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減持新規引PE陣痛 價值投資成未來趨勢

繼5月27日, 證監會發佈“減持新規”後, 6月4日, 證監會召開貫徹實施減持制度規則專題視頻培訓會, 進一步完善減持制度。 此次對減持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將引導市場走向長期、價值投資, 更好地促進資本形成, 服務實體經濟, 防止‘脫實向虛’, 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新規加強之後PE機構陣痛再所難免, 但是監管最終也會促進PE向更理性的投資方式轉變, 價值投資成為趨勢。

監管的衝擊讓眾多PE意識到, 那些多年以來堅持價值投資的專業投資機構的春天來了, 而對於那些依靠“先並購再上市公司定增”、沒有業績支撐的忽悠式重組進行套利的PE機構, 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 中國PE的生存模式或將進一步改變, PE投資越來越成為一門藝術活, 而非簡單的“監管套利”。

"減持新規"查漏補缺

本次新規是對2016年1月原減持規定的補充和完善。 早在2015年7月股市非正常波動期間, 證監會就曾出臺針對大股東及董監高6個月內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份的18號公告。 該公告2016年1月到期時, 證監會出臺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即2016年1號公告), 規範了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為, 但實際上該規定仍存在許多漏洞。

作為金融體系去自由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 此次減持新規正是對以往存在的規避減持限制行為的規範, 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受減持約束對象的範圍有所擴大

2016年1號公告所限制的對象只是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簡稱大股東)及董監高的減持, 而此次新規還延伸到包括大股東以外的首發前股東、定增股東、大宗減持或協議轉讓的受讓方、可交換債換股股東、股票權益互換股東等。 這意味著以前不受到監管的Pre-IPO類創投類資金以及通過非公開發行購入上市公司股票的資金同樣受到了約束。

二是更多的減持管道均受到監管約束

在證監會2016年1號公告中, 所存在的限制只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同時需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畫, 但當時減持規定最大的漏洞在於其並未對大宗交易進行任何明文規定。 此次新規除所約束的不僅包括大宗交易, 還包括因司法強制執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贈與、可交換債換股、股票權益互換等方式減持股份的行為。

減持新規有利有弊

減持新規並非是一種開倒車行為。

本次新規發佈後, 市場的解讀存在較大分歧, 有人將新規解讀成一種開倒車的行為, 認為會讓市場回到股權分置改革前的狀態, 這種觀點其實有失偏頗。 股權分置改革前, 公開發行前的股份暫不上市交易, 大多為國有股和法人股。 股權分置的存在使得大股東並不關心股價的漲跌, 它們與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衝突的, 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實際上是消除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間的區別, 促進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化。

如今實施的減持新規並未違反股權分置改革的初衷, 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份也還是流通的,只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其減持的週期會變長。如果不考慮尋找交易對手的時間和成本的話,理論上大股東實現所有股份的減持退出最快也只需要196天,當然實際上所花費的時間可能需要1-2年,但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平衡了大股東和中小投資者之間的利益。

此次減持新規的出臺影響最深遠之處在於許多在A股運行多年的遊戲規則(盈利模式)都將出現改變,比如Pre-IPO、大宗交易以及定增等。

Pre-IPO方面,創投類基金以往常常選擇在專案臨近上市前進入,然後上市滿一年後便全額減持退出,賺取的主要是一、二級市場之間的估值差。新規執行後二級市場必將因為流動性下降而出現整體估值的下行,增加了一級市場的投資難度。

大宗交易方面,這次新規封堵的不僅是2%的數量限制,更關鍵的地方在於轉讓後還必須鎖定半年,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私募管理人都沒有這樣的風險承受能力,相信未來大宗交易的遊戲規則將徹底改寫。

定增方面,以往上市公司一直做的也是一、二級市場之間的估值套利,通過將10倍PE的專案裝入30倍的上市公司,市值做大後再通過減持獲利,但過去一年的時間裡監管層對定增的約束早已接連升級。整體而言,未來無論是發行定增項目還是參與定增項目的門檻都將大幅提高,定增將逐步演變為大資金降低股價波動的投資工具,未來的市場容量將大幅萎縮。

新規可能延緩了市場的出清節奏。減持本身並非股市下跌的理由。之所以要減持,是因為相關股東有盈利空間,或者說是覺得貴了所以要賣。在國內這種“牛短熊長”的市場,貴的原因往往在於套利空間的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一、二級套利,比如IPO和並購,因此才需要對各種套利的鏈條進行監管,但這種監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延緩市場的出清進程。

更為重要的是,新規實施之後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將有所背離。現如今想搞個資本運作發定增專案往往會被卡個一年半載,同時又存在著諸如“跨界不能做”、“解禁後難減持”等各種限制,如此一來結果便是大股東對股價的訴求明顯下降,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於中小投資者的。

空倉等待是最佳策略 價值投資漸成趨勢

新規出臺後市場的羸弱表現與市場情緒和監管都有關。

減持新規出臺後的首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以0.49%的漲幅開盤,收盤漲幅僅0.23%。0.49%的開盤漲幅表明市場情緒是比預期中弱的,前幾次減持新規發佈後市場都出現了高開高走的暴漲行情,加上歷來減持限制都只是暫時地改變了市場情緒,並無扭轉市場趨勢的情形出現,因此仍需保持謹慎。

另一方面,5月31日盤中不少漲停的次新股被砸開了。從龍虎榜來看,參與這些次新股的主力都是一線遊資,結合這些遊資被埋以及網傳監管層視窗指導機構投資者撤單,或許監管層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市場想趁機亂炒的做法。

Sell in May and go away

五月份對美國投資界是有一定特殊意義的,華爾街有一句諺語叫Sell in May and go away,它的核心思想是每年11月至4月選擇投資股票,而在每年5月至10月選擇投資固定收益債券,這樣的操作策略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眾說紛紜,但從當前的時空背景來講這麼做大概率仍是正確的。回顧來看,去年底以來包括債市去杠杆、銀行MPA考核、大資管監管新規、再融資新政、減持新規等,其實都是金融體系去自由化的一部分。從本質上說,這次市場調整的根源在於金融市場剛剛開啟去自由化的進程。始于2012年的金融自由化已經持續5年,無論如何金融監管趨嚴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就結束,這個過程中所有金融資產都將遭到衝擊,流動性好的權益證券更是首當其衝,因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目前最佳的投資策略仍是空倉等待。

長遠來看,股權投資的門檻正不斷提高。

隨著金融監管的趨嚴,原本在A股市場玩得很溜的幾種套利模式正逐一失效,比如大宗交易賺短差、非公開發行套取一二級差價、遊資打板賺快錢等,這也可能導致跟風炒作模式的終結。

過去包括遊資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收割散戶來賺錢,新監管將迫使大家都往價值投資的道路上轉。價值投資的核心是講究性價比,抱團將迅速抹平預期差,從而加劇了機構之間的博弈,造成投資門檻的大幅提升。這也意味著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參與股權投資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瀚亞資本作為一家資產管理綜合服務平臺,一直致力於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全面的“私人定制”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目前,瀚亞資本已經建立以穩健與價值為核心的投資策略,構建投資、研究、市場、風控、運營和服務的綜合管理體系,形成綜合型資產管理公司的優勢平臺。旗下全資子公司擁有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基金銷售牌照和中國保監會頒發的保險經紀牌照。

通過前瞻的視角、嚴格的風控手段和先進的資產配置理念,瀚亞資本以不斷説明客戶實現資產的持續增值為目標,為高端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資產管理服務。

如果您想獲取更多有深度的財經文章

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份也還是流通的,只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其減持的週期會變長。如果不考慮尋找交易對手的時間和成本的話,理論上大股東實現所有股份的減持退出最快也只需要196天,當然實際上所花費的時間可能需要1-2年,但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平衡了大股東和中小投資者之間的利益。

此次減持新規的出臺影響最深遠之處在於許多在A股運行多年的遊戲規則(盈利模式)都將出現改變,比如Pre-IPO、大宗交易以及定增等。

Pre-IPO方面,創投類基金以往常常選擇在專案臨近上市前進入,然後上市滿一年後便全額減持退出,賺取的主要是一、二級市場之間的估值差。新規執行後二級市場必將因為流動性下降而出現整體估值的下行,增加了一級市場的投資難度。

大宗交易方面,這次新規封堵的不僅是2%的數量限制,更關鍵的地方在於轉讓後還必須鎖定半年,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私募管理人都沒有這樣的風險承受能力,相信未來大宗交易的遊戲規則將徹底改寫。

定增方面,以往上市公司一直做的也是一、二級市場之間的估值套利,通過將10倍PE的專案裝入30倍的上市公司,市值做大後再通過減持獲利,但過去一年的時間裡監管層對定增的約束早已接連升級。整體而言,未來無論是發行定增項目還是參與定增項目的門檻都將大幅提高,定增將逐步演變為大資金降低股價波動的投資工具,未來的市場容量將大幅萎縮。

新規可能延緩了市場的出清節奏。減持本身並非股市下跌的理由。之所以要減持,是因為相關股東有盈利空間,或者說是覺得貴了所以要賣。在國內這種“牛短熊長”的市場,貴的原因往往在於套利空間的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一、二級套利,比如IPO和並購,因此才需要對各種套利的鏈條進行監管,但這種監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延緩市場的出清進程。

更為重要的是,新規實施之後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將有所背離。現如今想搞個資本運作發定增專案往往會被卡個一年半載,同時又存在著諸如“跨界不能做”、“解禁後難減持”等各種限制,如此一來結果便是大股東對股價的訴求明顯下降,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於中小投資者的。

空倉等待是最佳策略 價值投資漸成趨勢

新規出臺後市場的羸弱表現與市場情緒和監管都有關。

減持新規出臺後的首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以0.49%的漲幅開盤,收盤漲幅僅0.23%。0.49%的開盤漲幅表明市場情緒是比預期中弱的,前幾次減持新規發佈後市場都出現了高開高走的暴漲行情,加上歷來減持限制都只是暫時地改變了市場情緒,並無扭轉市場趨勢的情形出現,因此仍需保持謹慎。

另一方面,5月31日盤中不少漲停的次新股被砸開了。從龍虎榜來看,參與這些次新股的主力都是一線遊資,結合這些遊資被埋以及網傳監管層視窗指導機構投資者撤單,或許監管層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市場想趁機亂炒的做法。

Sell in May and go away

五月份對美國投資界是有一定特殊意義的,華爾街有一句諺語叫Sell in May and go away,它的核心思想是每年11月至4月選擇投資股票,而在每年5月至10月選擇投資固定收益債券,這樣的操作策略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眾說紛紜,但從當前的時空背景來講這麼做大概率仍是正確的。回顧來看,去年底以來包括債市去杠杆、銀行MPA考核、大資管監管新規、再融資新政、減持新規等,其實都是金融體系去自由化的一部分。從本質上說,這次市場調整的根源在於金融市場剛剛開啟去自由化的進程。始于2012年的金融自由化已經持續5年,無論如何金融監管趨嚴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就結束,這個過程中所有金融資產都將遭到衝擊,流動性好的權益證券更是首當其衝,因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目前最佳的投資策略仍是空倉等待。

長遠來看,股權投資的門檻正不斷提高。

隨著金融監管的趨嚴,原本在A股市場玩得很溜的幾種套利模式正逐一失效,比如大宗交易賺短差、非公開發行套取一二級差價、遊資打板賺快錢等,這也可能導致跟風炒作模式的終結。

過去包括遊資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收割散戶來賺錢,新監管將迫使大家都往價值投資的道路上轉。價值投資的核心是講究性價比,抱團將迅速抹平預期差,從而加劇了機構之間的博弈,造成投資門檻的大幅提升。這也意味著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參與股權投資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瀚亞資本作為一家資產管理綜合服務平臺,一直致力於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全面的“私人定制”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目前,瀚亞資本已經建立以穩健與價值為核心的投資策略,構建投資、研究、市場、風控、運營和服務的綜合管理體系,形成綜合型資產管理公司的優勢平臺。旗下全資子公司擁有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基金銷售牌照和中國保監會頒發的保險經紀牌照。

通過前瞻的視角、嚴格的風控手段和先進的資產配置理念,瀚亞資本以不斷説明客戶實現資產的持續增值為目標,為高端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資產管理服務。

如果您想獲取更多有深度的財經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