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外賣月銷萬單,利潤1000元,是作繭自縛,還是欲擒故縱?

打開外賣平臺APP, 隨意定位在一個位置, 按照銷量排行, 你會發現, 在北上廣深和一些二三線城市月銷萬單的比比皆是。

先是滿20減19,

滿10減10等大額滿減, 讓我們看了雲裡霧裡, 不知所為;

然後又是免費吃霸王餐等, 直接把商家嚇暈在路上;

最後是買送、滿贈等活動, 真可謂“不戰而屈竟對之兵”。

.....

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這才符合生意的本質, 那這些外賣商家月利潤連飯錢都不夠, 這種做法是作繭自縛的無知, 還是欲擒故縱的策略?

有人說是“作繭自縛”, 作死的節奏!

▽ 作繭自縛(zuò jiǎn zì fù):原意是蠶吐絲作繭, 把自己裹在裡面, 然後從蟲到蛾。 比喻做了某件事, 結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有人說是欲擒故縱的兵法策略, 很是厲害。

▽ 欲擒故縱(yù qín gù zòng):擒:捉;縱:放。 故意先放開他, 使他放鬆戒備, 充分暴露, 然後再把他捉住。

▽▽▽

【外賣的場景是什麼?】

我們做餐飲的時候不但要注重菜品品質和服務, 更要注意使用者的消費場景。 所謂的消費場景即用戶在用餐的時候整體的用餐體驗。

比如用戶的點餐環節, 外賣和堂食的消費場景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堂食的時候用戶已經確定了在餐廳用餐才會開始點餐;而外賣則不同, 用戶即便進入店鋪仍在進行比價和瞭解店鋪的狀態, 並未最終確定已經選擇該店鋪。

其次, 堂食一般都是多人的聚餐, 點菜是用餐體驗的一個環節, 用戶樂在其中, 相互討論功能表, 社交話題本身就是體驗的一部分。 而外賣則不同, 用戶點餐的時候大部分都在進行某項事宜, 比如工作、睡覺剛醒來等。 點外賣只是為了解決溫飽、還可能有感情的陪伴。

▽▽▽

【外賣歸根到底是在競爭什麼?】

之前在跟小蹄大作的創始人李功福交流的過程中, 他也提到自己的當時在此方面的經歷。 當時在五道口開店的時候,

有個競爭對手也是賣豬蹄的, 就開在自己店鋪斜對面, 一開始的價格策略是比自家要低30%, 2周過後他就慌神了, 因為很多顧客都跑對家去了。

不過在實地去吃了對家的豬蹄之後, 他就不慌了, 因為對家的產品口味實在糟糕至極。

結果可想而知, 1個月後對家停止了促銷, 2個月後, 對家選擇了關門。

產品、流量、包裝、配送,這個一個體系,很難說哪個最強,哪個最弱。

有好產品,沒有曝光,最後依然會名落孫山,有大量的曝光,但是產品簡直垃圾,最終的結果還是不行的。

歸根到底,外賣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體系效率的競爭!解決效率卻要依靠整個體系,不過

毋庸置疑,開店前期,關於流量的競爭,還是非常重要的。

▽▽▽

【接下來剖根問底:他們為何要這麼做?】

1.增加排名加分

所有外賣平臺(美團、餓了麼、百度)設置的滿減活動力度越大,活動階梯越多,排名加分就越多。

所以很多的外賣設置了滿20減18和滿40減39的活動,滿20減19是虛設活動,並不影響客單價,只是為了增加滿減的階梯和力度,騙過排名規則,獲得更高排名加分。

而且當客戶當看到這麼大的滿減力度,你覺得他不會點擊進去店鋪看看究竟嗎?這樣也能有效增加店鋪的訪問轉化率。

問題:排名有了,利潤是不是沒了?

2.開業前期衝量

交易額高低是衡量排名高低權重的很重要的因素。跟堂食店面一樣,有人路過沒人進店,怎麼辦?線上也是一樣的,刺激消費者進店消費進行首次嘗試,為後期的做鋪墊。

問題:銷量有,利潤還剩多少?

3.不景氣的時候聚人氣

“越是生意不好的時候,越要拿出100分的服務,100分的熱情”

同樣的道理,任何時候都有淡旺季節,任何時候都有生意不太好的波動時間。

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樣,在那時那刻,我們需要一場接地氣地勝利對內來鼓舞士氣,對外來刺激消費者來消費。

問題:人氣有了,外賣還掙錢嗎?

答案是少數是掙錢的,多數是賠錢的,最終為了要流量!!!

除了一些外賣商家盲目的學習別人的策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光看別人掙錢,他自己賠錢,很多商家還是有錢可掙的。所以外賣活動的運營,一定要注意一下三大誤區。

▽▽▽

【三大誤區,坑你沒商量】

1.只看其一,不知其二

肯定是策略性組合拳,才能在拳擊場上獲勝,單純的依靠左出擊、右出擊,卻沒有後續的招式,很容易被對方一擊斃命。就像開篇所說小蹄大作和他的競爭對手那樣的結局。

策略:滿減+折扣等組合拳最靠譜

2.一直低價,簡直要死

低價賠錢嗎?不一定!

但是大多數商家的低價策略是賠錢的,特別是在外賣領域。

策略:節日、週期性低價

有時候低價是一種短期聚攏人氣的策略,我們可以選擇週期性(開業之初)、節日性(女神節等)低價,就像雙11一樣,都掙錢嗎?未必,但是都聚攏了大量的消費者。

3.全場低價,你不賠死,誰賠死

“2元,所有的東西都2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2元超市的策略,但是你進到店裡卻發現,2元的很少。不過在外賣商家那裡,有些商家滿20減19,卻沒有後續的組合,導致全場都是低價菜。

策略:特價菜、折扣菜

建議採取單品低價,因為菜品有高利潤、低利潤的,如果把低利潤的再做低價,那你不賠錢,誰賠錢?最好不要。

產品、流量、包裝、配送,這個一個體系,很難說哪個最強,哪個最弱。

有好產品,沒有曝光,最後依然會名落孫山,有大量的曝光,但是產品簡直垃圾,最終的結果還是不行的。

歸根到底,外賣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體系效率的競爭!解決效率卻要依靠整個體系,不過

毋庸置疑,開店前期,關於流量的競爭,還是非常重要的。

▽▽▽

【接下來剖根問底:他們為何要這麼做?】

1.增加排名加分

所有外賣平臺(美團、餓了麼、百度)設置的滿減活動力度越大,活動階梯越多,排名加分就越多。

所以很多的外賣設置了滿20減18和滿40減39的活動,滿20減19是虛設活動,並不影響客單價,只是為了增加滿減的階梯和力度,騙過排名規則,獲得更高排名加分。

而且當客戶當看到這麼大的滿減力度,你覺得他不會點擊進去店鋪看看究竟嗎?這樣也能有效增加店鋪的訪問轉化率。

問題:排名有了,利潤是不是沒了?

2.開業前期衝量

交易額高低是衡量排名高低權重的很重要的因素。跟堂食店面一樣,有人路過沒人進店,怎麼辦?線上也是一樣的,刺激消費者進店消費進行首次嘗試,為後期的做鋪墊。

問題:銷量有,利潤還剩多少?

3.不景氣的時候聚人氣

“越是生意不好的時候,越要拿出100分的服務,100分的熱情”

同樣的道理,任何時候都有淡旺季節,任何時候都有生意不太好的波動時間。

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樣,在那時那刻,我們需要一場接地氣地勝利對內來鼓舞士氣,對外來刺激消費者來消費。

問題:人氣有了,外賣還掙錢嗎?

答案是少數是掙錢的,多數是賠錢的,最終為了要流量!!!

除了一些外賣商家盲目的學習別人的策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光看別人掙錢,他自己賠錢,很多商家還是有錢可掙的。所以外賣活動的運營,一定要注意一下三大誤區。

▽▽▽

【三大誤區,坑你沒商量】

1.只看其一,不知其二

肯定是策略性組合拳,才能在拳擊場上獲勝,單純的依靠左出擊、右出擊,卻沒有後續的招式,很容易被對方一擊斃命。就像開篇所說小蹄大作和他的競爭對手那樣的結局。

策略:滿減+折扣等組合拳最靠譜

2.一直低價,簡直要死

低價賠錢嗎?不一定!

但是大多數商家的低價策略是賠錢的,特別是在外賣領域。

策略:節日、週期性低價

有時候低價是一種短期聚攏人氣的策略,我們可以選擇週期性(開業之初)、節日性(女神節等)低價,就像雙11一樣,都掙錢嗎?未必,但是都聚攏了大量的消費者。

3.全場低價,你不賠死,誰賠死

“2元,所有的東西都2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2元超市的策略,但是你進到店裡卻發現,2元的很少。不過在外賣商家那裡,有些商家滿20減19,卻沒有後續的組合,導致全場都是低價菜。

策略:特價菜、折扣菜

建議採取單品低價,因為菜品有高利潤、低利潤的,如果把低利潤的再做低價,那你不賠錢,誰賠錢?最好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