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特朗普退巴黎協定,全球經濟幾重衝擊?

央廣網6月10日消息 6月1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一石激起千層浪, 九百層都是反對意見。 巴黎協定是什麼?為何特朗普執意要退出?而美國曾經的"鋼都"匹茲堡和傳統能源產業為何不買帳?美國"開倒車"是否會放棄產業科技引領者的姿態? 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特朗普為美國傳統能源產業"亂彈琴"。

一、聚焦--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當地時間6月1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佈, 他將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此舉與美國保守派的立場一致。 他表態說:"為了履行我保護美國和美國民眾的神聖與職責, 美國將從巴黎氣候協定中撤出......不過, 我們將展開談判, 以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或者一個全新的、對美國公平的協議。 "
何為《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

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 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 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巴黎氣候協定旨在限制因氣體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溫度上升。 當時, 美國與另外187個簽署協定的國家做出了承諾。

《巴黎協定》共29條, 主要有以下4個要點:
第一, 要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峰值, 目標是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將人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夠吸收的水準, 換句話說就是淨排放為零。
第二, 長遠目標是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準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 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付出努力"。
第三, 每五年要審查進展情況, 並且各方重新設定各自的減排目標。
第四, 發達國家繼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 從而幫助後者減少碳排放以及適應氣候變化。
《巴黎協定》以國家自定貢獻為機制, 各國主動承諾減排量, 實現也基本靠自我約束。 但這也有一些問題, 如果沒有達成承諾的減排量,

也並沒有什麼懲罰措施。
按照該協定, 奧巴馬政府承諾到2025年, 將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低於2005年排放量的26%至28%, 並承諾在2020年之前, 向較貧困國家捐助3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 美國已經捐了10億美元)。
全身而退還是以退為進?
值得注意的是, 特朗普在宣佈要退出《巴黎協定》時, 在言辭上留了很大的餘地--"不過, 我們將展開談判, 以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或者一個全新的、對美國公平的協議。 "這一表達, 是表示特朗普真的要日後重新簽訂《巴黎協定》, 還是為了全身而退使用的外交辭令呢?
我們認為, 特朗普此舉更多的是真的為了全身而退, 至於"再談"不過是試圖安撫國內國際反對情緒的套話。
首先, 特朗普已經不是第一次對《巴黎協定》表達不滿。
他在競選期間便一直宣稱, "氣候變化"議題是個騙局, 並威脅在其就任後將退出《巴黎協定》。 而就在今年3月28日, 特朗普宣佈廢除《清潔電力計畫》, 撕毀了"節能減排計畫"也就基本明確了美國無法完成自己在《巴黎協定》中設定的五年小目標。 當時, 我們曾預測特朗普會進而一撕到底, 退出《巴黎協定》, 而僅過了兩個月, 特朗普就行動了。

其次,特朗普並不是任性地孤軍奮戰,退出《巴黎協定》符合美國保守派的立場。《巴黎協定》的前身《京都協議書》有過相似的經歷:在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就任之後便宣佈了退出該《協議書》。這是有一定思維和歷史慣性的。一方面,保守派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環境保護協議對國內經濟和產業可能產生一些限制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多共和黨在本質上認為國內法高於國際法,對於國際法的限制和約束是不太能接受的,而反觀民主黨就比較注重國際主義,更傾向於引領世界發展的角色定位。不論是《京都協議書》還是《巴黎協定》都是在民主黨執政期間簽署,在共和黨執政期間提分手的。
再次,如果美國繼續同意《巴黎協定》,它要向貧窮國家提供總計大約30億美元的援助,而這對特朗普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實際上,《巴黎協定》的確是特朗普的"眼中釘"。在他看來,環境保護協議不僅限制了美國的能源工業發展,造成了傳統產業工人失業乃至傳統能源業的衰落。特朗普聲稱,巴黎協定將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減少3萬億美元,並使工作崗位減少650萬個。此外,他也無法忍受美國還要"平白"為較貧困國家付出高昂的捐助費,這完全是賠本買賣,是十分可笑的。在1日宣佈退出時,他稱"我不想讓其他國家和他們的領導人繼續嘲笑我們,他們也不會再嘲笑了。"
最後,再談是幾乎不可能的。最現實的問題是,特朗普一定也明白,一旦美國任性退出《巴黎協定》這一涉及188個國家的環保協定之後,其他國家不會同意只按照美國的意願再坐下來重新談。所以說,所謂的再談,不過是特朗普的一句套話。
二、尷尬--一石激起千層浪,反對聲浪巨大
為匹茲堡代言,被市長正面"打臉"
特朗普稱:"人們把我選出來是代表匹茲堡民眾的,不是代表巴黎民眾。我承諾過要退出或者重新商定任何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協定。過不了多久,很多貿易協定也將重新進行談判。"
諷刺的是,這樣為匹茲堡"代言",可匹茲堡人並不買帳。匹茲堡市長比爾·佩杜托在推特上回應道:"作為匹茲堡市長,我向你們保證,為了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經濟和未來,我們將遵循《巴黎協定》的指導原則。

那麼,問題來了,特朗普為啥要說自己代表匹茲堡市民呢?又為何會被匹茲堡市長"打臉"?
這恐怕要從匹茲堡的"黑歷史"說起了。特朗普要代表的,是幾十年前的"匹茲堡"。
眾所周知,匹茲堡過去被稱作"世界鋼都",曾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城市。
曾幾何時,匹茲堡也擁有著自己的輝煌,是美國最生機勃發的鋼鐵城市;曾幾何時,這裡的空氣被濃濃的煙霧籠罩,煙囪中飄出的厚厚煙灰灑滿了城市的河流。

美國的"鋼都"匹茲堡市中心1935年時的景象

嚴重的空氣污染,讓匹茲堡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上世紀40年代的匹茲堡,是空氣污染嚴重的"象徵"。除了街上的路燈必須24小時全開之外,1948年,位於該城市南部25英里的Donara鎮出現了黃色濃霧,導致20人死亡,鎮上一半的人生病。這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空氣污染災難,並直接導致美國《清潔空氣法案》的通過和出臺。

1946年,匹茲堡市民在霧霾中行走在大街上

而就在幾十年前,鋼鐵工業的崩潰和美國衰落的製造業,也令這座城市陷入深深的"危機"之中。
上世紀80年代,匹茲堡度過了非常艱難的一段時間。在1970年至1990年間,匹茲堡失去了30%的人口;1983年,匹茲堡城區的失業率高達17%。其周邊的城鎮問題更為嚴重。特朗普所要代表的恐怕就是這個時候的匹茲堡。
現在的匹茲堡早就不是特朗普腦海中的樣子了。《華盛頓郵報》稱,特朗普去年4月、6月和9月去過3次匹茲堡,甚至還在當地的一個能源會議上發表過講話。如果他在乘車時向窗外看看,那麼他肯定會注意到,這座昔日也曾因空氣污染嚴重而"出名"的城市,早已大大改觀。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匹茲堡人開始城市轉型,將城市經濟發展重點由鋼鐵工業轉向教育、醫療、服務和科技創新領域。
今天的匹茲堡以教育中心、醫療中心聞名,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精密科技工業與軟體工程也都成為匹茲堡的重點強項。該城市甚至被某雜誌評為"美國最適宜居住城市"。如今的匹茲堡,根本不再是傳統鋼鐵產業的受害者,對匹茲堡人來說,特朗普的代言顯得莫名其妙。

轉型後的匹茲堡

另外,匹茲堡市長對特朗普"代表"匹茲堡的不滿,還有部分原因是,在大選階段,匹茲堡其實是強烈支持希拉蕊的,將近80%的匹茲堡人都投給了希拉蕊。特朗普可能是想代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但卻和代表匹茲堡相差甚遠。
特朗普一意孤行,各方表達不滿
油氣、零售、農業、金融和科技等眾多領域的商界領袖紛紛勸說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政府內部,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此前曾經勸告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協定》,但似乎沒有效果。蒂勒森沒有出席1日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的發佈會,似乎也表明了其立場,值得玩味的是,蒂勒森在任國務卿之前在埃克森美孚當了20餘年的總裁。

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

據報導,多名深受特朗普信任的人士,包括特朗普首席經濟顧問、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美國能源部長裡克·佩里、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等人都反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億萬富豪企業家、特斯拉(Tesla)和SpaceX首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威脅說,如果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他將不再參加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會議。馬斯克1日表示他將踐行這一承諾。他在Twitter上說,他將退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氣候變化真實存在,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美國、對全球都不利。
特朗普此舉不僅在政府內部飽受爭議,還引發了全美各地市長、州長和上百企業的反彈。
1日下午,數百名民眾聚集在白宮正門外,抗議特朗普在氣候治理問題上"開倒車"。

6月1日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民眾在白宮外抗議

目前已有30多位市長、包括加州、華盛頓州及紐約州的3位州長及超過100家企業聯合起來,想和聯合國協商,自行遵守《巴黎協定》。包括谷歌、亞馬遜、微軟在內。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和迪士尼公司CEO羅伯特·艾格則用行動表達不滿,宣佈從特朗普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辭職。美國高盛公司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芬通過社交媒體發表評論稱,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對地球生態環境的改善是一個挫折。
前紐約市長彭博說:"我們要做美國該做的事,宛如美國未退出條約一般"。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則抨擊,特朗普此舉根本失去理智:"這是來自我國最高層級長官的異常舉止。"全美包括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及紐約等61座城市發表聲明,誓言維護《巴黎協定》,並指會更努力滿足各城市目前的氣候目標,承諾會增加對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的投資。
傳統產業不買帳,佈局未來
雖然特朗普聲稱退出《巴黎協定》是為了傳統產業的發展,然而實際上,美國公司早已開始購買污染物排放較少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電力,因為這些電力價格越來越低。而且很多公司正在進行減少碳排放的長期資本投資,其著眼點在於未來數十年而非當前選舉週期。
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商埃克森美孚曾表示希望有一套前後一致的規則,並支援美國留在《巴黎氣候協定》。該公司首席執行長Darren Woods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希望有一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和氣候變化風險的框架。在這次會議上,62%的股東投票支持一項決議,要求該公司加大氣候變化對其業務可能影響的資訊共用。
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 GE)已斥資數十億美元,將減少能源消耗的技術轉化為核心業務的一部分。該公司首席執行長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週四在Twitter上表示,對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感到失望,氣候變化切實存在,如今有關行業必須做出表率,不要依賴政府。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 F)稱,仍然致力於通過技術投資來減少汽車碳排放。其中包括改進內燃機效率的短期舉措,也包括研發平價燃料電池和強化電池以提高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長期舉措。大部分車企也在採取類似路徑。
三、影響--國際社會反彈強烈,美國失去領導者姿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世界各國團結一致對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絕對有必要"。古特雷斯在美國紐約一場演講上說,要是有任何國家質疑2015年的《巴黎協議》有否存在必要,那麼其他國家就必須"堅持到底"。"這是很簡單的資訊:可持續(發展)的列車已經發車,要不然你上車,要不然你就給留下。"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無論誰都阻擋不了我們保衛這個地球的決心。"默克爾還表示,即使用"極端錯誤,令人後悔"來形容特朗普的決定都不足以表達她的憤怒。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罕見地用英文在愛麗舍宮發表了演講,認為特朗普的決定是錯誤的。馬克龍還用特朗普的競選口號開起了玩笑,在演講結尾號召大家團結努力,"讓地球變得重新偉大起來!
此外在當天,馬克龍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義大利總理真蒂洛尼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對美國政府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感到遺憾,聲明說不會對《巴黎協定》進行任何重新談判和修改。
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將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作為前任總統,奧巴馬罕有地對自己的政治觀點進行了維護,嚴厲譴責了該決定。他批評稱,退出《巴黎協定》,是讓美國"加入了少數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他稱"仍然留在巴黎協定中的國家,將會從新增的就業機會和新生的產業中獲益。"我相信,我們的州、城市和企業將會站出來發揮領導力,為子孫後代保護好我們的地球。"
我們認為,正如前總統奧巴馬所說,美國正在放棄其領導者的姿態。
首先,這是美國主動放棄在減少溫室氣體污染全球行動中的領導地位。美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國,奧巴馬的《清潔電力計畫》曾讓美國在全球新能源產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現在不僅《清潔電力計畫》被特朗普擱置,美國還要退出《巴黎協定》,這說明美國正在主動放棄在減少溫室氣體污染全球行動中的領導地位,而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將主導即將來臨的清潔能源經濟。
其次,美國也放棄了自己對地球環境應盡的責任。雖然目前的美國碳排放是全球第二,但從歷史上來看,美國的歷史碳排放量全球第一。在美國大規模工業化的時候,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有責任在環保方面付出回報。如果特朗普能看到美國的工業化大發展是在對地球做出如此大損害的基礎上,就會明白美國在《巴黎協定》中並不算是冤大頭,而應是一個回報者。
再次,佔據全球引領者的地位,不僅是引領國際上的各個主權體,更是產業上和科技上的引領感,並且這是能夠創造巨大經濟利益的。一方面,新能源產業已經迎來了巨大的發展,並且帶來了效益,另一方面,某一科技若能夠在產業上領先,它就有能力去制定標準,而這將在未來創造出持續且巨大的經濟效益。
退一步說,就算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對美國的傳統能源產業和就業也不一定能帶來多大的利好。從美國能源部門的經濟基本面來看,即使發展傳統能源也很難促進經濟增長。比如,特朗普曾誇口將在賓夕法尼亞州新開一座礦場,然而最終只增加了70個就業崗位。產業的國際轉移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在很多傳統產能已經轉移出去多年的情況下,即使將工廠生硬的遷回美國也已經失去了它過去整套生態系統,而這樣的傳統能源工業根本沒有土壤能夠生存,也就無從創造就業和效益。
但是,美國的退出依然會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受到很大影響。首先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又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它的退出無論從實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因素。
《巴黎協定》本來就是一個自願自主減排協定,恐怕有一些國家就會變得消極和更加有藉口來對待自己的減排承諾。
四、總結
特朗普對傳統能源工業、汽車製造業的重視和青睞從競選時期就已經表現的很清楚,鐵銹洲的中下層選民是他勝選的依靠。可以說,不論是此前廢除《清潔能源計畫》還是退出《巴黎協定》,都是他給支持自己的鐵銹洲選民的回報。但是,作為已經勝選就任了的美國總統,該如何保持國家的引領感和對於未來的競爭力?顯然特朗普還沒有系統思考過這些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王冠紅人館》直播和節目公號。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執筆 朱珊珊

其次,特朗普並不是任性地孤軍奮戰,退出《巴黎協定》符合美國保守派的立場。《巴黎協定》的前身《京都協議書》有過相似的經歷:在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就任之後便宣佈了退出該《協議書》。這是有一定思維和歷史慣性的。一方面,保守派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環境保護協議對國內經濟和產業可能產生一些限制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多共和黨在本質上認為國內法高於國際法,對於國際法的限制和約束是不太能接受的,而反觀民主黨就比較注重國際主義,更傾向於引領世界發展的角色定位。不論是《京都協議書》還是《巴黎協定》都是在民主黨執政期間簽署,在共和黨執政期間提分手的。
再次,如果美國繼續同意《巴黎協定》,它要向貧窮國家提供總計大約30億美元的援助,而這對特朗普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實際上,《巴黎協定》的確是特朗普的"眼中釘"。在他看來,環境保護協議不僅限制了美國的能源工業發展,造成了傳統產業工人失業乃至傳統能源業的衰落。特朗普聲稱,巴黎協定將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減少3萬億美元,並使工作崗位減少650萬個。此外,他也無法忍受美國還要"平白"為較貧困國家付出高昂的捐助費,這完全是賠本買賣,是十分可笑的。在1日宣佈退出時,他稱"我不想讓其他國家和他們的領導人繼續嘲笑我們,他們也不會再嘲笑了。"
最後,再談是幾乎不可能的。最現實的問題是,特朗普一定也明白,一旦美國任性退出《巴黎協定》這一涉及188個國家的環保協定之後,其他國家不會同意只按照美國的意願再坐下來重新談。所以說,所謂的再談,不過是特朗普的一句套話。
二、尷尬--一石激起千層浪,反對聲浪巨大
為匹茲堡代言,被市長正面"打臉"
特朗普稱:"人們把我選出來是代表匹茲堡民眾的,不是代表巴黎民眾。我承諾過要退出或者重新商定任何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協定。過不了多久,很多貿易協定也將重新進行談判。"
諷刺的是,這樣為匹茲堡"代言",可匹茲堡人並不買帳。匹茲堡市長比爾·佩杜托在推特上回應道:"作為匹茲堡市長,我向你們保證,為了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經濟和未來,我們將遵循《巴黎協定》的指導原則。

那麼,問題來了,特朗普為啥要說自己代表匹茲堡市民呢?又為何會被匹茲堡市長"打臉"?
這恐怕要從匹茲堡的"黑歷史"說起了。特朗普要代表的,是幾十年前的"匹茲堡"。
眾所周知,匹茲堡過去被稱作"世界鋼都",曾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城市。
曾幾何時,匹茲堡也擁有著自己的輝煌,是美國最生機勃發的鋼鐵城市;曾幾何時,這裡的空氣被濃濃的煙霧籠罩,煙囪中飄出的厚厚煙灰灑滿了城市的河流。

美國的"鋼都"匹茲堡市中心1935年時的景象

嚴重的空氣污染,讓匹茲堡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上世紀40年代的匹茲堡,是空氣污染嚴重的"象徵"。除了街上的路燈必須24小時全開之外,1948年,位於該城市南部25英里的Donara鎮出現了黃色濃霧,導致20人死亡,鎮上一半的人生病。這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空氣污染災難,並直接導致美國《清潔空氣法案》的通過和出臺。

1946年,匹茲堡市民在霧霾中行走在大街上

而就在幾十年前,鋼鐵工業的崩潰和美國衰落的製造業,也令這座城市陷入深深的"危機"之中。
上世紀80年代,匹茲堡度過了非常艱難的一段時間。在1970年至1990年間,匹茲堡失去了30%的人口;1983年,匹茲堡城區的失業率高達17%。其周邊的城鎮問題更為嚴重。特朗普所要代表的恐怕就是這個時候的匹茲堡。
現在的匹茲堡早就不是特朗普腦海中的樣子了。《華盛頓郵報》稱,特朗普去年4月、6月和9月去過3次匹茲堡,甚至還在當地的一個能源會議上發表過講話。如果他在乘車時向窗外看看,那麼他肯定會注意到,這座昔日也曾因空氣污染嚴重而"出名"的城市,早已大大改觀。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匹茲堡人開始城市轉型,將城市經濟發展重點由鋼鐵工業轉向教育、醫療、服務和科技創新領域。
今天的匹茲堡以教育中心、醫療中心聞名,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精密科技工業與軟體工程也都成為匹茲堡的重點強項。該城市甚至被某雜誌評為"美國最適宜居住城市"。如今的匹茲堡,根本不再是傳統鋼鐵產業的受害者,對匹茲堡人來說,特朗普的代言顯得莫名其妙。

轉型後的匹茲堡

另外,匹茲堡市長對特朗普"代表"匹茲堡的不滿,還有部分原因是,在大選階段,匹茲堡其實是強烈支持希拉蕊的,將近80%的匹茲堡人都投給了希拉蕊。特朗普可能是想代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但卻和代表匹茲堡相差甚遠。
特朗普一意孤行,各方表達不滿
油氣、零售、農業、金融和科技等眾多領域的商界領袖紛紛勸說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政府內部,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此前曾經勸告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協定》,但似乎沒有效果。蒂勒森沒有出席1日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的發佈會,似乎也表明了其立場,值得玩味的是,蒂勒森在任國務卿之前在埃克森美孚當了20餘年的總裁。

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

據報導,多名深受特朗普信任的人士,包括特朗普首席經濟顧問、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美國能源部長裡克·佩里、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等人都反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億萬富豪企業家、特斯拉(Tesla)和SpaceX首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威脅說,如果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他將不再參加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會議。馬斯克1日表示他將踐行這一承諾。他在Twitter上說,他將退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氣候變化真實存在,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美國、對全球都不利。
特朗普此舉不僅在政府內部飽受爭議,還引發了全美各地市長、州長和上百企業的反彈。
1日下午,數百名民眾聚集在白宮正門外,抗議特朗普在氣候治理問題上"開倒車"。

6月1日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民眾在白宮外抗議

目前已有30多位市長、包括加州、華盛頓州及紐約州的3位州長及超過100家企業聯合起來,想和聯合國協商,自行遵守《巴黎協定》。包括谷歌、亞馬遜、微軟在內。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和迪士尼公司CEO羅伯特·艾格則用行動表達不滿,宣佈從特朗普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辭職。美國高盛公司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芬通過社交媒體發表評論稱,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對地球生態環境的改善是一個挫折。
前紐約市長彭博說:"我們要做美國該做的事,宛如美國未退出條約一般"。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則抨擊,特朗普此舉根本失去理智:"這是來自我國最高層級長官的異常舉止。"全美包括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及紐約等61座城市發表聲明,誓言維護《巴黎協定》,並指會更努力滿足各城市目前的氣候目標,承諾會增加對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的投資。
傳統產業不買帳,佈局未來
雖然特朗普聲稱退出《巴黎協定》是為了傳統產業的發展,然而實際上,美國公司早已開始購買污染物排放較少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電力,因為這些電力價格越來越低。而且很多公司正在進行減少碳排放的長期資本投資,其著眼點在於未來數十年而非當前選舉週期。
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商埃克森美孚曾表示希望有一套前後一致的規則,並支援美國留在《巴黎氣候協定》。該公司首席執行長Darren Woods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希望有一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和氣候變化風險的框架。在這次會議上,62%的股東投票支持一項決議,要求該公司加大氣候變化對其業務可能影響的資訊共用。
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 GE)已斥資數十億美元,將減少能源消耗的技術轉化為核心業務的一部分。該公司首席執行長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週四在Twitter上表示,對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感到失望,氣候變化切實存在,如今有關行業必須做出表率,不要依賴政府。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 F)稱,仍然致力於通過技術投資來減少汽車碳排放。其中包括改進內燃機效率的短期舉措,也包括研發平價燃料電池和強化電池以提高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長期舉措。大部分車企也在採取類似路徑。
三、影響--國際社會反彈強烈,美國失去領導者姿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世界各國團結一致對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絕對有必要"。古特雷斯在美國紐約一場演講上說,要是有任何國家質疑2015年的《巴黎協議》有否存在必要,那麼其他國家就必須"堅持到底"。"這是很簡單的資訊:可持續(發展)的列車已經發車,要不然你上車,要不然你就給留下。"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無論誰都阻擋不了我們保衛這個地球的決心。"默克爾還表示,即使用"極端錯誤,令人後悔"來形容特朗普的決定都不足以表達她的憤怒。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罕見地用英文在愛麗舍宮發表了演講,認為特朗普的決定是錯誤的。馬克龍還用特朗普的競選口號開起了玩笑,在演講結尾號召大家團結努力,"讓地球變得重新偉大起來!
此外在當天,馬克龍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義大利總理真蒂洛尼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對美國政府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感到遺憾,聲明說不會對《巴黎協定》進行任何重新談判和修改。
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將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作為前任總統,奧巴馬罕有地對自己的政治觀點進行了維護,嚴厲譴責了該決定。他批評稱,退出《巴黎協定》,是讓美國"加入了少數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他稱"仍然留在巴黎協定中的國家,將會從新增的就業機會和新生的產業中獲益。"我相信,我們的州、城市和企業將會站出來發揮領導力,為子孫後代保護好我們的地球。"
我們認為,正如前總統奧巴馬所說,美國正在放棄其領導者的姿態。
首先,這是美國主動放棄在減少溫室氣體污染全球行動中的領導地位。美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國,奧巴馬的《清潔電力計畫》曾讓美國在全球新能源產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現在不僅《清潔電力計畫》被特朗普擱置,美國還要退出《巴黎協定》,這說明美國正在主動放棄在減少溫室氣體污染全球行動中的領導地位,而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將主導即將來臨的清潔能源經濟。
其次,美國也放棄了自己對地球環境應盡的責任。雖然目前的美國碳排放是全球第二,但從歷史上來看,美國的歷史碳排放量全球第一。在美國大規模工業化的時候,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有責任在環保方面付出回報。如果特朗普能看到美國的工業化大發展是在對地球做出如此大損害的基礎上,就會明白美國在《巴黎協定》中並不算是冤大頭,而應是一個回報者。
再次,佔據全球引領者的地位,不僅是引領國際上的各個主權體,更是產業上和科技上的引領感,並且這是能夠創造巨大經濟利益的。一方面,新能源產業已經迎來了巨大的發展,並且帶來了效益,另一方面,某一科技若能夠在產業上領先,它就有能力去制定標準,而這將在未來創造出持續且巨大的經濟效益。
退一步說,就算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對美國的傳統能源產業和就業也不一定能帶來多大的利好。從美國能源部門的經濟基本面來看,即使發展傳統能源也很難促進經濟增長。比如,特朗普曾誇口將在賓夕法尼亞州新開一座礦場,然而最終只增加了70個就業崗位。產業的國際轉移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在很多傳統產能已經轉移出去多年的情況下,即使將工廠生硬的遷回美國也已經失去了它過去整套生態系統,而這樣的傳統能源工業根本沒有土壤能夠生存,也就無從創造就業和效益。
但是,美國的退出依然會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受到很大影響。首先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又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它的退出無論從實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因素。
《巴黎協定》本來就是一個自願自主減排協定,恐怕有一些國家就會變得消極和更加有藉口來對待自己的減排承諾。
四、總結
特朗普對傳統能源工業、汽車製造業的重視和青睞從競選時期就已經表現的很清楚,鐵銹洲的中下層選民是他勝選的依靠。可以說,不論是此前廢除《清潔能源計畫》還是退出《巴黎協定》,都是他給支持自己的鐵銹洲選民的回報。但是,作為已經勝選就任了的美國總統,該如何保持國家的引領感和對於未來的競爭力?顯然特朗普還沒有系統思考過這些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王冠紅人館》直播和節目公號。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執筆 朱珊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