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共用充電寶大戰:街電PK小電股權架構,註定陳歐會輸?

共用經濟, 在繼共用單車的火爆之後,共用充電寶也成為了資本追逐的“風口”, 據媒體披露整個行業融資總額近12億元人民幣, 形成了“共用充電寶大戰”的局面。

就在這幾天, 共用充電寶進入大戰的第一回合, 本來融資位居前列的街電, 爆出了團隊因股權問題離職, 媒體的報導:創始軟體團隊和硬體負責人集體離職。 而且因聚美入局, 現有股權被嚴重稀釋。

街電董事長 陳歐

這家企業, 4月已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 由IDG資本、欣旺達領投, 之後, 由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在5月初投資3億元, 獲得了街電控股權(60%), 投資後陳歐表示:

“聚美優品對該項目的投資無上限, 未來3個月內, 將繼續注入幾十億的資金!”

按計劃, 陳歐及其新團隊要將其打造為百億規模的共用充電獨角獸, 但此次的團隊股權糾紛, 讓街電科技能否在共用充電寶大戰中勝出丟分不少。

那麼到底誰能在大戰中勝出呢,

我們根據法務VC的4C股權理論進行分析, 在股權架構上, 我們看看PK的結果。

股權架構PK之:小電

我們看下小電科技, 這是一家低調的公司, 創始人也有著連續創業經驗。

小電創始人 唐永波

小電的運營主體是, 北京伊甸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其股權架構經過幾輪融資, 已經比較複雜, 如下圖:

我們從小電的運營主體股權架構圖可知, 其採取的是境內架構, 股權結構中包括了全部的投資人以及合夥人團隊。 三輪融資超過4.5億元, 而其背後的投資方可謂超陣容豪華:

天使投資人包括投資餓了麼、滴滴、ofo的金沙江合夥人朱嘯虎, 以及在A輪的戰略投資方騰訊以及5月初B輪的領投方紅杉資本和高榕資本。

另外, 我們會發現, 在股權架構中, 創始人唐永波目前仍然保持超過了50%的股權, 另外, 以杭州小電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對合夥人及員工期權有安排, 該部分持有股權超過20%:

滴滴的天使投資人說過:

創業公司什麼最重要?主權問題最重要。 股權問題遠沒有主權問題來的重要。

大部分的平臺型互聯網公司, 創業者都不可能是控股股東。 因為股權一直在被稀釋。 我們靠拿投資人的錢砸出來的市場, 當然要稀釋, 天經地義, 你是犧牲了時間換取了空間。 互聯網公司股權的大量稀釋, 我們不用覺得詫異, 最重要的是主權要牢牢攥在自己手裡。

小電科技稀釋了股權, 但通過股權架構設計, 主權還在創始團隊手裡, 而街電科技呢?

股權架構PK之:街電

街電, 是湖南海翼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海翼”)內部孵化項目。 2015年11月, 深圳街電科技正式創立, 運營一直不溫不火。

根據海翼的公告回應, 2016 年底分拆為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作, 原專案組中 11 位研發成員自願轉為街電員工, 該等員工在海翼限制性股票中的 1/4 獲得保留,

餘下的 3/4 按兩家公司的估值比例轉化為了街電期權;團隊CEO為王哲。

從工商登記年報資訊看, 也得到了印證。 2016年12月, 深圳海翼遠志管理諮詢公司(“海翼遠志”)成立, 其中陽萌持股50%, 王哲持股50%, 註冊資本2萬元, 海翼遠志持有深圳街電科技15%股份。 在最近的團隊股權糾紛爭議中,海翼公告,目前,員工持有的期權占街電科技 4.469%。

這是一家典型的企業內部孵化項目,其股權架構設計,存在一定問題,整個創始團隊股權比例過低。衛哲在談到阿裡巴巴內部創業時,提到:作為項目的創始團隊成員,以出資獲得20-30%的持股比例。

而員工期權,按照4C股權理論,人力資本驅動型商業模式,期權池一般為15-20%左右,也就是說集團內部創業,團隊占股應50%左右。

為什麼街電會發生股權糾紛事件呢,海翼是這樣回復的:

競爭對手因為缺乏成熟產品,無視街電員工與街電簽署的競業禁止協定,以數倍工資和股票等利益惡意挖獵街電員工,導致部分街電成員離職,並驅動這部分員工以不當行為對街電業務造成傷害,更進一步詆毀街電和海翼名譽,我們深感遺憾並將支援街電科技對此進行追訴。

人才是自有流動的,人力資本也像資本一樣追求價值最大化,海翼的股權架構設計,有著很大問題。

陳歐會輸了麼?

科學股權架構,是團隊穩定和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基礎,無論是樂視與小米,還是滴滴與快的,抑或是美的與格力,京東金融與螞蟻金服,因為股權架構頂層設計,導致企業在長久的競爭力上出現了差別。

但是,外界關注的可能是市場問題,在共用充電寶大戰開始,王思聰與陳歐就懟了起來。

王思聰

在陳歐投資街電的時候,王思聰在朋友圈發文說:

“共用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謝謝思聰監督,不是每個項目都能做成,本來創業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共用充電寶會有未來,在這場大戰中的第一回兒,陳歐失了分。

陳歐可以考慮對街電股權架構重組,不要再落下一個“陳七塊”的綽號。

在最近的團隊股權糾紛爭議中,海翼公告,目前,員工持有的期權占街電科技 4.469%。

這是一家典型的企業內部孵化項目,其股權架構設計,存在一定問題,整個創始團隊股權比例過低。衛哲在談到阿裡巴巴內部創業時,提到:作為項目的創始團隊成員,以出資獲得20-30%的持股比例。

而員工期權,按照4C股權理論,人力資本驅動型商業模式,期權池一般為15-20%左右,也就是說集團內部創業,團隊占股應50%左右。

為什麼街電會發生股權糾紛事件呢,海翼是這樣回復的:

競爭對手因為缺乏成熟產品,無視街電員工與街電簽署的競業禁止協定,以數倍工資和股票等利益惡意挖獵街電員工,導致部分街電成員離職,並驅動這部分員工以不當行為對街電業務造成傷害,更進一步詆毀街電和海翼名譽,我們深感遺憾並將支援街電科技對此進行追訴。

人才是自有流動的,人力資本也像資本一樣追求價值最大化,海翼的股權架構設計,有著很大問題。

陳歐會輸了麼?

科學股權架構,是團隊穩定和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基礎,無論是樂視與小米,還是滴滴與快的,抑或是美的與格力,京東金融與螞蟻金服,因為股權架構頂層設計,導致企業在長久的競爭力上出現了差別。

但是,外界關注的可能是市場問題,在共用充電寶大戰開始,王思聰與陳歐就懟了起來。

王思聰

在陳歐投資街電的時候,王思聰在朋友圈發文說:

“共用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謝謝思聰監督,不是每個項目都能做成,本來創業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共用充電寶會有未來,在這場大戰中的第一回兒,陳歐失了分。

陳歐可以考慮對街電股權架構重組,不要再落下一個“陳七塊”的綽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