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十六計為什麼走為上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是戰敗計的最後一計, 也是36計的最後一計 不得已而用之 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 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三十六計

在《戰略考.南宋》裡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描寫:敵勢全勝, 我不能戰, 則:必降;必和;必走。 降則全敗, 和則半敗, 走則未敗。 未敗者, 勝之轉機也。 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 度金兵至者日眾, 難與爭鋒。 —夕拔營去, 留旗幟于營, 豫縛生羊懸之, 置其前二足於鼓上, 羊不堪懸, 則足擊鼓有聲。 金人不覺為空營, 相持數日, 乃覺, 欲追之, 則已遠矣。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正所謂,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材燒。 孫子兵法上就有說:兵者, 國之大事也, 不可不察。 當然就必須慎重對待每一次戰役, 那麼我們取得勝利的前提是保存自身實力。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所以就要學會果斷撤退, 是作為主將的第一要求, 換句話來說, 就是對時局的準確判斷, 唯有這樣才能把握戰爭的主動權。 所以在其他計謀無望時, 最好的主意就是戰略撤退, 保存已有戰力, 以觀後事。 諸如兵行險招之類, 終究是以奇行道, 在一定程度上那就是看運氣了。

走為上計

走為上計, 不是簡單的逃跑, 而是運動, 就是毛所說的運動戰, 在運動中尋機殲滅敵人, 戰場風雲瞬息萬變, 不變則死, 變則生。 作戰應當靈活, 當守則守, 不當守則棄, 沒有人會傻到擺好陣地, 一味死守, 除非是必爭之地。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當年日本日立公司為了擴大企業規模, 發展生產, 投入了大量資金, 購買新建廠房建築材料, 新添置一些設備。 這時, 正趕上了60年代初整個日本經濟蕭條時期, 現有產品滯銷, 賣不出去, 擴大企業規模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日立公司

面對這一嚴峻情況日立公司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是繼續投資;另一條路停止投資施工。日立公司經過大家認真討論、分析、研究,最後,果斷決定走後一條路,停止投資實行戰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積蓄財力,待機發展。

日本日立公司

經過實踐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公司中的東芝公司和三菱公司的營業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立則一直到1964年仍在繼續上升。進入60年代後半期,一個新的經營繁榮時期來到了,蓄勢已久的日立不失時機地積極投資,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億大關,達1220億日元。從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內銷售額提高了1.7倍,利潤提高了1.8倍。

日本日立公司

三十六計全書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16開4卷 ¥598 購買

日本日立公司

面對這一嚴峻情況日立公司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是繼續投資;另一條路停止投資施工。日立公司經過大家認真討論、分析、研究,最後,果斷決定走後一條路,停止投資實行戰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積蓄財力,待機發展。

日本日立公司

經過實踐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公司中的東芝公司和三菱公司的營業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立則一直到1964年仍在繼續上升。進入60年代後半期,一個新的經營繁榮時期來到了,蓄勢已久的日立不失時機地積極投資,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億大關,達1220億日元。從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內銷售額提高了1.7倍,利潤提高了1.8倍。

日本日立公司

三十六計全書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16開4卷 ¥598 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