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科右前旗滿族鄉:“五聯共建”唱響黨建好聲音

興安盟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是內蒙古牧區民主改革“三不兩利”政策的誕生地, 是全國唯一一個純牧業滿族鄉。 近年來, 滿族屯滿族鄉黨委立足實際、創新思路、豐富載體, 構建起“組織聯建、陣地聯創、先鋒聯帶、富民聯動、邊防聯固”的邊境地區“五聯共建”基層黨建模式, 鄉村兩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得到發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呈現出富裕、民主、和諧、安寧的良好局面。

鄉黨委與邊防派出所通過確定共建目標、明確共建職責、找准功能定位, 不斷加強組織聯繫。 在鄉黨委主要領導幹部包聯各嘎查基礎上,

邊防派出所教導員兼任了鄉黨委副書記、8名幹警兼任嘎查黨組織副書記。 通過警地密切協作, 鄉村兩級在維護轄區穩定、抓實治安聯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服務群眾水準等中心工作上形成了警地聯動機制。 在推進各項工作中, 警地探索建立起黨課同上、黨日同過、黨務同練、大事同議、制度同建的“五同模式”。 每年鄉黨委與邊防派出所都會共同開展“黨課講在草原上”、“警地共建築北疆”等主題活動, 使黨組織凝聚力再提升, 黨員隊伍示範帶動作用再增強。 結合工作實際, 鄉黨委與邊防派出所建立起定期會議制度, 按照每月開一次座談會, 對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小結;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議,
對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加大推進力度;每年召開一次黨群聯席會議, 對全年工作進行盤點, 接受群眾評議, 形成了轄區安全、維穩、固邊等重大問題共同研究解決的工作機制。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程中, 鄉黨委與邊防派出所選派96名黨員幹部與貧困牧業戶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 通過多項舉措, 為困難群眾解決生活難題210件。 同時, 民警“村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在嘎查建立了“愛民三室”即:愛民活動室、愛民警務室、愛民閱覽室, 開展便民服務, 進行法律宣講, 暢通群眾訴求管道。

按照 “五個一批” 脫貧方式, 警地聯手, 通過建設幸福院, 落實易地搬遷, 延伸養殖產業鏈條, 組織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和加大勞動力輸出等多種方式, 使貧困戶收入明顯增加,

生活水準明顯提高。 全鄉先後成立了特門嘎查鑫祥圓養殖專業合作社、滿族屯嘎查畜產品流通協會等經濟實體, 構建起“支部+協會+黨員中心戶”聯動富民模式, 實現了基層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緊密結合。 在鄉黨委和邊防派出所的幫助扶持下, 特門嘎查鑫祥圓養殖專業合作社成功註冊了“特門郭勒” 優質有機肉類商標, 產品遠銷北京、長春等大中城市, 使社員和周邊牧民收入明顯增加。

鄉黨委還與邊防派出所成立了“三隊一協會”, 即夕陽紅老年巡防隊、牧點騎巡護邊隊、紅色堡壘先鋒隊和守望草原協會, 建立警地聯合領導小組、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和工作職責, 推進群防群治。 “三隊一協會”組建以來,

為牧民上門服務200餘次, 化解民事糾紛119起, 救助危難群眾21人次, 查處治安案件32起, 抓獲在逃犯罪嫌疑人5人, 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2起, 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2萬餘元, 找回失散牲畜2000多頭, 直接挽回牧民經濟損失40余萬元。

2011年, 滿族屯滿族鄉黨委被興安盟綜治委評為“愛民固邊模範鄉”;2012年、2013年, 被自治區黨委、政府兩次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公安邊防總隊評為“‘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被自治區綜治委、公安邊防總隊評為“愛民固邊模範蘇木鄉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