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公路車手五大類型,你屬於哪一種?

▲環法大賽眾星雲集, 世界最頂尖的選手全聚在此一決高下。 (Photo:Specialized)

以環法大賽為例, 21站的賽事中包含了平地、丘陵、高山及計時賽, 每種地型都考驗著車手不一樣的競賽能力。

眼尖的車友們一定也發現, 車手們的體型高矮胖瘦都有, 而且擅長的路線及地型各有特色, 本文依照車手的身材及騎乘特性, 為各位車友介紹因應賽事而衍生出的5種公路賽型車手。

全能型

全能型車手簡而言之是GC候選人的代名詞, 他的綜合能力強, 在賽事中的總成績通常不會太差, 並且能位居前列。 在爬坡、計時等各方能力都出色的前提下, 選手們通常還會有屬於自己的必殺技, 例如Chris Froome擁有超越均值的超強爬坡力, 這必殺技更成為他奪下環法黃衫的關鍵。

▲在百屆及102屆環法賽成功穿上黃衫的Froome, 表現優異。 (photo:Cor Vos)

從體型的觀點來看, 全能型車手的身材通常都較單薄高瘦, 無法歸屬在肌肉型的選手裡, Chris Froome、Vincenzo Nibali、Alberto Contador三位選手是全能型車手的代表。

他們三人的身高、體重分別為186cm/72kg、181cm/65kg、176cm/61kg, BMI值在20左右, 其中Froome的BMI為20.8, Nibali與Contador分為19.8與19.7, 從BMI值的觀點來看, 全能型車手的肌肉並不會很大塊, 所以最後衝刺能力往往不會是他們的最強能力, 衝刺好手所需的強壯肌肉群, 絕對會成為全能型車手在坡道上的負擔,

不過衝刺型車手的衝刺力肯定還是在水準之內。

衝刺型

Marcel Kittel及Mark Cavendish絕對是標準衝刺車手的代表人物。 在平坦的道路上, 為了對抗風阻, 需要更強大的力量來破除風阻, 而破除的速度越快, 優勢越多。 因此衝刺型車手通常體型壯碩, 且擁有較多的肌肉體積, 大肌肉可以使他們在短時間內產生強大的爆發力, 而擁有更快的衝刺力。

Kittel與Cavendish的身高體重分別為188cm/82kg、175cm/70kg, 兩人的BMI值分別為23.2及22.9, 幾乎在23左右, 跟上述的全能型車手相較截然不同, 強壯的肌肉對他們而言是雙面刃, 讓Kittel與Cavendish兩人可以在衝刺賽場耀武揚威, 但相對的缺點在山坡地型上, 會因地心引力所產生的重力, 令他們在爬坡上苦不堪言。

▲Marcel Kittel的衝刺實力, 相信令大家印象深刻。

爬坡型

為了對抗地心引力, 輕量化絕對是爬坡賽中的決勝關鍵, 從車身、裝備到身材體型都以輕量為優先考量。 輕盈、纖瘦且嬌小是爬坡型車手常見的特徵, 就像當兵拉單杠, 瘦小輕盈的人拉單杠較不費力, 反之體型較壯硬的人拉單杠會較吃力。

曾有專家研究出, 當坡度開始增加至5%以上, 肌肉會因地心引力的關係, 變成一種阻力, 肌肉是相當沉重的, 雖然大面積的肌肉可以在瞬間產生強大的力量, 但相比重力所造成的阻力, 還是遠遠不及, 這也是為何標準的衝刺型車手, 一遇到坡度及高度相當的爬坡, 就只能夠看著別人表現的原因。 爬坡型車手只能擁有最低限度的肌肉, 爬坡好手Nairo Quintana, 擁有167cm/59kg的身材, 就是屬於標準爬坡型車手的身形。

▲101屆環法大賽短暫保有紅點衫的Joaquim Rodriguez,在登山王積分中,最後以112分排名第三。(photo: A.S.O)

耐力型

耐力型車手屬於全能的一類,各方面能力都不錯,但相較GC候選人的全能又略遜一籌。耐力型車手通常扮演著輔助車隊領袖副手角色,不但穩定性要高、耐力要強且必要時得擅長突破困圍,積極且主動發動攻擊。總之,為應付不同的戰局變化,耐力型車手也得不斷的改變定位,以全能的能力輔助車隊領袖作戰,邁向冠軍之路。在整場比賽中耐力型車手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101屆環法賽中,Alessandro De Marchi拿下了年度敢鬥賞就是屬於耐力型的選手(180cm/65kg)。(photo:A.S.O)

強力型

強力型車手也是國外職業車隊較常見的分類,通常歐美也會將強力型車手稱為陡坡衝刺手,是屬於爬坡好手一類,短距離爆發力是他們的強項,纖瘦的身形可以讓他們快速登上陡峭的山頂,但是缺點就是耐力較不佳,同時加上身材受限,衝刺的爆發力與純衝刺車手一比之下,也是優劣立判,因此在多日賽的長期戰鬥下,難以占到便宜,主戰場在於單日賽。

強力型車手與純粹的爬坡車手不同的是,強力型車手擅長於起伏的丘陵地形作戰,也可以是短且陡峭的山坡,不是像阿爾卑斯山或比利牛斯山那樣動輒10幾km長的坡,或是海拔落差很大的長坡。強力型車手擅長的比較像是臺灣的地形,坡度落差不大、且長度也不長的短坡,強而有力的短攻擊,也非常適合教練戰術上的運用,可以用攻擊來引誘對手主將注意,也可以很快抓下脫逃者,甚至是幫助車隊領袖奪冠。中國第一位成功完成環法大賽的選手計成,(178cm/65kg)就是屬於強力型車手。

▲計成是第一位成功完成環法大賽的中國人,更贏得「兔子殺手」的稱號。

無法分類的天賦異稟

上述的5種車手類型說明,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參考,並不是代表絕對的公式。有部分車手就可以跳脫出參考資料而獨樹一格,甚至是難以歸類。

Peter Sagan沒有衝刺車手該有的大體積肌肉,身型也算瘦長,但卻拿下綠衫三連霸。除了說明他的天賦異稟外,要單單以身型或比賽的成績就來認定,卻不考量裝備、技術、戰術運用等等,判斷還是不完整的。一位車手傑出的表現成績及呈現,絕對不會只是單一因素的。而像Peter Sagan這樣天賦異稟的車手,相信在國外的職業車隊裡,絕對是存在的。

▲102屆環法大法Peter Sagan,最後以405分拿下綠衫4連霸,衝刺之王誰敢質疑。(Photo:Specialized)

愛騎行公路車的你,屬於哪一種類型?

還是屬於“無法分類的天賦異稟型”

▲101屆環法大賽短暫保有紅點衫的Joaquim Rodriguez,在登山王積分中,最後以112分排名第三。(photo: A.S.O)

耐力型

耐力型車手屬於全能的一類,各方面能力都不錯,但相較GC候選人的全能又略遜一籌。耐力型車手通常扮演著輔助車隊領袖副手角色,不但穩定性要高、耐力要強且必要時得擅長突破困圍,積極且主動發動攻擊。總之,為應付不同的戰局變化,耐力型車手也得不斷的改變定位,以全能的能力輔助車隊領袖作戰,邁向冠軍之路。在整場比賽中耐力型車手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101屆環法賽中,Alessandro De Marchi拿下了年度敢鬥賞就是屬於耐力型的選手(180cm/65kg)。(photo:A.S.O)

強力型

強力型車手也是國外職業車隊較常見的分類,通常歐美也會將強力型車手稱為陡坡衝刺手,是屬於爬坡好手一類,短距離爆發力是他們的強項,纖瘦的身形可以讓他們快速登上陡峭的山頂,但是缺點就是耐力較不佳,同時加上身材受限,衝刺的爆發力與純衝刺車手一比之下,也是優劣立判,因此在多日賽的長期戰鬥下,難以占到便宜,主戰場在於單日賽。

強力型車手與純粹的爬坡車手不同的是,強力型車手擅長於起伏的丘陵地形作戰,也可以是短且陡峭的山坡,不是像阿爾卑斯山或比利牛斯山那樣動輒10幾km長的坡,或是海拔落差很大的長坡。強力型車手擅長的比較像是臺灣的地形,坡度落差不大、且長度也不長的短坡,強而有力的短攻擊,也非常適合教練戰術上的運用,可以用攻擊來引誘對手主將注意,也可以很快抓下脫逃者,甚至是幫助車隊領袖奪冠。中國第一位成功完成環法大賽的選手計成,(178cm/65kg)就是屬於強力型車手。

▲計成是第一位成功完成環法大賽的中國人,更贏得「兔子殺手」的稱號。

無法分類的天賦異稟

上述的5種車手類型說明,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參考,並不是代表絕對的公式。有部分車手就可以跳脫出參考資料而獨樹一格,甚至是難以歸類。

Peter Sagan沒有衝刺車手該有的大體積肌肉,身型也算瘦長,但卻拿下綠衫三連霸。除了說明他的天賦異稟外,要單單以身型或比賽的成績就來認定,卻不考量裝備、技術、戰術運用等等,判斷還是不完整的。一位車手傑出的表現成績及呈現,絕對不會只是單一因素的。而像Peter Sagan這樣天賦異稟的車手,相信在國外的職業車隊裡,絕對是存在的。

▲102屆環法大法Peter Sagan,最後以405分拿下綠衫4連霸,衝刺之王誰敢質疑。(Photo:Specialized)

愛騎行公路車的你,屬於哪一種類型?

還是屬於“無法分類的天賦異稟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