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自古以來,為官之道爭議頗多,“灰色文化”為何成為歷史難題?

腐敗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是時代的惡瘤, 但腐敗絕不是某一個特定時期的產物, 而是歷史的沉屙。 因此, 腐敗也是一個傳統, 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可以將它稱為“腐敗文化”。

從歷史的縱向來看, 腐敗文化的主體幾乎都是朝廷命官, 他們無人不讀聖賢之書, 無官不講修齊治平, 卻又幾乎是無官不招權納賄, 無官不貪贓枉法;從橫向方面考察, 除官吏階層的腐敗外, 富人有富人的“腐敗”, 窮人也有窮人的“腐敗”;對於腐敗幾乎是無人不恨, 然而腐敗卻又是那麼“深入人心”。

回顧歷史, 濤聲依舊, 儘管腐敗之惡罄竹難書, 而作為一種行為文化, 它又是一種“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文化, 這是其它文化所不具備的一個顯著特徵。 腐敗文化的這種相悖性, 決定了它是一個傳統的“灰色文化”, 是一種事實上難判是非、至今仍有很強生命力的文化.灰色文化的“經典”:“你腐敗, 我放心”“你腐敗, 我放心”雖是個不恭的話題, 但它確實是個無奈的客觀存在。

對於這種灰色文化, 如今反腐敗的鬥爭能取得好成效嗎?記得電視劇天下糧倉裡面有段描述:糧倉之大, 在其位, 換個當新官或許新官會“灰色”更多, 重要職位官員更替, 更是會誘發朝野力量的對比, 引發政權震盪。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