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春分|詩性,還是糊塗?這是個問題

春分, 二月中, 仲春的第二個節氣。 太陽在這一天正好直射赤道, 於是“日夜分”, 白天和黑夜一樣長。 在節氣當中,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個節氣是根據太陽運行的軌跡來定義的, 所以日子是嚴格固定的。

(此圖來自網路)

春季有幾個節氣, 比如雨水和驚蟄, 穀雨和清明, 在歷史上或前或後, 位置曾經有過調動。 事實上, 雪化為雨, 或者小蟲子新生, 是隨著溫度的上升在一段時間內同時展開的過程, 的確不能嚴格區分孰先孰後。 在較早的曆書《夏小正》和《禮記·月令》中, 蟄蟲蘇醒有關的內容在正月和二月都有出現, 正表現一個漸進的過程。 花朵開放也是一樣, 從冒出骨朵, 到零星綻放, 再到滿樹璀璨, 是漸進的。

關於春分, 有兩件事在古代常被提到。 一件是關於自然的。 從這時起, 雷雨天氣可能會出現了。 《禮記·月令》裡面說:“日夜分, 雷乃發聲, 始電。 ” 東漢的《四民月令》說:“春分中, 雷且發聲。 ”《逸周書·時訓解》“春分之日, 玄鳥至, 又五日雷乃發聲, 又五日始電。 ” 後世解釋“驚蟄”節氣說, 雷震蟄蟲出, 也許因為《禮記·月令》中“雷乃發聲, 始電”一句後緊跟著是“蟄蟲鹹動, 啟戶始出”, 但如此解釋“驚蟄”節氣, 又和春分時雷乃發聲矛盾了。

不過古人也不大管這些,

我們是一個擁有詩性傳統的民族, 只要想像遨遊了, 管它什麼邏輯呢?但我不能諷刺人家, 我也常常這麼幹。

另一件事和祭祀有關。 “春分之日, 玄鳥至”, 玄鳥就是燕子, 燕子回來了, 在屋簷下築巢, 主嫁娶之象。 傳說帝嚳統治時期, 他的次妃簡狄吞食了玄鳥蛋,

之後便生了商始祖契, 《詩經·商頌·玄鳥》說商王朝的起源:“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 ” 從此, 仲春玄鳥至時, 便要祭祀婚姻生育之神。 《禮記·月令》裡說玄鳥“至之日, 以大牢祠于高禖”。 大牢, 即是太牢;禖, 即媒, 高禖是主婚姻與生育的神。 這是比較重要的祭祀, 由天子主祭, 妃嬪輔祭。 也是因此, 後世提到燕子或者玄鳥, 常常都是成雙成對的。

所以, 春分的典型意象是這樣的:下起一場雨, 或許還有雷聲。 屋簷下, 燕巢中, 一雙小燕子剛飛回來, 唧唧噥噥地在收拾家當。

《詠二十四節氣詩·春分二月中》

唐·元稹

二氣莫交爭, 春分雨行處。 雨來看電影, 雲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 林花向日明。 梁間玄鳥語, 欲似解人情。

再比如, 歐陽修的《踏莎行》:“雨霽風光, 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 玉籠鸚鵡愁孤睡。 ”

陶淵明《擬古九首》其三:“仲春遘時雨, 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 草木從橫舒。 翩翩新來燕, 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 相將還舊居。 ”

當然了,青山碧水,南畝芳沼,新柳殘梅,錦鯉黃鶯,遊春的人們,踏花的馬蹄,透窗而笑的春花,郁不得志的棗樹,仲春的景兒也多著呢,寫不完。

今年北京的春天進展得頗為順利,一路暖到現在也沒降溫,花比往年開得早些。現在四處山桃花都已經開滿樹了,玉蘭和辛夷也開了。

關於玉蘭和辛夷,又是一筆糊塗賬。到底辛夷就是玉蘭,還是各有所指呢?

(此圖來自網路)

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說:“玉蘭,色鮮白微碧,香味似蘭,故名蘭。”“花亦有黃者。”說辛夷開花是“紫苞紅焰,做蓮及蘭花香,有桃紅及紫二色”,也有“鮮紅似杜鵑”的。《本草》解釋“辛夷”這個名字的由來,說因為花苞初生時像“荑”而味辛。“荑”,是初生的白茅,就是“手如柔荑”的那個“荑”,驚蟄節氣時已經講過。它還有個比較常用的別名叫作“木筆”,因為辛夷初生的花苞長得很像毛筆尖。《群芳譜》提出的主要是顏色的區分,玉蘭是白色和黃色的,辛夷是紫色和桃紅色的。

其實早在宋代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裡說得最是簡潔清楚:“木筆、迎春自是兩種,木筆色紫,叢生,二月方開,迎春白色,高樹,立春已開。”這裡所說的迎春指的是玉蘭。玉蘭開花早,因此別稱為迎春。至於開放時間,各處說法矛盾已多。據我觀察,玉蘭和辛夷開花即使有先後,也並未相差一月那麼久,此處暫且不提了。

這樣總結起來辛夷和玉蘭至少有以下的區別:

辛夷紫色和桃紅,玉蘭白色和黃色。(不過顏色並不算一個嚴格標準,還是要結合其它標準。)

辛夷是叢生的灌木或小喬木,而玉蘭是高大喬木。

此外,還有人提出,玉蘭的花、葉都比辛夷要大;辛夷開花時帶有很明顯的三片毛茸茸的花萼,玉蘭的花萼則幾乎看不到。

從現代的植物學分類上說,辛夷和玉蘭有非常近的親緣關係,它們都屬於木蘭屬,但分屬不同的種。

(此圖來自網路)

不過,在中國古代,“辛夷”和“玉蘭”兩者出現的時間卻大不相同。

“辛夷”一詞早在《楚辭》中就出現了。《九歌》中用辛夷作香草,裝飾湘夫人的房屋、山鬼乘坐的車子。王維的隱居之地輞川有一個地方叫作“辛夷塢”,他的《輞川集》中便有一首《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我挺喜歡這首詩。它有點像孔子詠的“幽蘭”,同樣生在山谷之中,不為人知,只不過辛夷對此並沒有歎息,而是淡然的,該開便開,該落便落。

(此圖來自網路)

“玉蘭”這個名字的出現顯然要晚得多,大約要到宋代。

《和定國湖上》其二

宋·劉跂

雨過松篁多樣翠,風回蘋藻一般香。玉蘭桃李非無意,興味由來靜處長。

明代王世貞有一首詠玉蘭詩曰:“暫藉辛夷質,仍分薝蔔光。” 薝蔔是一種開白色花的植物,這句詩是說玉蘭兼有辛夷的質地和薝蔔的光澤,也正符合“玉蘭”以玉為名的涵義。

但是……

白居易有詩曰:“辛夷花白柳梢黃。” 王安石說“辛夷花發白如雪”。

這辛夷明顯是白色的啊……咋又矛盾了呢?

其實,以上我並不是在做科學分析,我只是有點傻傻搞不懂,誰讓我們是一個擁有詩性傳統的民族(捂嘴笑)。

然而……歡迎你與我做科學討論,謝謝!

轉自 吾弗知

如果你也有故事

進入公號參與 #線上投稿# ,

匠人志等你來分享。

合作請聯繫:ccy-324

投稿郵箱:16663179@qq.com

如需轉載,請先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點擊閱讀原文,回顧往期故事!

當然了,青山碧水,南畝芳沼,新柳殘梅,錦鯉黃鶯,遊春的人們,踏花的馬蹄,透窗而笑的春花,郁不得志的棗樹,仲春的景兒也多著呢,寫不完。

今年北京的春天進展得頗為順利,一路暖到現在也沒降溫,花比往年開得早些。現在四處山桃花都已經開滿樹了,玉蘭和辛夷也開了。

關於玉蘭和辛夷,又是一筆糊塗賬。到底辛夷就是玉蘭,還是各有所指呢?

(此圖來自網路)

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說:“玉蘭,色鮮白微碧,香味似蘭,故名蘭。”“花亦有黃者。”說辛夷開花是“紫苞紅焰,做蓮及蘭花香,有桃紅及紫二色”,也有“鮮紅似杜鵑”的。《本草》解釋“辛夷”這個名字的由來,說因為花苞初生時像“荑”而味辛。“荑”,是初生的白茅,就是“手如柔荑”的那個“荑”,驚蟄節氣時已經講過。它還有個比較常用的別名叫作“木筆”,因為辛夷初生的花苞長得很像毛筆尖。《群芳譜》提出的主要是顏色的區分,玉蘭是白色和黃色的,辛夷是紫色和桃紅色的。

其實早在宋代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裡說得最是簡潔清楚:“木筆、迎春自是兩種,木筆色紫,叢生,二月方開,迎春白色,高樹,立春已開。”這裡所說的迎春指的是玉蘭。玉蘭開花早,因此別稱為迎春。至於開放時間,各處說法矛盾已多。據我觀察,玉蘭和辛夷開花即使有先後,也並未相差一月那麼久,此處暫且不提了。

這樣總結起來辛夷和玉蘭至少有以下的區別:

辛夷紫色和桃紅,玉蘭白色和黃色。(不過顏色並不算一個嚴格標準,還是要結合其它標準。)

辛夷是叢生的灌木或小喬木,而玉蘭是高大喬木。

此外,還有人提出,玉蘭的花、葉都比辛夷要大;辛夷開花時帶有很明顯的三片毛茸茸的花萼,玉蘭的花萼則幾乎看不到。

從現代的植物學分類上說,辛夷和玉蘭有非常近的親緣關係,它們都屬於木蘭屬,但分屬不同的種。

(此圖來自網路)

不過,在中國古代,“辛夷”和“玉蘭”兩者出現的時間卻大不相同。

“辛夷”一詞早在《楚辭》中就出現了。《九歌》中用辛夷作香草,裝飾湘夫人的房屋、山鬼乘坐的車子。王維的隱居之地輞川有一個地方叫作“辛夷塢”,他的《輞川集》中便有一首《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我挺喜歡這首詩。它有點像孔子詠的“幽蘭”,同樣生在山谷之中,不為人知,只不過辛夷對此並沒有歎息,而是淡然的,該開便開,該落便落。

(此圖來自網路)

“玉蘭”這個名字的出現顯然要晚得多,大約要到宋代。

《和定國湖上》其二

宋·劉跂

雨過松篁多樣翠,風回蘋藻一般香。玉蘭桃李非無意,興味由來靜處長。

明代王世貞有一首詠玉蘭詩曰:“暫藉辛夷質,仍分薝蔔光。” 薝蔔是一種開白色花的植物,這句詩是說玉蘭兼有辛夷的質地和薝蔔的光澤,也正符合“玉蘭”以玉為名的涵義。

但是……

白居易有詩曰:“辛夷花白柳梢黃。” 王安石說“辛夷花發白如雪”。

這辛夷明顯是白色的啊……咋又矛盾了呢?

其實,以上我並不是在做科學分析,我只是有點傻傻搞不懂,誰讓我們是一個擁有詩性傳統的民族(捂嘴笑)。

然而……歡迎你與我做科學討論,謝謝!

轉自 吾弗知

如果你也有故事

進入公號參與 #線上投稿# ,

匠人志等你來分享。

合作請聯繫:ccy-324

投稿郵箱:16663179@qq.com

如需轉載,請先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點擊閱讀原文,回顧往期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