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雲南官書局:未詳其始,版書均存(上)韋力撰

關於雲南官書局的創始情況, 吳瑞秀在《清末各省官書局之研究》中稱:“在昆明的雲南書局不知何人何年所設, 然於宣統二年三月將書局各項書板, 移歸雲南圖書館儲存。 該局遺留之書板, 有《禦纂七經》《通鑒輯覽》及屬《雲南叢書》之《滇系》《滇南詩略》《滇南文略》等。 ”看來, 要想查清楚雲南官書局的創始之人, 並非易事。 王連浩在《雲南官書局考略》一文中稱:“同治十二年, 在各省紛紛成立官書局的影響下, 雲南把清代中葉設立于昆明的‘雲南書局’改稱為‘雲南官書局’。 雲南官書局採用傳統的雕版印刷, 所印書籍主要是傳統的儒家經史典籍。

其所刻書籍去向主要有上呈御覽、調取、交換、贈送和銷售。 ”

滿湖的紅嘴鷗

王連浩認為雲南官書局成立于清同治十二年, 該局的來由並非創建, 而是由雲南書局“改稱”而來者。 關於雲南書局, 此文中稱其創建於清代中葉, 但該書局是何人所創,

文中卻未明言, 同時關於雲南書局改為雲南官書局的原始出處, 文中也同樣沒能提到。 然而王連浩的這個說法卻與《雲南省志·出版志》上的所言完全一樣:“晚清以來, 在‘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下, 統治階級為了恢復舊秩序, 先後在各省設立官書局。 雲南于同治十二年把在清中葉設立的‘雲南書局’改稱為‘雲南官書局’。 ”

投食

關於雲南官書局的創始時間, 除了王連浩及《雲南省志·出版志》所說的同治十二年, 持同樣觀點者, 還有雲南新聞出版局所編《雲南出版事略》中的說法:“同治十二年, 在全國各省紛紛建立官書局的大趨勢下, 雲南督府將清代中葉建立的‘雲南書局’改稱為‘雲南官書局’, 成為清末我省圖書官刻的機構。 官書局成立後, 首先刊印欽定、禦纂諸書, 次及正經、正史以及諸子文集等群書, 稱為‘官書局本’, 簡稱‘局本’。 我省自‘雲南官書局’成立後至宣統二年止, 先後刻印了各類圖書約126種。 ”

蔣武堂大門

餘外還有其他的說法, 比如李怡蘋在《歷史昆明地方文獻述評》中說:“(雲南)于同治十年也隨之設立官書局, 取代了書院刻書。 ”而《雲南詞典》中則稱:“光緒二十九年開設, 經售教科書及各種譯著, 辛亥革命後停業。 ”萬啟盈所編《中國近代印刷工業史初稿》則稱:“雲南官書局光緒六年前成立于昆明, 初名雲南書局。

竟然有四個以上的說法, 那麼雲南官書局究竟創始於何時呢?鄧文鋒在《晚清官書局述論稿》中首先摘引了光緒四年十二月《東華錄》中所載雲南巡撫杜瑞聯所上奏議:“滇省自遭兵燹, 不惟學中書籍蕩然無存, 即民間藏書之家, 轉徙頻年, 均多毀失。 ……謹將欽定經史、禦選詩文以及有益身心、有關經濟等書, 先開數十種, 檄飭湖北催餉委員就近購覓……並擬擇其尤要者, 飭司酌籌經費, 陸續校刊, 分發各學。 ”

文保牌

杜瑞聯在這份奏議中提議,首先要購買湖北等其他官書局所刻之書,接下來要籌集經費陸續刊刻一些有價值的書,只是不知道杜是在何時實施這項文化工程,但若以他給朝廷所上奏摺的時間來計算,則雲南官書局應當是成立於光緒四年底,然而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雲貴總督崧蕃又給朝廷上了《動用公款設官書局由片》:“惟滇省軍興以後,地瘠民貧,家既少藏書,坊間亦無善本,以致有志之士欲精進而無由。現書局飭令司道於公款提銀一萬兩,選紳承領,諭令將經史子集、國朝掌故暨一切有裨時務、實學諸書,擇要開單,由各省採買運滇,即在省城設立官書局,隨購隨售。”

主樓

細讀崧蕃的這句話,他的提議跟20年前的杜瑞聯的所言基本相同,他仍然提出,要籌集公款白銀一萬兩,而後命有學識之人開出有價值的書單,再讓人拿著這個書單到其他省份去買書。這些書買回雲南之後,同時在省城昆明設立官書局,把這些買來之書放在官書局內,對外平價出售。

到這時,官書局是已經成立,還是才開始創建,從崧蕃的附片中無法讀出,但鄧文鋒則在其專著中說:“據此則材料,可知梅憲華稱雲南官書局創設於光緒二十四年,是由事實根據的。”由此關於雲南官書局的創建時間,又有了第五個說法。

後廣場

毛麗娟在《晚清雲南官書局考》中對一些說法進行了分析,她的著眼點也是從杜瑞聯、崧蕃的兩封奏稿下手。關於杜的奏稿,毛麗娟在其文中說:“該奏摺雖未明確指出設雲南官書局一事,卻是積極遵《同治帝就鮑源深辦書局刻書諭》‘各直省督撫轉飭所屬,將舊存學中書籍廣為補購,並將列聖禦纂欽定經史各書,先行敬謹重刊,頒發各學。並准書肆刷印,以廣流傳’(《清實錄·穆宗皇帝實錄》,1985)之令所為。當時雲南屢遭兵燹,‘肅清之後,坊肆雖偶有刊本,大都刪節不全,難資考鏡’,也只能先從外省購買,擇其尤要者,再籌措經費校刊。”

清末民初昆明老地圖

而對於崧蕃的附片,毛麗娟則作出了如下的結論:“(崧蕃奏:)‘擇要開單,由各省採買運滇,即在省城設立官書局,隨購隨售。只照原價酌加水腳薪工等費。並不格外取贏,使書價較廉,多士易於購置。’該奏摺中提及的官書局是以出售實用書籍為主的新官書局,並非傳統意義上以出版為主,應是受北京強學會改為官書局一事影響提出的,故不能以此作為雲南官書局的設立時間。”

找到了文廟及五華書院

既然否定了這兩個時間,那毛麗娟認為雲南官書局是何時所創辦的呢?她的結論方式則是從該書局最早刊刻書的時間作為標誌:“雲南官書局最早刊書時間在光緒五年,而非晚至光緒六年。光緒五年書局刻書多以經部為主,如《詩經集傳》《書經集傳》《春秋三傳》《文廟丁祭譜》等,可視為雲南官書局成立的重要標誌之二。”而後毛得出了如下的結論:“雲南官書局創立于同治十年、光緒六年、二十四年、二十九年等說法論據都不成立,其創立時間應在光緒四至五年間。”看來,這個結論也同樣是一個大致的推斷。

因為古人刻書的速度有快有慢,雲南一地刻書速度如何則未見相應的記載,更何況,雲南一地常有請他地代刻書版之事。而雲南官書局的書版是否都是在昆明一地所刊刻,同樣找不出相應的記載。

開放的翠湖

以上的所言乃是關於雲南官書局創始時間不同的說法,而對於此局的結束時期,各種研究文章則說法完全一致。例如王水喬先生在《雲南藏書文化研究》專著中稱:“雲南官書局至清宣統二年止,先後刊刻圖書126種,經部有《周易折中》等27種,史部有《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等33咱,子部有《荀子講義》等33種,集部有《古文淵鑒》等31種,叢書有《呂子全書》等2種。”而毛麗娟在其文中也說:“雲南官書局至宣統二年停辦,書版多歸於雲南省圖書館,而官書局的印刷機器合併于雲南官印局。”看來,雲南官書局結束於宣統二年。

雲南官書局刻本《五字鑒》書牌

《五字鑒》牌記

《五字鑒》內頁

但這種結束並非是徹底的完結,正如毛麗娟所言,官書局內的設備而後歸了雲南官印局。對於該局的情況,滇梓在《雲南官印局》一文中說:“雲南官印局成立於清宣統二年。前身是清光緒二十九年建立的‘雲南鉛印處’,主要承印雲南最早的官辦日報《滇南鈔報》。約於1906年改稱為‘雲南鉛印局’,1908年更名為‘雲南官報局’,隸督轅勸業道,先後承印《雲南政治官報》《雲南官報》等,迄清宣統二年,勸業道合併督練處、財政局、員警公所、官報局等處之印刷機械,並發售彩票集資添置設備,于昆明大東門內迎恩街報國寺內,成立了‘雲南官印局。’”由這段論述可知,雲南官印局並非是雲南官書局結束後的延續,其在官書局結業前的七年就已成立。

雲南官書局排印本《教育行政雜誌》

《教育行政雜誌》版權頁

對於雲南官印局的屬性,該文中又有如下敘述:“1916年前,純系官辦事業,領有常年經費,其後改官督商辦,完全依靠營業收經濟自立。至民國十九年,改屬雲南省財政廳。民二十年改組,更名為雲南省財政廳印刷局,由港滬增購新機,力加擴充。民國二十五年九月,成立分銷處於昆明市四牌坊,定名五華印刷館。”

由以上的敘述可知,雲南官書局和雲南官印局既無歷史關係,也並非時間上的延續,而其完全是另外一家出版部門,只是到了宣統二年,雲南官書局結業後,其中設備劃撥給了雲南官印局。

文保牌

杜瑞聯在這份奏議中提議,首先要購買湖北等其他官書局所刻之書,接下來要籌集經費陸續刊刻一些有價值的書,只是不知道杜是在何時實施這項文化工程,但若以他給朝廷所上奏摺的時間來計算,則雲南官書局應當是成立於光緒四年底,然而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雲貴總督崧蕃又給朝廷上了《動用公款設官書局由片》:“惟滇省軍興以後,地瘠民貧,家既少藏書,坊間亦無善本,以致有志之士欲精進而無由。現書局飭令司道於公款提銀一萬兩,選紳承領,諭令將經史子集、國朝掌故暨一切有裨時務、實學諸書,擇要開單,由各省採買運滇,即在省城設立官書局,隨購隨售。”

主樓

細讀崧蕃的這句話,他的提議跟20年前的杜瑞聯的所言基本相同,他仍然提出,要籌集公款白銀一萬兩,而後命有學識之人開出有價值的書單,再讓人拿著這個書單到其他省份去買書。這些書買回雲南之後,同時在省城昆明設立官書局,把這些買來之書放在官書局內,對外平價出售。

到這時,官書局是已經成立,還是才開始創建,從崧蕃的附片中無法讀出,但鄧文鋒則在其專著中說:“據此則材料,可知梅憲華稱雲南官書局創設於光緒二十四年,是由事實根據的。”由此關於雲南官書局的創建時間,又有了第五個說法。

後廣場

毛麗娟在《晚清雲南官書局考》中對一些說法進行了分析,她的著眼點也是從杜瑞聯、崧蕃的兩封奏稿下手。關於杜的奏稿,毛麗娟在其文中說:“該奏摺雖未明確指出設雲南官書局一事,卻是積極遵《同治帝就鮑源深辦書局刻書諭》‘各直省督撫轉飭所屬,將舊存學中書籍廣為補購,並將列聖禦纂欽定經史各書,先行敬謹重刊,頒發各學。並准書肆刷印,以廣流傳’(《清實錄·穆宗皇帝實錄》,1985)之令所為。當時雲南屢遭兵燹,‘肅清之後,坊肆雖偶有刊本,大都刪節不全,難資考鏡’,也只能先從外省購買,擇其尤要者,再籌措經費校刊。”

清末民初昆明老地圖

而對於崧蕃的附片,毛麗娟則作出了如下的結論:“(崧蕃奏:)‘擇要開單,由各省採買運滇,即在省城設立官書局,隨購隨售。只照原價酌加水腳薪工等費。並不格外取贏,使書價較廉,多士易於購置。’該奏摺中提及的官書局是以出售實用書籍為主的新官書局,並非傳統意義上以出版為主,應是受北京強學會改為官書局一事影響提出的,故不能以此作為雲南官書局的設立時間。”

找到了文廟及五華書院

既然否定了這兩個時間,那毛麗娟認為雲南官書局是何時所創辦的呢?她的結論方式則是從該書局最早刊刻書的時間作為標誌:“雲南官書局最早刊書時間在光緒五年,而非晚至光緒六年。光緒五年書局刻書多以經部為主,如《詩經集傳》《書經集傳》《春秋三傳》《文廟丁祭譜》等,可視為雲南官書局成立的重要標誌之二。”而後毛得出了如下的結論:“雲南官書局創立于同治十年、光緒六年、二十四年、二十九年等說法論據都不成立,其創立時間應在光緒四至五年間。”看來,這個結論也同樣是一個大致的推斷。

因為古人刻書的速度有快有慢,雲南一地刻書速度如何則未見相應的記載,更何況,雲南一地常有請他地代刻書版之事。而雲南官書局的書版是否都是在昆明一地所刊刻,同樣找不出相應的記載。

開放的翠湖

以上的所言乃是關於雲南官書局創始時間不同的說法,而對於此局的結束時期,各種研究文章則說法完全一致。例如王水喬先生在《雲南藏書文化研究》專著中稱:“雲南官書局至清宣統二年止,先後刊刻圖書126種,經部有《周易折中》等27種,史部有《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等33咱,子部有《荀子講義》等33種,集部有《古文淵鑒》等31種,叢書有《呂子全書》等2種。”而毛麗娟在其文中也說:“雲南官書局至宣統二年停辦,書版多歸於雲南省圖書館,而官書局的印刷機器合併于雲南官印局。”看來,雲南官書局結束於宣統二年。

雲南官書局刻本《五字鑒》書牌

《五字鑒》牌記

《五字鑒》內頁

但這種結束並非是徹底的完結,正如毛麗娟所言,官書局內的設備而後歸了雲南官印局。對於該局的情況,滇梓在《雲南官印局》一文中說:“雲南官印局成立於清宣統二年。前身是清光緒二十九年建立的‘雲南鉛印處’,主要承印雲南最早的官辦日報《滇南鈔報》。約於1906年改稱為‘雲南鉛印局’,1908年更名為‘雲南官報局’,隸督轅勸業道,先後承印《雲南政治官報》《雲南官報》等,迄清宣統二年,勸業道合併督練處、財政局、員警公所、官報局等處之印刷機械,並發售彩票集資添置設備,于昆明大東門內迎恩街報國寺內,成立了‘雲南官印局。’”由這段論述可知,雲南官印局並非是雲南官書局結束後的延續,其在官書局結業前的七年就已成立。

雲南官書局排印本《教育行政雜誌》

《教育行政雜誌》版權頁

對於雲南官印局的屬性,該文中又有如下敘述:“1916年前,純系官辦事業,領有常年經費,其後改官督商辦,完全依靠營業收經濟自立。至民國十九年,改屬雲南省財政廳。民二十年改組,更名為雲南省財政廳印刷局,由港滬增購新機,力加擴充。民國二十五年九月,成立分銷處於昆明市四牌坊,定名五華印刷館。”

由以上的敘述可知,雲南官書局和雲南官印局既無歷史關係,也並非時間上的延續,而其完全是另外一家出版部門,只是到了宣統二年,雲南官書局結業後,其中設備劃撥給了雲南官印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