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社會學所舉辦第二期“定性研究工作坊”

近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定性研究工作坊”(2017年第2期)在京舉行。 來自社會學研究所內外逾30位學者參與了此次工作坊的討論。

此次工作坊, 主辦方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人類學研究室副研究員吳喬來分享他的研究工作和研究心得, 他的演講題目是“從親屬制度人類學的田野調研和理論創建談定性研究方法”。 在播映了7分鐘關於花腰傣的人類學紀錄片花絮之後, 吳喬介紹了此次演講的選題背景、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論、田野調研的經驗和一個具體的研究案例——《從“身體再現系統”到“人觀”——以花腰傣案例看親屬制度的邏輯源頭》。

吳喬認為, 親屬制度是人與人之間最為核心的關係, 親屬制度人類學是人類學的四大經典研究領域之一, 親屬制度人類學研究的操作規範性、可重複性和可證偽性, 使之尤為適合作為定性研究方法的研討案例。

吳喬詳細介紹了親屬制度人類學田野工作的嚴格規定, 如語言學習、繪製譜系以及和研究物件一年以上的共同生活等, 還講述了親屬制度人類學的操作規範性, 如資料獲取的信度和效度、可重複性、可檢驗性、國際音標表的學習以及圖例的通用性等。 而後, 吳喬分享了田野調研的經驗和建立駁論的思考。 他認為, 田野調研的經驗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理論學習的作用在於提供問題意識;二是資料收集過程中,

同一個問題需要在不同場合詢問不同的人, 並通過觀察驗證說法;三是需要關注衝突和發起爭論, 因為規則在日常生活中是看不見的, 當遇到衝突的時候就會變得可見了。 關於建立駁論, 吳喬指出, 駁論相對於立論而言要容易一些。 選取駁論物件時有三不駁原則:一是不去駁已經被證偽的理論;二是不去駁不具有普遍性意義的理論;三是不去駁被揚棄的理論。 建立站得住腳的駁論, 需要厘清已有理論的核心命題是什麼、不能涵蓋的社會事實是什麼, 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反例中蘊含的邏輯關係。 最後, 吳喬以花腰傣 “龍鳳胎婚姻案例” 的具體研究工作為例講述了田野調研和駁論建構的過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副主編楊典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郭金華分別對吳喬的演講進行了點評。

楊典指出, 吳喬的研究非常有趣、非常具有啟發性, 最大的啟發是通過文化比較和理論簡化抽象出社會的基本原理, 即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文化意義系統, 包括世界觀、價值觀、因果關係等, 文化意義系統對於社會制度、結構和人的行為具有重要影響;而這樣的分析方法和解釋邏輯對於經濟社會學和金融社會學的研究具有啟發意義。 在經濟運行中, 文化事實對於制度、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尤為顯著。

郭金華從人類學的專業角度進行了點評。

他指出親屬制度人類學的研究意義重大, 並簡要回顧了其發展歷程和方法演進。 他認為, 吳喬的研究材料選得很好, 其研究凸顯了人類學研究方法的獨特性, 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其一, 人類學的研究工具是個人, 而不是一個標準的工具, 不是對一種研究方案不折不扣的執行, 這是人類學非常核心的特點;其二, 人類學研究方法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 對於個例和異常現象應保持高度敏感, 關注文化中的差異現象並進行理論探索。 同時, 郭金華指出, 人類學發展至今, 內部方法差異和變化較大, 與學科建設密切關聯。

在提問環節, 其他與會學者紛紛表示深受啟發, 並且就親屬制度人類學研究方法的借鑒意義、吳喬花腰傣研究的研究旨趣、解釋邏輯,

以及相關核心概念的指涉邊界等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