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供水 清朝同治年間就有的鎮靖“南井” 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靖邊新聞訊(曹曄)截至2017年, 靖邊是我市唯一一個農村飲水安全達到“三個一”要求的縣區;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前達到91%, 位列全市第一, 超出了國家“十三五”規劃中80%的預期目標;農村供水率先探索引進了玻璃鋼、反滲透、風光電互補等國內領先的水質鞏固提升新技術, 實現了為民送水到“鍋頭”, 成為各縣區追趕超越的行業標杆。

平實的數字後面隱藏著一個厚重動人的水故事。

鎮靖村水廠水質淨化設備

5月26日, 記者隨著靖邊縣農村水質調研工作隊來到鎮靖鎮海拔最高的鎮靖水廠, 只見全市唯一的一套物理淨水設備正在有序運轉, 汩汩流淌的地下水從距離地面400多米深的水源井中抽入原水箱, 經反滲透技術處理掉有害物質後, 由配水管網輸送到了山下的每家每戶, 變成了群眾碗裡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的飲用水。

尋訪南井

“以前我們人老幾輩子都吃的是南井水, 現在我們吃的是放心水。 你看這水廠送來的水, 看著乾淨透亮, 喝著也十分清甜。 ”在水廠附近的村民郭榆生家裡, 老人小心地將自己剛剛盛滿的水桶放在地上。

郭榆生口中的南井距離水廠3公里處。 據上了年紀的鎮靖人回憶,

村裡的水有史以來就是鹹的, 人吃了拉肚子, 莊稼喝了會枯死。 清朝同治年間天下大旱, 當朝官吏為了緩解旱情打下了一口水井, 因其緊靠古城南城牆, 取名南井, 說來也怪, 只有這口井是甜水。 再後來, 當地人爭相擁擠著去南井吃水, 每逢用水高峰期, 百米打水長隊一度成為古城鎮靖的奇觀。 在這個全縣地下水氟含量嚴重超標的重災區, 南井是祖祖輩輩鎮靖人不能抹去的回憶。

靖邊縣農村供水遠程監控

但即使是被小城人爭相傳頌的南井水, 氟含量超標的事實依然不能倖免, 長年飲用導致最直觀的後果是大規模氟斑牙病的爆發。 80年代初期, 靖邊相關部門在這裡反復調研、幾易井址, 但陸陸續續打出來的幾口井都因為井水艱澀難以入口而荒置了。 水質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的健康發展。 隨著精准扶貧的全面鋪開, 2014年, 靖邊率先在全省探索引進了反滲透淨水處理技術, 終於讓鎮靖人吃上了“甜水”。

作為水資源匱乏區, 靖邊的人均淡水佔有量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截至2016年, 靖邊人飲工程累計投入2.46億元, 24.5萬人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 但如何能讓人們吃上“好水”仍然任重道遠。

2016年召開的兩會上, 《靖邊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 靖邊在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鞏固、提升全縣18萬人口的人飲安全。

對於重金屬超標的水質處理, 反滲透淨化是當前國際上的唯一方法。 據靖邊縣農供站站長王少明介紹, 通過集中處理後的原水有30%變成了廢水, 為了緩解水源浪費, 靖邊農供系統正在試推行單戶淨化技術, 通過安裝家用淨水器, 直接將人飲的水質進行選擇性提升處理;鎮靖村淨水廠在後期運行管理中, 也採用了卡式水錶, 有效防止了“跑、冒、滴、漏”, 規範了水費收繳;今年即將上馬的新莊供水工程, 將採用純水、原水比例調和的方式,在確保人飲標準的前提下實現了資源節約。

席麻灣油坊窪村風光電互補取水項目

十三五以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靖邊縣農村飲水的提升鞏固工程不斷提質升級。其中,席麻灣高渠油房窪村的“風、光、電”互補取水系統,是我省首個新能源供水項目,這項由國家水利部推廣的新技術,通過太陽能變頻泵、風力發電機組與電泵的完美配合,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可自動從地下取水、送到農戶,在滿足生活飲用水的同時兼顧了農田灌溉,不僅解放了勞力,而且為當地群眾每戶每年節約了1000多元的人飲和灌溉費用,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的步伐;在鎮靖村,群眾用水的同時,遠在7公里之外的農供站辦公室,技術人員正通過電腦螢幕和手機APP進行遠端監控,一旦水質出現問題,可立刻啟動遠端干預;為了保證水源管護安全,農供站還編印了專門的教材,對全縣的管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確保他們持證上崗。

鎮靖鎮米渠村 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水質對比

截至記者發稿之日,靖邊已有專業水廠管護人員300余名,建成淨水處理水廠試點4個、安裝玻璃鋼水箱10套、風光發電取水系統6處、試安裝單戶淨水器10台;全省首個農村供水數位化資訊庫建設全面啟動,專案通過對已建成水廠GPS定位進行資料錄入與清洗,可徹底摸清全縣農村人口飲水的情況。

據悉,十三五靖邊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總投資9500多萬。其中,2016年和2017年共投資1032萬、下達專案17個,全部都已開工建設。

孟夏時節的靖邊農村層巒疊翠,漫山遍野都在散發生機與希望。站在鎮靖水廠的後山上向下俯瞰,正在新挖的陽窪水廠的管道一路蜿蜒直奔村裡。在代代靖邊農供人的不斷探索中,曾經的“南井”已經圓滿退役,吃水盲區正在逐漸消失。

將採用純水、原水比例調和的方式,在確保人飲標準的前提下實現了資源節約。

席麻灣油坊窪村風光電互補取水項目

十三五以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靖邊縣農村飲水的提升鞏固工程不斷提質升級。其中,席麻灣高渠油房窪村的“風、光、電”互補取水系統,是我省首個新能源供水項目,這項由國家水利部推廣的新技術,通過太陽能變頻泵、風力發電機組與電泵的完美配合,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可自動從地下取水、送到農戶,在滿足生活飲用水的同時兼顧了農田灌溉,不僅解放了勞力,而且為當地群眾每戶每年節約了1000多元的人飲和灌溉費用,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的步伐;在鎮靖村,群眾用水的同時,遠在7公里之外的農供站辦公室,技術人員正通過電腦螢幕和手機APP進行遠端監控,一旦水質出現問題,可立刻啟動遠端干預;為了保證水源管護安全,農供站還編印了專門的教材,對全縣的管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確保他們持證上崗。

鎮靖鎮米渠村 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水質對比

截至記者發稿之日,靖邊已有專業水廠管護人員300余名,建成淨水處理水廠試點4個、安裝玻璃鋼水箱10套、風光發電取水系統6處、試安裝單戶淨水器10台;全省首個農村供水數位化資訊庫建設全面啟動,專案通過對已建成水廠GPS定位進行資料錄入與清洗,可徹底摸清全縣農村人口飲水的情況。

據悉,十三五靖邊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總投資9500多萬。其中,2016年和2017年共投資1032萬、下達專案17個,全部都已開工建設。

孟夏時節的靖邊農村層巒疊翠,漫山遍野都在散發生機與希望。站在鎮靖水廠的後山上向下俯瞰,正在新挖的陽窪水廠的管道一路蜿蜒直奔村裡。在代代靖邊農供人的不斷探索中,曾經的“南井”已經圓滿退役,吃水盲區正在逐漸消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