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主席評價漢朝文景二帝“無能之輩”有兩個原因

一般認為, 漢朝盛世中的文景之治, 既然以文景二帝命名, 自然就應歸功於當時這兩位皇帝。 但毛主席在晚年重讀史書後, 對這個說法發表了不同意見。

毛主席在批註《二十四史》中曾寫道:“高祖之後, 史家譽為文景之治, 其實, 文景二帝乃守舊之君, 無能之輩, 所謂蕭規曹隨, 沒有什麼可稱道的。 ”

文景之治時期, 大漢帝國經濟空前繁榮, 糧食多到喝不完, 都爛在了穀倉中, 這樣的盛世君王, 司馬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為何被毛主席稱為無能之輩?

這裡面有幾個道理, 其一, 客觀上而言, 文景之治為“貪天之功”。

從當時促進社會發展的正面因素來分析, 大多都是老天爺的功勞, 與王朝的經濟政策沒有太大關係。

古代中國的經濟形式, 以自然經濟為主, 大多數老百姓都能自給自足, 除了鹽、鐵是國家管控的資源, 平時所用的衣服食物、油鹽醬醋都是自己生產的。 在每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前一百年, 人口與土地的關係處於良性發展期, 只要沒有自然災害和戰爭, 國家就會進入繁榮的上升週期。

其二, 從主觀上而言, 文景二帝的無為而治, 是源於自身能力缺陷、性格弱點, 退而求其次的為政之道, 並不值得推崇。 到了景帝后期, 黃老政治的缺點就暴露出來, 由於統治集團的不作為, 漢朝社會貧富分化與馬太效應開始冒頭, 出現農民土地大量被兼併的現象, 失地農民只能給地主階層當牛做馬, 董仲舒就說:“農民穿的是破爛衣衫, 吃的是豬狗之食”, 當弱者失去政策保護後,

賣兒賣女、淪為奴僕乞丐是唯一出路。

從個人操守來說, 文景二帝的優點其實也很突出, 父子倆個人生活都比較節儉, 也不喜歡搞奢侈的大工程, 但作為君王卻過於保守, 景帝最大的貢獻就是生了兒子漢武帝, 否則就會像清朝嘉慶皇帝一樣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尷尬的位置。

毛主席對漢光武帝評價甚高, 認為其雄才大略, 對文景二帝卻不以為然, 並非抱有什麼偏見, 只是在唯物主義歷史觀下, 抱殘守缺的為政之道是不足取的, 毛主席鼓勵創新和開拓, 表現了一代偉人的高瞻遠矚和寬廣胸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