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初唐四傑”之首王勃是因何而死之謎?

王勃字子安, 唐代著名詩人, 祖籍古絳州龍門, 也就是現在的山西河津。 王勃出身儒學世家, 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 且為四傑之首。 據《舊唐書》王勃簡介記載, 王勃小時候就聰明好學, 六歲就能寫文章, 而且文筆流暢, 被譽為“神童”。 王勃九歲時, 不僅能讀顏師古注的《漢書》, 還撰寫了十卷《指瑕》, 指證顏師古的不足和錯誤, 為世人稱頌。 王勃十六歲就應幽素科試及第, 被授職朝散郎, 但王勃恃才傲物, 因為寫了《鬥雞檄》觸怒權貴, 被趕出沛王府。 遭遇挫折的王勃遊覽巴蜀山川景物, 三年中創作了大量的詩文。

返回長安後, 王勃求補得虢州參軍一職, 可後來又因私殺官奴而再次被貶。 676年8月, 王勃在去交趾縣探望父親返回的路上, 不慎落水後驚悸而死。

網路配圖

在詩人輩出的唐代, 王勃以其獨有的才華和文學主張為世人和後人所推崇。 王勃崇尚實用文學, 抵制魏晉時期虛華無用的文風, 在轉變風氣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在詩詞方面擅長五律和五絕, 現存於世的詩有80多首, 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王勃在文學方面最大的成就是駢文, 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堪稱佳品, 最為著名的就是他的《滕王閣序》。

王勃雖然英年早逝, 但從王勃簡介中可瞭解到他所撰寫的著述卻很多, 比如《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曆》若干卷等等,

可惜盡皆失傳了。 關於唐代大詩人王勃有幾種死因的問題, 歷來眾說紛紜。 流傳最廣的說法, 是他前往交趾探望被貶官的父親王福疇, 於歸程途中突遭海上風浪, 行船被風浪打翻, 因而溺水致死。 一代奇才王勃年僅二十七歲的生命, 就此埋葬於南海的滔滔濁浪之中, 空留後世無限惋惜。 亦有說法稱王勃當時落水卻並未死, 然而因為沉船而至驚嚇, 落下了病根, 被人救起後一度纏綿病榻, 再加上回京再入仕途無望, 未過多久, 也便鬱鬱而終。 是矣非矣, 王勃的具體死因, 在今天已無從考證, 我們只能從歷史文獻之中推測出一個大概。

據新舊《唐書》記載, 導致王勃二度被貶的直接原因,

乃是因為其恃才傲物, 不通人情世故, 而遭同僚嫉妒所致, 從這段記述中不難看出, 王勃雖有才名, 然而為人放浪不羈, 缺乏政治手腕, 在朝中人緣不佳。 就任虢州參軍期間, 官奴曹達被殺一事, 後人普遍猜測是有人設計陷害王勃, 亦或者根本子虛烏有。 可是不管怎麼說, 這次的禍事, 雖遇赦而未令其丟掉性命, 但還是直接宣告了王勃仕途的終結, 同時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 可憐年邁老父, 因兒子犯罪, 被貶為交趾縣令, 遠謫到南荒之外, 飽受困頓之苦。 上元三年初夏, 王勃風塵僕僕趕到交趾去看望父親, 返程途中溺水, 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王勃有幾種死因, 後人不得而知。 他的死因, 究竟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
還是滿懷愁緒, 悲憤自殺, 亦無從查考。 只能想像, 他是懷著滿腔愁憤黯然離世的。

網路配圖

王勃是我國唐朝時期十分著名的大詩人, 但是卻英年早逝, 年僅二十六歲, 便已經離開人世。 在王勃短暫的一生當中, 寫下了諸多詩詞與文章, 並且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名句。 那麼, 王勃的名句都有哪些?又都出自哪些詩詞與文章呢?“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這一句詩詞, 是王勃眾多的名句當中, 極具代表性的一句。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平常的生活當中, 每當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分別, 在送行的時候, 都會跟朋友說上一句“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 以表達自己對離別的朋友的祝願之情。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名句是出自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當時正值九月初九重陽佳節, 王勃作為官場當中的一名官員, 受到了當中的朝中重臣閻都督的邀請, 來到閻都督的府上做客。

閻都督在宴席的過程當中, 向眾人說道:今天是重陽佳節, 各位在場的文人雅士們, 不妨吟詩作對, 為眾人助興。 在場的人都沒有動, 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閻都督早就已經安排了自己的女婿在宴席上出風頭, 不想觸黴頭。 但是王勃卻已經喝多了, 便十分張揚的開始作詩。 閻都督一開始十分不悅, 隨著王勃將自己繼續創作的《滕王閣序》念出之後, 閻都督開始欣賞起來。 直到王勃念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時, 驚訝道:“真乃不世之材!”除此之外, 王勃還留下了“老當益壯,甯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一名句,深受後人的稱讚。

王勃還留下了“老當益壯,甯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一名句,深受後人的稱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