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眾大佬爭論IPO,李迅雷:暫停也改變不了散戶虧錢的命運

這幾天廣大股民的目光紛紛從大盤轉向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論戰。 關於IPO等監管政策的這次論戰, 從韓志國到吳曉求、李迅雷、肖磊各方紛紛加入, 觀點針鋒相對。

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 投資者原本期待減持新規的出臺能夠提振市場士氣。 誰料6月1日次新股指數跌逾5%, 兩市接近百股跌停。 這下原本感覺置身事外看熱鬧的散戶也開始以參與者的身份看待當前的IPO論戰了, 於是乎, 這場論戰大火變得異常旺盛。 牛熊交易室給大家梳理了各方主要的觀點和論據, 來看看這場交鋒的始末。

在6月2日, PO發行家數減為4家。 有人猜測, 監管層向市場輿論低頭了?緊接著, 支持監管層的聲音在市場上越來越多。

韓志國質疑監管:IPO節奏過快 沒有退市機制舉世罕見

韓志國表示, 近期證監會已核發新股455只, 一級市場籌資近3000億元, 表面上是在消除新股排隊的“堰塞湖”,

但實際上是把“堰塞湖”由場外轉移到了場內:三年內這批新股將產生10萬億的解禁股, 面臨的是更大的風險。

韓志國認為, 這一輪的股市行情管理層有責任, 是管理層利用國家隊持股優勢有意為之。 一年500檔股票發行舉世罕見, 沒有退市機制只進不出導致垃圾股遍地舉世罕見, 公開干預個股交易只許跌不許漲舉世罕見, 用非專業語言喊話式暴力監管舉世罕見。

韓志國的支持方

吳曉求:監管不應把發展重點放在IPO上

吳曉求認為:目前管理沒有理論邏輯水準, 當前的降風險和去杠杆會阻礙金融進步, IPO不應該是股市的重點, 繼續放開並購重組才是股市的重點。

我們不可以把資本市場發展的重點放在IPO上, 雖然IPO有它的某些現實性,

但是資本市場的核心是並購, 資本市場的規則重心是推動並購重組。 我們當然反對虛假並購重組, 我們反對操縱市場基礎上的並購重組, 反對內幕交易, 但是, 我們必須推動合理有序、透明的並購重組。

中國要建立現代金融, 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 資本市場不發展, 並購就很難, 也就難以建設現代金融體系。 現代金融不是融資金融。 傳統金融主要是融資金融。 現代金融最重要的功能是要風險配置和財富管理。 要完成風險配置和財富管理, 就必須推進資產證券化。 這樣, 資產才能流動, 風險才能配置, 這就是資本市場的作用。

但是大部分的聲音都不認同韓志國的言論, 紛紛支持監管政策

李迅雷:數次IPO暫停沒改變多數人虧損命運

有人統計, 在A股市場27年的短暫歷史中, 居然發生過9次暫停新股發行的情況。 是新股發不出去嗎?非也。 即便市場再低迷, 承銷商只擔心審批通不過, 從不擔心會發行不出去。 顯然, 每次新股的暫停發行, 都與中小投資者因股市沒有上漲而發出抗議的聲音有關。

不過, 這些年來投資者對於市場擴容的抵制屢有建樹, 讓A股市場九次暫停新股發行;對國有股、企業法人股成為流通股的抵制也非常成功, 自1992年開始就讓法人股流通問題成為懸案, 一直拖延至2006年, 最終迫使大股東通過向流通股股東送股的方式換取了流通權。

然而, 投資者維護自身利益獲勝之後, 最終還是沒有改變多數人虧損的結果。 A股超高的換手率, 顯示著投資者們不斷在多空之間轉換角色;抵制A股擴容, 導致很多大市值、高成長的公司只能選擇在境外上市。

葉檀:暫停新股發行就是股市的毒藥

據統計在A股歷史上, 共有9次暫停IPO後的9次重啟, 市場統計分析, 短期效果不錯,其中三次下跌,五次大漲。如果暫停發行新股,起碼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暫停後我們能夠吃飽肚子。

但是,我反對暫停發行新股,原因是暫停發行新股只是一劑毒藥。暫停發行新股從來沒有改變過A股休克的難題,最典型的是,2016年1月4日,2016年A股首個交易日遭遇重挫,滬深300指數先後觸發5%和7%的熔斷閾值,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市場于當天13時33分暫停全天交易。

上市公司是給投資者創造價值的,而不是毀滅投資者價值的,如果投資股票是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暫停發行新股相當於讓大量的錢進入市場搶一堆垃圾,這只是讓垃圾更值錢。但垃圾就是垃圾,時間長了,會發臭。

現在A股市場正處於制度改革的關鍵時期,強制大股東分享紅利,承擔創造價值的責任,讓資訊更加公開透明。現在的A股不需要鴉片。

肖磊:暫停IPO是最愚蠢的一種救市方法

正是由於IPO的擴容,才降低了IPO的稀缺性,每週平均10只的新股發行給投機氛圍巨大的A股市場帶來了衝擊,讓很多靠固有“池子”吃飯的炒家坐立不安。大家開始討論茅臺、萬科、格力等等股票,而不是樂視等。

但IPO擴容動了很多人的乳酪,因為隨著IPO的擴容,很多無價值可言,靠各類虛假消息支撐的股票,開始下跌,很多垃圾股在此輪調整當中,創出了新低,遠比大盤的調整要劇烈得多。藍籌股上漲,垃圾股下跌,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股市健康狀態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滿意呢?

原因在於,中國股市吸附了太多的炒垃圾股的群體,這些群體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動用各種手段,限制新的供給來維護自身持有股票的稀缺性,並擇機哄抬股價,高位出貨。因為他們知道,如果IPO持續擴容,自己的股票就會“失寵”;而只要“IPO”暫停,垃圾股才會受到關注。

劉勝軍:呼籲減少IPO是剝奪投資者低價買股的機會

股市行情以改變,就立即有“磚家”跳出來呼籲減少甚至停止IPO。這是典型的股市民粹主義。所謂民粹主義就是“智商稅”:給投資者看似有理但其實無法兌現、不切實際、不合邏輯的許諾。

大家想想看,香港、美國為啥從來不在熊市暫停IPO呢?原因很簡單,熊市的IPO價格更低,更能讓二級市場投資者買到便宜貨。如果只在牛市允許IPO,投資者一定會虧的褲衩都不剩。

韓志國呼籲減少IPO,其實就是剝奪投資者“低價買股票”的機會。

其實在熊市,企業是不願IPO的,因為那是“賤賣”啊。投資者應該高興而非恐懼。有人說:不對啊,為啥中國的熊市還這麼多企業排隊IPO呢?很簡單,因為股價還是太高、泡沫依舊太大,這是“皇帝的新衣”!醒醒吧,指望靠停止IPO來支撐“泡沫”?

高善文:A股是個名利場 股神和評論員輪流表演

當股票行情不好的時候,正是財經評論員是橫刀立馬、建功立業的好時候。最有效的策略當然是批評政府,抨擊監管當局,呼籲國家隊救市,要求停發新股等。如果監管機構迫於市場壓力做出妥協,或者市場由於未知的原因而“漲聲響起來”,那必可聲名遠播。

在歷史上,A股新股發行的收放是一個常被使用的救市政策。近來隨著市場的連續下跌,要求暫停新股發行的聲音再次高漲,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停發新股的邏輯是相當直觀的:隨著股票市場籌碼供應的減少,資金不再分流,市場將很快止跌企穩。儘管這一想法簡單而美妙,但從歷史的資料看,新股發行與指數漲跌明顯正相關。對於堅持此說的人而言,這是一個相當不利的證據。

原因當然很複雜,企業盈利惡化、技術創新停頓,乃至估值過高都會造成資金離場,這並非停發新股可以扭轉。大多數人似乎都會同意這些想法,即新股發行並非市場牛熊的主要原因。

針對各方對自己言論的質疑和反對,韓志國也進行了回應

韓志國炮轟葉檀

韓志國駁斥高善文:以陰暗的心理和孤陋寡聞的認知揣摩救市舉措

作為中國證監會旗下唯一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心胸之狹隘和言行之猥瑣,堪稱全球股市之“首席”!饑則附人,飽則高揚——小人之心難存小異!

在中國股市IPO幾近瘋狂甚至癲狂進而導致市場嚴重供求失衡的情況下,市場的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表態,建議中國證監會立即暫停或放緩IPO,著手建立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財務造假的懲戒制度、集體訴訟制度和損害賠償制度,以解決中國股市光吃不拉、財務造假登峰造極、投資者投訴無門的根本性的制度問題。

他認為,正是由於股市監管的嚴重缺位、錯位和越位,才使得中國股市根本就沒有財富效應和資源配置功能,也造成了整個市場一地雞毛垃圾遍地。自由交易這個市場靈魂被無情踐踏,買者自負這個股市準則被反復戲弄。

有人稱韓志國是散戶的代言人和投資者的保護者,也有人稱韓志國是靠著胡攪蠻纏來博取出名。理是越辯越明,市場需要不同的聲音。但是孰對孰錯,投資決策需要有獨立思考。

短期效果不錯,其中三次下跌,五次大漲。如果暫停發行新股,起碼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暫停後我們能夠吃飽肚子。

但是,我反對暫停發行新股,原因是暫停發行新股只是一劑毒藥。暫停發行新股從來沒有改變過A股休克的難題,最典型的是,2016年1月4日,2016年A股首個交易日遭遇重挫,滬深300指數先後觸發5%和7%的熔斷閾值,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市場于當天13時33分暫停全天交易。

上市公司是給投資者創造價值的,而不是毀滅投資者價值的,如果投資股票是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暫停發行新股相當於讓大量的錢進入市場搶一堆垃圾,這只是讓垃圾更值錢。但垃圾就是垃圾,時間長了,會發臭。

現在A股市場正處於制度改革的關鍵時期,強制大股東分享紅利,承擔創造價值的責任,讓資訊更加公開透明。現在的A股不需要鴉片。

肖磊:暫停IPO是最愚蠢的一種救市方法

正是由於IPO的擴容,才降低了IPO的稀缺性,每週平均10只的新股發行給投機氛圍巨大的A股市場帶來了衝擊,讓很多靠固有“池子”吃飯的炒家坐立不安。大家開始討論茅臺、萬科、格力等等股票,而不是樂視等。

但IPO擴容動了很多人的乳酪,因為隨著IPO的擴容,很多無價值可言,靠各類虛假消息支撐的股票,開始下跌,很多垃圾股在此輪調整當中,創出了新低,遠比大盤的調整要劇烈得多。藍籌股上漲,垃圾股下跌,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股市健康狀態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滿意呢?

原因在於,中國股市吸附了太多的炒垃圾股的群體,這些群體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動用各種手段,限制新的供給來維護自身持有股票的稀缺性,並擇機哄抬股價,高位出貨。因為他們知道,如果IPO持續擴容,自己的股票就會“失寵”;而只要“IPO”暫停,垃圾股才會受到關注。

劉勝軍:呼籲減少IPO是剝奪投資者低價買股的機會

股市行情以改變,就立即有“磚家”跳出來呼籲減少甚至停止IPO。這是典型的股市民粹主義。所謂民粹主義就是“智商稅”:給投資者看似有理但其實無法兌現、不切實際、不合邏輯的許諾。

大家想想看,香港、美國為啥從來不在熊市暫停IPO呢?原因很簡單,熊市的IPO價格更低,更能讓二級市場投資者買到便宜貨。如果只在牛市允許IPO,投資者一定會虧的褲衩都不剩。

韓志國呼籲減少IPO,其實就是剝奪投資者“低價買股票”的機會。

其實在熊市,企業是不願IPO的,因為那是“賤賣”啊。投資者應該高興而非恐懼。有人說:不對啊,為啥中國的熊市還這麼多企業排隊IPO呢?很簡單,因為股價還是太高、泡沫依舊太大,這是“皇帝的新衣”!醒醒吧,指望靠停止IPO來支撐“泡沫”?

高善文:A股是個名利場 股神和評論員輪流表演

當股票行情不好的時候,正是財經評論員是橫刀立馬、建功立業的好時候。最有效的策略當然是批評政府,抨擊監管當局,呼籲國家隊救市,要求停發新股等。如果監管機構迫於市場壓力做出妥協,或者市場由於未知的原因而“漲聲響起來”,那必可聲名遠播。

在歷史上,A股新股發行的收放是一個常被使用的救市政策。近來隨著市場的連續下跌,要求暫停新股發行的聲音再次高漲,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停發新股的邏輯是相當直觀的:隨著股票市場籌碼供應的減少,資金不再分流,市場將很快止跌企穩。儘管這一想法簡單而美妙,但從歷史的資料看,新股發行與指數漲跌明顯正相關。對於堅持此說的人而言,這是一個相當不利的證據。

原因當然很複雜,企業盈利惡化、技術創新停頓,乃至估值過高都會造成資金離場,這並非停發新股可以扭轉。大多數人似乎都會同意這些想法,即新股發行並非市場牛熊的主要原因。

針對各方對自己言論的質疑和反對,韓志國也進行了回應

韓志國炮轟葉檀

韓志國駁斥高善文:以陰暗的心理和孤陋寡聞的認知揣摩救市舉措

作為中國證監會旗下唯一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心胸之狹隘和言行之猥瑣,堪稱全球股市之“首席”!饑則附人,飽則高揚——小人之心難存小異!

在中國股市IPO幾近瘋狂甚至癲狂進而導致市場嚴重供求失衡的情況下,市場的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表態,建議中國證監會立即暫停或放緩IPO,著手建立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財務造假的懲戒制度、集體訴訟制度和損害賠償制度,以解決中國股市光吃不拉、財務造假登峰造極、投資者投訴無門的根本性的制度問題。

他認為,正是由於股市監管的嚴重缺位、錯位和越位,才使得中國股市根本就沒有財富效應和資源配置功能,也造成了整個市場一地雞毛垃圾遍地。自由交易這個市場靈魂被無情踐踏,買者自負這個股市準則被反復戲弄。

有人稱韓志國是散戶的代言人和投資者的保護者,也有人稱韓志國是靠著胡攪蠻纏來博取出名。理是越辯越明,市場需要不同的聲音。但是孰對孰錯,投資決策需要有獨立思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