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國國徽很有特色 看一眼就讀懂該國的地理和歷史

早7點起床, 神清氣爽, 洗漱後直接出門徑奔馬尼拉的市中市(Intramuros)。

交代一下, 在城市裡, 徒步永遠是我們的首選。 但今天不同, 因為我們只為馬尼拉留了半天時間,

所以, 我倆吃過早飯後, 先是徒步了一陣子, 經多次打聽發現路途較遠, 徒步太費時, 最後在兩位熱心婦女的指點下搭乘一輛Jeepney去了市中市。

若非萬不得已, 我們絕對不會考慮打的。

故事先從菲律賓國徽開始。 菲律賓國徽呈盾形, 最下麵是一條飄帶, 上書“菲律賓共和國”, 國徽上有三大色塊, 分別代表菲律賓三個歷史時期:即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美國殖民統治時期和菲律賓共和國時期。 最上方和中部代表菲律賓共和國時期, 底色為白色, 三個金黃色的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群島的三大區域——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 太陽發出八道金黃色的輻射線, 表示陽光普照全國。 左下方代表美國殖民統治時期,

藍底上繪有一隻向左看的金黃色禿頭鷹, 左爪抓橄欖枝, 表示和平;右爪握三支矛, 表示為保衛和平隨時準備戰鬥。 右下方代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 紅底上繪有一隻躍立的金黃色獅子, 乃是當時西班牙國旗上的競獅圖形。

1521年, 麥哲倫探險隊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

1542年, 洛佩茲繼麥哲倫之後第二個來到這裡。 為了在亞洲炫耀西班牙帝國的“功績”, 按照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的名字, 把群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 1565年, 宿霧島被西班牙人佔領, 從此拉開了300年的西班牙統治歷史。

1898年, 美西戰爭爆發, 西班牙戰敗, 簽下了“巴黎和約”, 美國接收菲律賓, 統治30餘年。

二戰期間菲律賓被日本佔領。 戰爭結束後, 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直到1946年7月4日, 菲律賓才真正贏得獨立。

被殖民的歷史留給菲律賓的印記至今鮮明:比如菲律賓是東方唯一的基督教國家, 基督教徒約占全國人口90%以上, 其中85%信奉天主教, 這是西班牙人留下的;比如英語是菲律賓的官方語言, 這自然跟曾經被美國統治淵源深厚。

所以, 在菲律賓, “緬懷”美國人可以去參觀美軍公墓。 遙想西班牙統治時期的景象, 就得去市中市——Intramuros。

市中市位於帕西格河畔, 是最初的馬尼拉市中心。 1571年, 西班牙人為了統治菲律賓建造了這座城堡, 其總面積為1平方公里, 城堡四周均是壕溝和中世紀式的城牆。 城內有總督官邸和12座教堂, 城堡建有7座城門通向外面的世界。 所以, 這裡被稱為圍牆城市, 也被叫做“都市中的都市”。 當時, 西班牙人住在牆內, 當地人住在牆外。 二戰時, 美國和日本的炮火幾乎夷平了整個城區, 只有小部分建築得以倖存, 如今修復了一部分。

一腳邁進市中市, 但見一株遒勁而粗大的樹幹撲面而來, 它兀自橫倒, 佈滿了樹結的軀幹上散開無數茂盛的枝葉。

一個小男孩在樹根處流連忘返, 他會不會也像電影《仙境之橋》裡的萊斯利和Jess一樣, 能夠看到會飛的小怪獸和長著巨腳的樹妖?

鑽進石拱門, 迎面是白色的教堂, 街道狹窄, 逼仄的氣息從頂而至。 仰面, 是滴滴答答, 永無止境的時鐘。

這樣的城牆, 這樣的馬車,恍惚間若時光倒流,依稀能感受到西班牙優雅的氣息,只是搖羽扇的姑娘早已不見。

以前總是懊惱這些電線,因為這些密密匝匝如蜘蛛網般的東西嚴重破壞照片構圖,而且是怎麼也無法躲過去的。但是現在我們卻改變了觀點。因為,它們就像一直可令可賴響著的有軌電車一樣,是活生生的歷史,連接著現在和過往。

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oral)在二戰中毀於戰火,現在看到的建築是梵蒂岡出資重建的,鍍金的聖壇、彩色的玻璃和玫瑰花形的窗戶令人歎為觀止。

教堂正對羅馬廣場(Plaza de Roma),這裡曾經用作鬥牛場。

聖·奥古斯丁教堂暨博物館(San Agustin Church)是戰爭倖存者。這座典雅的教堂是西班牙最後一任馬尼拉統治者于1898年向菲律賓人投降的地方。教堂內部極盡奢華,天花板上是三維立體浮雕。

隔壁的前奥古斯丁修道院如今被改做宗教博物館。

凱撒馬尼拉博物館(Casa Manila Museum)坐落在聖奧古斯丁教堂的對面。這是一棟西班牙殖民時期的三層大宅子,鮮花盛開的院落非常漂亮,裡面裝滿了古董,這些無聲的物件被設計進生動的生活裡,展示著舊時貴族奢靡的生活。

多酷的馬桶,還雙排座的!

聖地牙哥城堡(Fort Santiago)建於1571年,是馬尼拉最古老的城堡,最初為木質結構,1589-1592年,西班牙人將其換成石頭,結果卻在1645年毀於地震。重新修整加固後的城堡後來又先後做過英國殖民者和美國統治者的權力中心。這裡,曾經上演過怎樣的世紀風雲?只是,如今,鮮花依舊開,人事卻已全不在。

這樣的馬車,恍惚間若時光倒流,依稀能感受到西班牙優雅的氣息,只是搖羽扇的姑娘早已不見。

以前總是懊惱這些電線,因為這些密密匝匝如蜘蛛網般的東西嚴重破壞照片構圖,而且是怎麼也無法躲過去的。但是現在我們卻改變了觀點。因為,它們就像一直可令可賴響著的有軌電車一樣,是活生生的歷史,連接著現在和過往。

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oral)在二戰中毀於戰火,現在看到的建築是梵蒂岡出資重建的,鍍金的聖壇、彩色的玻璃和玫瑰花形的窗戶令人歎為觀止。

教堂正對羅馬廣場(Plaza de Roma),這裡曾經用作鬥牛場。

聖·奥古斯丁教堂暨博物館(San Agustin Church)是戰爭倖存者。這座典雅的教堂是西班牙最後一任馬尼拉統治者于1898年向菲律賓人投降的地方。教堂內部極盡奢華,天花板上是三維立體浮雕。

隔壁的前奥古斯丁修道院如今被改做宗教博物館。

凱撒馬尼拉博物館(Casa Manila Museum)坐落在聖奧古斯丁教堂的對面。這是一棟西班牙殖民時期的三層大宅子,鮮花盛開的院落非常漂亮,裡面裝滿了古董,這些無聲的物件被設計進生動的生活裡,展示著舊時貴族奢靡的生活。

多酷的馬桶,還雙排座的!

聖地牙哥城堡(Fort Santiago)建於1571年,是馬尼拉最古老的城堡,最初為木質結構,1589-1592年,西班牙人將其換成石頭,結果卻在1645年毀於地震。重新修整加固後的城堡後來又先後做過英國殖民者和美國統治者的權力中心。這裡,曾經上演過怎樣的世紀風雲?只是,如今,鮮花依舊開,人事卻已全不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