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作文題目接地氣,促使學生聯繫“實際”

據瞭解, 2017年高考作文【全國一卷】題目是以“中國關鍵字”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 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 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字”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用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要求考生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字來呈現你認識的中國, 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要求選好關鍵字, 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 明確問題,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6月7日東南網)

往年全民吐槽作文題的老調調,

今年卻是“點贊”多於“批評”, 特別是對於全國乙卷(I)來說。 高考作文題沖出了“心靈雞湯”, 走向了“社會熱點”, 一帶一路、高鐵、移動支付、共用單車......無一不是當今中國的驕傲, 無一不是當下社會討論的熱門。 高考作文題目緊跟時事, 能促使學生和家長改變當前“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唯讀聖賢書”的現象,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更深入地瞭解中國、認識世界, 讓人們緊密地聯繫時代, 主動承擔起歷史使命。

當下的中國正在快速發展, 不再是原來的“一窮二白”, 許多領域已站在世界前列, 如果不瞭解時事, 我們可能僅知道高鐵能跑300KM/H, 卻不知道我們的高鐵已經進行了420 KM/H的交會實驗, 成為世界第一;如果不關注新聞, 我們可能僅知道一帶一路是我國的一個戰略,

卻不知道一帶一路戰略讓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進入了“一帶一路朋友圈”;如果不瞭解社會熱點, 我們可能僅知道“掃碼開車”, 卻不知道在共用單車領域我們已經成了全世界的老師。 如果不瞭解, 不實踐, 我們如何在面對外國友人羡慕的目光時驕傲地解答?如果不瞭解, 不實踐, 我們如何在面對外國朋友質疑的話語時有力地回應?

而當前, 我們許多的學生和家長, 只關心成績多少和考試重點, 對於社會熱點和時政信息充耳不聞, 學生成了封建社會的“書呆子”, 家長則成了望子成龍的“好父母”, 並以此為傲。 今天, 同事們在閒聊, 有位同事的孩子高中就要放假了, 向其他同事諮詢哪個數學班好。

當其問到筆者時, 筆者說, 帶孩子出去玩玩, 體驗下社會吧, 總學習會與社會脫節的。 同事沒好氣地說, 考試又不考社會知識, 體驗又有什麼用?

現在筆者可以底氣十足地告訴她, 考試就考這個!就考社會體驗。 雖然一次作文題的緊跟時事並不能改變全部,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個契機最後是讓孩子學會“理論”聯繫“實際, 還是讓孩子走向另一個補習班, 這需要教育部門認真思考, 不斷努力。 同時, 也需要學生家長認真反思, 謹慎決策, 望兩者不濫用“職權”, 畢竟孩子是我們的希望與未來。 (潘宇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