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順豐菜鳥之爭,阿裡巴巴陷入互聯網巨頭圍攻,背後真相原來如此

順豐菜鳥之爭, 阿裡巴巴陷入互聯網巨頭圍攻, 背後真相是這樣

兒童節本是一個歡快的節日, 然而卻有巨頭打得不可開交。

這次打起來的兩尊大神是菜鳥和順豐。 前者是中國目前聲量最大的智慧物流大資料平臺, 後者則是中國當下市值最高的快遞公司。

日前順豐阿裡大戰爆發, 菜鳥物流稱順豐於6月1日淩晨關閉對菜鳥的資料介面, 截至當日午時順豐已停止給所有淘寶平臺上的包裹回傳物流資訊。 順豐方面則回應稱, 豐巢資料介面系菜鳥方面關閉, 關閉原因為菜鳥要求豐巢提供所有包裹資訊(包括非淘系訂單)遭拒所致。 順豐還稱, 這是一次有針對性的封殺行動。 除豐巢外, 其他平臺均未關閉資料介面, 而菜鳥之所以封殺順豐, 背後的原因是阿裡方面一直希望順豐從騰訊雲切換至阿裡雲。

據悉, 在菜鳥與順豐風波爆發後, 騰訊、京東、美團、網易紛紛跳出來聲援順豐。

而與此同時, 各大快遞企業紛紛站隊阿裡巴巴。 不過在輿論場上來看阿裡巴巴已經陷入了群毆當中, 畢竟阿裡系僅有一個uc可以用來發聲, 而網易的網易新聞, 京東合作的今日頭條, 企鵝家的騰訊新聞、天天快報、QQ看點更是秒殺一切敵。 於是阿裡巴巴陷入了一邊倒的聲討當中, 而據史玉柱在數年前透露的資訊來看此次爭端錯不在阿裡巴巴方面, 畢竟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才能更好的為消費者服務。

昨日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磊公開表態支持順豐, 稱順豐是其十分尊重的企業, 順豐一貫以來對品質的堅持, 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很好的物流體驗。 這也與網易發展各項業務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信雙方將為消費者不斷帶來驚喜。 丁磊說網易考拉海購、網易嚴選將與順豐、豐巢升級現有業務合作。 根據介紹, 順豐是網易考拉海購最早的國內物流合作夥伴之一, 並深入參與到網易考拉海購在倉儲物流智慧化系統建設、跨境次日達、跨境生鮮溯源等多項創新性體驗項目中。 網易考拉海購與網易嚴選已接入豐巢, 在今年618期間, 網易考拉海購還將與豐巢攜手推出主題合作。

昨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 也力挺順豐創始人王衛, 稱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現在公民發送的所有私人快遞資訊, 不管是不是該平臺的都被拿走!公民的隱私資訊誰來保護?(對此筆者只想問東哥一句你知不知道順豐是香港企業而阿裡巴巴是中國企業,

緣何寧肯把公民資訊交給較少受國內法律監管的外資企業而非民營企業?何況筆者從未聽說過因為淘寶網而幾乎掌握國內所有消費者資訊的阿裡巴巴有過透露消費者資訊的行為, 反倒是各大快遞企業樂此不疲, 時常見諸報端)。 在菜鳥網路全面暫停豐巢資料介面後不久, 京東已可選擇將貨物投遞至就近的豐巢自提櫃。 雙方計畫在年底之前將合作範圍擴展至全國26個城市, 接入一萬台的豐巢智能快遞自提櫃。

美團外賣稱和順豐在客戶為先的理念上高度一致, 美團外賣將全面接入豐巢自提櫃, 未來將可以通過豐巢取外賣。

昨天, 騰訊雲也力挺順豐, 稱騰訊雲贊同開放的雲計算’理念,

全力保障資料安全, 更保障客戶業務安全。 騰訊雲助力順豐佈局雲端, 無論多麼重視順豐的資料與業務安全都不為過。

此外有消息稱, 圓通等快遞企業已下發通知, 要求旗下網點禁止將快件放入到豐巢自提櫃。 圓通稱, 對於一次未妥投的快件, 將快件暫放到就近的菜鳥驛站。

在菜鳥與順豐風波持續一天后, 菜鳥總裁萬霖首度發聲, 不過萬霖此次矛盾指向了外界。 此次商業衝突, 被人利用在媒體上挑撥中傷, 暗中策劃, 推波助瀾, 為了自己的私利, 唯恐天下不亂, 試圖形成社會事件。 這絕非第一次, 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菜鳥對此表示鄙視。

萬霖並未具體指出被何人利用, 不過萬霖對此的憤怒也可出文字中體現出來。 以下為萬霖聲明全文:

1,豐巢快遞櫃和菜鳥資料對接後,一直大量調取淘寶使用者電話號碼等資訊,並超過合理使用範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保護消費者資料安全是菜鳥職責所在,更是菜鳥的底線,不能有任何退縮,相信社會各界會理解。

2,此次事件,即使雙方對快遞櫃的資料安全問題無法達成一致,也只是個局部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順豐把一個局部問題擴大為面向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事件,給客戶和消費者帶來困擾。目前我們迅速聯動了物流行業,已經將對消費者和商家的的不方便降到最低。也希望順豐冷靜、理性研判資料安全的重要性。在保護消費者資料安全問題上,我們認為雙方應該有能力、也有胸懷達成共識。

3,只要能夠保證商家和消費者資料資訊安全,我們隨時願意跟順豐坐下來談。資料安全和隱私是天大的事,我們需要付出天大的努力。我想重申一點菜鳥跟物流行業絕非競爭關係,而是合作夥伴。菜鳥的責任是用技術和資料服務去支援全球的物流快遞公司更加有效的提供服務。我們樂見快遞物流公司的成功。快遞公司越成功,菜鳥越成功!

4, 事實上菜鳥和順豐一直在努力溝通。商業合作有競爭、有衝突很正常。衝突本身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此次商業衝突,被人利用在媒體上挑撥中傷,暗中策劃,推波助瀾,為了自己的私利,唯恐天下不亂,試圖形成社會事件。這絕非第一次,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對此表示鄙視。菜鳥的望遠鏡裡沒有對手,都是夥伴和榜樣。菜鳥會堅定不移的做好大資料物流平臺,致力於幫助中國物流大幅提升效率,堅定維護消費者資料安全,我們的初心不會改變。

而後在有關方面的調停下雙方表示將從大局出發,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並同意從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資料傳輸。在順豐菜鳥資料斷交爭端持續發酵期間,順豐市值蒸發28億,而阿裡巴巴也陷入了輿論圍攻

順豐菜鳥鬧掰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回看菜鳥的發展歷史,順豐是非常清醒的。王衛是菜鳥的早期發起人之一,但不久後卻從裡面撤出來,核心原因就在於他意識到菜鳥對自己是一種威脅。物流行業剛起步時,大家都忙於搶地盤,比如倉庫、門店的佈局。而當下則是更重要的一輪掙錢,也就是搶資料。物流行業是底層商業,服務於零售、製造、快銷產業。而任何一個產業想做產業鏈整合,物流都是最核心的生命鏈條,你通過物流行業可以整合無數個產業。而在物流這個生命鏈條裡,資料又是最核心的生命線。菜鳥在物流上並沒有做大規模的線下佈局,重資產管理並不是它想要的。在物流行業,重資產管理不是投資回報率高的事。中國物流領域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很低。說白了,在物流行業下一階段的競爭力,誰抓住了資料,誰就占了上風。馬雲經常呼籲物流企業開放資料,做一家技術公司,這個觀點本身並沒有錯。馬雲希望大家把自己資料貢獻給菜鳥,由菜鳥來管理和控制。然而,這就好比過去搞人民公社,沒錢的無所謂,反正拿出去的東西不多,拿回來的東西更多,但有錢人肯定不願意把家產拿出來共用。有錢人更願意說,既然你認為開放資料很好,那把你的資料也開放給我試試。順豐就是那個有錢人。菜鳥的意圖非常明確,整合資料,通過資料控制和管理物流大產業。物流企業也逐步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也是順豐為什麼不讓步。這背後是控制權爭奪的問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和“四通一達”不太一樣。順豐管理層是有野心的,他們想做一家國際一流的物流企業。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順豐顯然不會把資料拱手讓給菜鳥。物流行業與金融其實是同一個層面的行業,金融淩駕於一般產業之上,物流扮演了同樣角色。金融管理的是資本流通,物流管理的是物的流通。現在,大家談論金融的下一個增長點都會談到供應鏈金融、產業金融。

據報導,中國的物流行業已經開始出現派系。通達與菜鳥的關係比較緊密,他們絕大部分的包裹來自阿裡。另外,通達系創始人都來自浙江,而馬雲也是浙江人,他們組成了物流行業的“華東幫”。與之相對應的就順豐、招商局和騰訊構成的“深圳幫”。騰訊與阿裡是天然的對手,阿裡站哪一邊,騰訊一定會站到對面去。招商局則是順豐一個很重要的股東,它負責管理國內很多港口。從業務層面來看,順豐的服務品質是行業裡最受認可的。它的營收規模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它卻是一家典型以服務企業客戶為主的物流企業。

當你的目標是產業時,B端資料非常有價值。從全球的物流發展歷史來看,服務企業客戶最大的價值在於產業整合能力。對於物流企業來說,當你有能力把企業服務好的時候,實際上也就握住了不同產業的命脈。而且,企業客戶與C端使用者不一樣,後者偏價格驅動,價格低者勝。企業客戶則更看重服務品質,它一旦認可一家服務商就不會輕易換,所以順豐的客戶穩定性極強。這次,順豐為什麼敢站出來抗衡菜鳥?它的主要客源並非來自阿裡,而是長期合作的B端企業。順豐要和菜鳥抗衡,搶資料控制權有沒有可能性?難度有點大,菜鳥是做平臺的,而順豐是家物流企業,它與其他物流企業天然存在競爭,很難獲得它們的資料。不過在資料的戰爭裡,菜鳥跟所有物流企業是一樣的:資料在我手裡,就不在你手裡,誰控制資料,誰就控制未來。所以,從資料層面來看各家都在競爭。這次戰爭的本質很簡單,就是你到底當“皇帝”,還是當“臣子”。如果選擇後者,那你就老老實實聽話,也甭想著拿最大的一塊利潤。順豐背後的資源和業務發展態勢決定了王衛一定會站出來跟馬雲爭奪。王衛不願意明明看著有可能打下這個江山,卻拱手出讓。而通達系並不想當皇帝,不管從業務本身還是創始人,當然也沒有機會當皇帝。如上所說,通達系主要訂單來自於淘寶,它們的命脈被阿裡攥在了手裡。

順豐為什麼敢做出頭鳥,買過淘寶的人自己翻翻自己的購買記錄,你買的所有易碎品、高價值的產品幾乎都是順豐發的,為什麼?因為只有順豐敢發,只有順豐有能力發。如果你有幸見過快遞分揀處的工作場面,你就懂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一個包裹從攬件處到最後到客戶手裡,至少要被扔10次,說到這裡並不是吐槽快遞工作不認真,只要從事過快遞或者說見過快遞員工作量的人都能理解,包裹不扔是不行的。快遞一年365天除了春節能休幾天,一天都不能停的,生病了堅持,家裡死人了你給我先把快遞想辦法送了再去搞。否則送個快遞幾毛錢,搞錯任何一個快遞,客戶的任何一個投訴,少則50,多則上萬,什麼都不因為,不問對錯,只要客戶投訴,先罰你個一兩百這是常態。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去年不斷傳出快遞員跳槽送外賣的新聞。

大不了自營,這個說法就完全是行外人說的癡人說夢了。舉個例子,明天起,四通一達任意兩家立馬合併,宣佈獨家承包淘寶業務,淘寶一天都不用立馬癱瘓。為什麼?因為誰都沒有能力收排這麼巨量的包裹。這還只是說沒有能力,假設真有這個能力,還別說是淘寶,哪家敢宣佈說獨家承包某某電商的業務,浙江、福建這些發貨地的倒是高興了,但是其他地區派件量大於收件量的片區老闆立馬罷工,更還別說那些三四線受影響最大的的片區老闆。為什麼這麼說,包括之前說的為什麼說一個雙11能把一個小片區老闆搞的半死不活。因為派件費。從昨天起,四通一達每家派件費漲1.5毛。漲後的派件費排名大約是這樣,順豐第一、匯通其次、中通圓通差不多,其次韻達,最慘申通。除了順豐和匯通,基本上包裹是多送一個多虧一個,為什麼?付不起人工費。

但是這種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其實恰恰是物流企業同質化競爭,造成資源的浪費,既不能提高服務品質,又不能降低成本,於是惡性競爭員工流失利潤下降增長乏力被迫上市,但是菜鳥網路的誕生本質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生。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因為在天津市較為偏遠的區域,快遞從不會送貨上門而是放到合作的自取點,在菜鳥驛站誕生之前,順豐、中通和申通在西區,圓通在門口,EMS、天天快遞和一些小型快遞企業在操場擺攤,韻達等快遞在東區,通常取一個快遞要走兩三公里路還過時不候,這種服務態度簡直令人髮指,而有了菜鳥驛站之後直接去位於操場的菜鳥驛站取貨十分便利。同樣的邏輯此前沒有人願意佈局部分鄉村和山區等偏遠地區,取貨更加艱難,只能EMS可以到達,但是無論速度還是價格都乏善可陳,然而如果菜鳥驛站發展起來則不會面對這種窘境,為了便利消費者,在排除競爭的情況下菜鳥網路完全有大筆金錢佈局偏遠地區增加與其他快遞企業合作的籌碼,同時與EMS真正展開競爭,倒閉其改革。

因而在筆者看來菜鳥網路首先沒有侵犯消費者隱私的動機 其次能便利消費者快遞體驗,因而對消費者來說利大於弊,應該得到支援,筆者在此呼籲各大媒體和互聯網巨頭保持更加公允的態度,堅持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真正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和長遠發展,而非對新生事物共用物流一概打壓。

以下為萬霖聲明全文:

1,豐巢快遞櫃和菜鳥資料對接後,一直大量調取淘寶使用者電話號碼等資訊,並超過合理使用範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保護消費者資料安全是菜鳥職責所在,更是菜鳥的底線,不能有任何退縮,相信社會各界會理解。

2,此次事件,即使雙方對快遞櫃的資料安全問題無法達成一致,也只是個局部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順豐把一個局部問題擴大為面向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事件,給客戶和消費者帶來困擾。目前我們迅速聯動了物流行業,已經將對消費者和商家的的不方便降到最低。也希望順豐冷靜、理性研判資料安全的重要性。在保護消費者資料安全問題上,我們認為雙方應該有能力、也有胸懷達成共識。

3,只要能夠保證商家和消費者資料資訊安全,我們隨時願意跟順豐坐下來談。資料安全和隱私是天大的事,我們需要付出天大的努力。我想重申一點菜鳥跟物流行業絕非競爭關係,而是合作夥伴。菜鳥的責任是用技術和資料服務去支援全球的物流快遞公司更加有效的提供服務。我們樂見快遞物流公司的成功。快遞公司越成功,菜鳥越成功!

4, 事實上菜鳥和順豐一直在努力溝通。商業合作有競爭、有衝突很正常。衝突本身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此次商業衝突,被人利用在媒體上挑撥中傷,暗中策劃,推波助瀾,為了自己的私利,唯恐天下不亂,試圖形成社會事件。這絕非第一次,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對此表示鄙視。菜鳥的望遠鏡裡沒有對手,都是夥伴和榜樣。菜鳥會堅定不移的做好大資料物流平臺,致力於幫助中國物流大幅提升效率,堅定維護消費者資料安全,我們的初心不會改變。

而後在有關方面的調停下雙方表示將從大局出發,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並同意從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資料傳輸。在順豐菜鳥資料斷交爭端持續發酵期間,順豐市值蒸發28億,而阿裡巴巴也陷入了輿論圍攻

順豐菜鳥鬧掰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回看菜鳥的發展歷史,順豐是非常清醒的。王衛是菜鳥的早期發起人之一,但不久後卻從裡面撤出來,核心原因就在於他意識到菜鳥對自己是一種威脅。物流行業剛起步時,大家都忙於搶地盤,比如倉庫、門店的佈局。而當下則是更重要的一輪掙錢,也就是搶資料。物流行業是底層商業,服務於零售、製造、快銷產業。而任何一個產業想做產業鏈整合,物流都是最核心的生命鏈條,你通過物流行業可以整合無數個產業。而在物流這個生命鏈條裡,資料又是最核心的生命線。菜鳥在物流上並沒有做大規模的線下佈局,重資產管理並不是它想要的。在物流行業,重資產管理不是投資回報率高的事。中國物流領域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很低。說白了,在物流行業下一階段的競爭力,誰抓住了資料,誰就占了上風。馬雲經常呼籲物流企業開放資料,做一家技術公司,這個觀點本身並沒有錯。馬雲希望大家把自己資料貢獻給菜鳥,由菜鳥來管理和控制。然而,這就好比過去搞人民公社,沒錢的無所謂,反正拿出去的東西不多,拿回來的東西更多,但有錢人肯定不願意把家產拿出來共用。有錢人更願意說,既然你認為開放資料很好,那把你的資料也開放給我試試。順豐就是那個有錢人。菜鳥的意圖非常明確,整合資料,通過資料控制和管理物流大產業。物流企業也逐步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也是順豐為什麼不讓步。這背後是控制權爭奪的問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和“四通一達”不太一樣。順豐管理層是有野心的,他們想做一家國際一流的物流企業。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順豐顯然不會把資料拱手讓給菜鳥。物流行業與金融其實是同一個層面的行業,金融淩駕於一般產業之上,物流扮演了同樣角色。金融管理的是資本流通,物流管理的是物的流通。現在,大家談論金融的下一個增長點都會談到供應鏈金融、產業金融。

據報導,中國的物流行業已經開始出現派系。通達與菜鳥的關係比較緊密,他們絕大部分的包裹來自阿裡。另外,通達系創始人都來自浙江,而馬雲也是浙江人,他們組成了物流行業的“華東幫”。與之相對應的就順豐、招商局和騰訊構成的“深圳幫”。騰訊與阿裡是天然的對手,阿裡站哪一邊,騰訊一定會站到對面去。招商局則是順豐一個很重要的股東,它負責管理國內很多港口。從業務層面來看,順豐的服務品質是行業裡最受認可的。它的營收規模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它卻是一家典型以服務企業客戶為主的物流企業。

當你的目標是產業時,B端資料非常有價值。從全球的物流發展歷史來看,服務企業客戶最大的價值在於產業整合能力。對於物流企業來說,當你有能力把企業服務好的時候,實際上也就握住了不同產業的命脈。而且,企業客戶與C端使用者不一樣,後者偏價格驅動,價格低者勝。企業客戶則更看重服務品質,它一旦認可一家服務商就不會輕易換,所以順豐的客戶穩定性極強。這次,順豐為什麼敢站出來抗衡菜鳥?它的主要客源並非來自阿裡,而是長期合作的B端企業。順豐要和菜鳥抗衡,搶資料控制權有沒有可能性?難度有點大,菜鳥是做平臺的,而順豐是家物流企業,它與其他物流企業天然存在競爭,很難獲得它們的資料。不過在資料的戰爭裡,菜鳥跟所有物流企業是一樣的:資料在我手裡,就不在你手裡,誰控制資料,誰就控制未來。所以,從資料層面來看各家都在競爭。這次戰爭的本質很簡單,就是你到底當“皇帝”,還是當“臣子”。如果選擇後者,那你就老老實實聽話,也甭想著拿最大的一塊利潤。順豐背後的資源和業務發展態勢決定了王衛一定會站出來跟馬雲爭奪。王衛不願意明明看著有可能打下這個江山,卻拱手出讓。而通達系並不想當皇帝,不管從業務本身還是創始人,當然也沒有機會當皇帝。如上所說,通達系主要訂單來自於淘寶,它們的命脈被阿裡攥在了手裡。

順豐為什麼敢做出頭鳥,買過淘寶的人自己翻翻自己的購買記錄,你買的所有易碎品、高價值的產品幾乎都是順豐發的,為什麼?因為只有順豐敢發,只有順豐有能力發。如果你有幸見過快遞分揀處的工作場面,你就懂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一個包裹從攬件處到最後到客戶手裡,至少要被扔10次,說到這裡並不是吐槽快遞工作不認真,只要從事過快遞或者說見過快遞員工作量的人都能理解,包裹不扔是不行的。快遞一年365天除了春節能休幾天,一天都不能停的,生病了堅持,家裡死人了你給我先把快遞想辦法送了再去搞。否則送個快遞幾毛錢,搞錯任何一個快遞,客戶的任何一個投訴,少則50,多則上萬,什麼都不因為,不問對錯,只要客戶投訴,先罰你個一兩百這是常態。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去年不斷傳出快遞員跳槽送外賣的新聞。

大不了自營,這個說法就完全是行外人說的癡人說夢了。舉個例子,明天起,四通一達任意兩家立馬合併,宣佈獨家承包淘寶業務,淘寶一天都不用立馬癱瘓。為什麼?因為誰都沒有能力收排這麼巨量的包裹。這還只是說沒有能力,假設真有這個能力,還別說是淘寶,哪家敢宣佈說獨家承包某某電商的業務,浙江、福建這些發貨地的倒是高興了,但是其他地區派件量大於收件量的片區老闆立馬罷工,更還別說那些三四線受影響最大的的片區老闆。為什麼這麼說,包括之前說的為什麼說一個雙11能把一個小片區老闆搞的半死不活。因為派件費。從昨天起,四通一達每家派件費漲1.5毛。漲後的派件費排名大約是這樣,順豐第一、匯通其次、中通圓通差不多,其次韻達,最慘申通。除了順豐和匯通,基本上包裹是多送一個多虧一個,為什麼?付不起人工費。

但是這種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其實恰恰是物流企業同質化競爭,造成資源的浪費,既不能提高服務品質,又不能降低成本,於是惡性競爭員工流失利潤下降增長乏力被迫上市,但是菜鳥網路的誕生本質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生。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因為在天津市較為偏遠的區域,快遞從不會送貨上門而是放到合作的自取點,在菜鳥驛站誕生之前,順豐、中通和申通在西區,圓通在門口,EMS、天天快遞和一些小型快遞企業在操場擺攤,韻達等快遞在東區,通常取一個快遞要走兩三公里路還過時不候,這種服務態度簡直令人髮指,而有了菜鳥驛站之後直接去位於操場的菜鳥驛站取貨十分便利。同樣的邏輯此前沒有人願意佈局部分鄉村和山區等偏遠地區,取貨更加艱難,只能EMS可以到達,但是無論速度還是價格都乏善可陳,然而如果菜鳥驛站發展起來則不會面對這種窘境,為了便利消費者,在排除競爭的情況下菜鳥網路完全有大筆金錢佈局偏遠地區增加與其他快遞企業合作的籌碼,同時與EMS真正展開競爭,倒閉其改革。

因而在筆者看來菜鳥網路首先沒有侵犯消費者隱私的動機 其次能便利消費者快遞體驗,因而對消費者來說利大於弊,應該得到支援,筆者在此呼籲各大媒體和互聯網巨頭保持更加公允的態度,堅持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真正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和長遠發展,而非對新生事物共用物流一概打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