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繪製的世界地圖 不愧是海洋強國

鴉片戰爭爆發後, 滿清朝廷沒有一個人知道英國在哪裡。 更可悲的是, 明朝已經繪製出較為準確的世界全圖, 卻被乾隆下令銷毀、導致在中國失傳。

坤輿萬國全圖, 傳教士利瑪竇主編, 明朝官員李之藻發行。 此圖繪製成功後, 深得明神宗贊許、影響極大。 這幅圖品質怎麼樣、準確性如何, 讓我們來看一下。

繪圖技巧上, 坤輿萬國全圖延續了中國傳統。 著色方面, 明顯比前代更絢麗。 地形展示上則有一定的失真, 不過, 這是客觀條件限制。 當時, 東西方在投影技巧上都處於萌芽階段。

在明朝疆域的展示上, 不僅標注出漢地十八省的省會和重要城市, 還把山川河流一併附上。 對於羈縻領土, 圖中除了用淡色來區分外, 還詳細標注出大明在這些地區的建制。 除此之外, 類似朝鮮這樣的藩屬, 也都詳細列出。

最難得的是, 交趾布政司和安南都統司這些不為人知的明朝領土也沒有被遺漏。

除明朝外, 當時歐洲人對亞洲瞭解最多的國家就是日本了。 地圖上, 除北海道外, 日本疆域基本是準確的。 對北海道的表示, 也是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 明治維新前, 日本勢力局限在北海道南部。

依靠詳實的史料記載, 明朝學者對西伯利亞和中亞有個大致的映射。 不過, 因為瓦剌、韃靼、察合台汗國的阻隔, 明朝和這些地區聯繫並不多。 至於歐洲人, 他們一向視俄羅斯為蠻族, 對東歐的瞭解不比明朝多多少。

利瑪竇是義大利人, 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西歐內部經濟、文化聯繫十分密切。 所以, 這種聯繫反應到地圖上, 就是西歐部分的詳細程度僅次於明朝本土的漢地十八省。

中國和印度的聯繫自漢朝就開始了, 到東晉更是有了直接往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闢後,印度更是中國船隻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因而,圖中的印度疆域的表現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版圖了。

得益于明初國力的強盛,鄭和七次下西洋不僅到達過東非肯亞沿岸,還把非洲東海岸的輪廓大致摸清。大明已有的資料結合葡萄牙人的探索,地圖上對非洲東部的展示也較為準確。

明末,人地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頻發。美洲高產作物番薯、土豆的傳入,對中國農業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明朝官員、學者對這些作物的原產地也有一定的興趣。

作物中華文明最瘋狂的崇拜者,坤輿萬國全圖發行後即傳入日本。雖然此圖沒有躲過滿清的禁毀,但是最終又從日本傳回中國。

到東晉更是有了直接往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闢後,印度更是中國船隻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因而,圖中的印度疆域的表現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版圖了。

得益于明初國力的強盛,鄭和七次下西洋不僅到達過東非肯亞沿岸,還把非洲東海岸的輪廓大致摸清。大明已有的資料結合葡萄牙人的探索,地圖上對非洲東部的展示也較為準確。

明末,人地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頻發。美洲高產作物番薯、土豆的傳入,對中國農業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明朝官員、學者對這些作物的原產地也有一定的興趣。

作物中華文明最瘋狂的崇拜者,坤輿萬國全圖發行後即傳入日本。雖然此圖沒有躲過滿清的禁毀,但是最終又從日本傳回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