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年高考語文的“閱讀理解題”會不會改成這樣?很有可能

作者:毛志傑

導讀: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應該有“標準答案”嗎?相信很多老師、家長都清楚。 那麼, 如何出“閱讀理解”, 才能真正鍛煉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終於火了!

這次浙江高考卷選取了鞏高峰的文章《一篇美味》, 讓學生對文章的結尾部分做出“賞析理解”。

這句話寫的是一條魚, 原文是這樣的:它早已死了, 只是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

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

於是, 考生們說:不知道啥意義!

就連原文作者也說:我也不知道啥意義!

這就讓出題老師尷尬了。

到現在也沒公佈出這道題的“標準答案”。

從這次尷尬的高考中, 倒是暴露了語文教育中的一個小問題:“閱讀理解”應該有標準答案嗎?

記得小時學詩詞文章時, 語文老師總是能從短短幾句話中給我們總結出令人驚歎的“中心思想”。

詩人的寫個花、寫個雨、寫個愛、寫個情, 都能被總結出高大上的意義。

那時特崇拜這些作者能寫出這麼有“意義”的文章。

後來才懂得, 這些“意義”很可能只是後人“賦予”的。

或許, 當時詩人作者只是看花寫花、看雨寫雨, 抒發下當時的小心情呢?

如果這些詩人作者看到後人居然能將自己的作品總結出如此境界,

是該高興能還是無奈呢?

現在, 很多考試卷上都有這麼一固定的項目:閱讀理解。 這對於鍛煉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力來說必不可少。

但是, “閱讀理解”考的是學生理解作者的意思呢?還是理解出卷老師的意思呢?還是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如果從“閱讀理解”的原本目的來說, 自然要孩子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但用“標準答案”則限制了孩子的思維。 而且一旦遇到沒見過的文章, 試想有誰能正好“蒙中”出題者的標準答案呢?

當然, “閱讀理解”的測試必不可少, 我們是不是能換種方式呢?

比如, 在考試學生“閱讀理解”時, 不規定“標準答案”, 而是鼓勵學生寫出內心對於文章的理解, 同時, 寫下他這樣理解的理由。

只要能他的理由與所闡述的理解有很強的邏輯關係, 就應該得分。

這或許才是做“閱讀理解”的正確方法, 才能真正鍛煉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只不過, 這對改題老師來說, 無疑是個很大的考驗。

新課標·閱讀系列:走進語文新閱讀(高3) ¥20.3 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