酒大膽猜測, 吳越之地的先民就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的祖先,

吳越很可能保留了這種祭祀習慣, 並重新演化了這一節日的意義。 隨後他們的鄰國楚國壯大了, 但楚國主要構成于遊獵的“大啟蠻族“, 打仗是沒問題, 可文化就遠遠落後於定居的民族了。

於是, 越人:”過端午節啦!“楚王:”為什麼要過節呢?“越人:”過節拜神啊?還能放假。 ”楚王:“放假也就罷了, 為什麼拜神呢?”越人:“你就說神讓你當頭的, 大家都尊重神的話, 你的地位不就更穩固了嗎?”楚王:“好!全國都給我過端午節!”接著, 端午節又被楚國本土化, 隨著楚國影響力的壯大, 其臨近的文化相對落後的秦國也開始過這個節日。 最終, 隨著秦統一全中國, 端午節就變成了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

以上就是端午節的真實來歷, 屈原先生也是之後才加入的呢。

歡迎關注“紅酒說歷史”, 每日原創, 帶給你新奇有趣的歷史故事和知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