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陽明:須憐絕學經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

王陽明說:“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 ”

王陽明曾經為他的弟弟王守文寫過一篇文章《示弟立志說》, 反復叮嚀立志的重要性:

“夫學, 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 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 勞苦無成矣。 世之所以因循苟且, 隨俗習非, 而卒歸於汙下者, 凡以志之弗立也。 ”

這段話的大意是:求學問, 首先在於立志。 不去立志, 就好像植樹, 不深埋其根, 只是培土灌溉, 徒然勞苦, 終究無成。 世上凡是庸碌無為, 隨波逐流而最終流於汙下的人, 都是不立志造成的。

王陽陽之所以能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賢, 和他從小就志向不凡是有關聯的。

王陽明從小就不是一個甘心平庸的人, 遠大的志向和過人的意志, 使他擺脫困境, 堅忍不拔、百折不撓, 最終達到了“此心光明, 亦複何言”的人生境界!

王陽明十二歲那一年寫了一首《蔽月山房》的詩, “山近月遠覺月小, 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當見山高月更闊”, 就顯示出他不凡的眼光和志向。

也是十二歲那一年, 王陽明問曾經考上狀元的父親:“讀書有什麼用?”父親回答說:“讀書可以做大官, 像我中狀元後做官, 靠的就是讀書。 ”

王陽明又問:“父親中狀元, 子孫世世代代還是狀元嗎?”

父親回答:“只有我這一世。 你若想中狀元, 還是要去勤讀書才成。 ”

王陽明笑著對父親說:“只有一代, 這狀元沒什麼稀罕的。 ”

後來他向私塾的老師提出了一個很不尋常的問題:“什麼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事?”

老師說:“讀書考上科舉最重要。 ”

王陽明直言不諱地反駁老師:“讀書考上科舉恐怕還不是最重要的事, 或許讀書學做聖賢才是。 ”

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就認為, 學聖賢就是不以功名利祿為目的, 而以成聖當偉人為目標。

當然, 那時的王陽明對“讀書做聖賢”還只是朦朧地嚮往, 是他的良知的天然呈現, 其後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將這個“我心”變成天下之公器。

立志要像愚公移山一樣, 目標遠大, 雖然困難重重, 卻是一定能實現的,

而且每天都能看到自己離目標近了一點。

所以對於個人來說, 立志不應該是外在的目標, 應該以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不斷超越和完善為目標。

這個目標永無止境, 但是自己能看到自己每天的進步, 就像王陽明以聖人為目標, “須憐絕學經千載, 莫負男兒過一生!”

所以王陽明一生不管順境逆境, 都能泰然處之, “鏗然鼓瑟春風裡, 點也雖狂得我情”, 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勝利, 因為自己一直在向心中的目標前進, 不斷地進步, 最終成功也就水到渠成。

另一個名人胡雪岩, 這人讀書不多, 但立志也“遠大”, 賺大錢, 要做出一番事業留名千秋。

正因為有志向, 不斷地努力, 最終實現了夢想, 但是也因為這個志向太現實, 實現後, 他也停止了進步,

迷失自己, 甚至貪圖享樂, 娶了十幾房姨太太, 最終落得傾家蕩產, 晚景淒涼的下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