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要被《神雕俠侶》誤導,歷史上慘烈的襄樊城破前的最後一戰

電視劇《神雕俠侶》襄陽大戰

金庸武俠名著《神雕俠侶》是其“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 著於1959年, 講述到楊過找到小龍女後, 前往襄陽,

楊過以玄鐵劍配合黯然銷魂掌, 于萬軍中殺死蒙古皇帝, 在襄陽即將城破之際解了襄陽十六年的圍困。 這情節完全展示了小說家顛覆歷史的能力, 也寄託了金庸對這場戰爭的情感。

宋末時人周密《齊東野語》還原了歷史上真實而慘烈的第三次宋蒙襄樊之戰的最後時刻:二張援襄。 《宋史.張順傳》及其他文獻的記載應皆源自周密的《齊東野語》。 而這一段“二張援襄”, 作者特意指出他的資訊來源於“此事親得之襄州、順化老卒, 參之眾說, 雖有微異, 而大意則同。 ”

自南宋度宗趙禥鹹淳三年(1267年, 丁卯年)被元軍圍困以來, 到鹹淳九年(1273年)襄陽守將呂文煥舉城出降, 蒙古大軍用了6年時間才攻下樊城、襄陽。

宋度宗像

南宋滅亡的喪鐘響震江南, 在位的南宋皇帝是度宗趙禥, 是南宋的第六位皇帝, 長期沉湎酒色的他終於1274年7月駕崩, 在位長達35年。

蒙古方面, 在蒙哥戰死釣魚臺之戰後, 忽必烈從鄂州前線匆匆北歸奪得蒙古汗位, 穩定內部之後, 即調整了滅宋戰爭的進攻重點改為襄樊, 實現了由川蜀戰場向荊襄戰場的轉變。

京西南路

襄樊之戰, 是南宋與蒙古之間生死存亡的一場戰爭。 襄陽和樊城南北夾漢水互為依存, 跨連荊豫, 控扼南北, 地勢險要, 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也是宋軍抵抗蒙軍的邊陲重鎮。 蒙古大軍于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包圍襄陽。

此時, 南宋任命呂文煥知襄陽府, 兼京西安撫副使。 次年十一月, 為打破蒙軍鹿門、白河之圍, 呂文煥命襄陽守軍進攻蒙軍, 但被蒙古軍隊打敗, 宋軍傷亡慘重。 1269年又圍攻樊城。 但是, 宋廷宰相賈似道卻隱匿不報, 也不派兵增援。 以至襄樊被圍攻了三年, 形勢十分危急。

借用一張網圖, 說明襄樊攻防雙方形勢

降將劉整的滅宋建議

蒙軍的滅宋策略, 大體是曾經在襄陽工作過、後來又在四川工作期間投降蒙元的知瀘州軍州劉整進獻的。 《元史.劉整傳》載:“劉整字武仲, 信陽, 整前鋒, 夜縱驍勇十二人, 渡塹登城, 襲擒其守, 還報。 珙大驚, 以為唐李存孝率十八騎拔洛陽, 今整所將更寡, 而取信陽, 乃書其旗曰賽存孝。 累遷潼川十五軍州安撫使, 知瀘州軍州。 ”中統二年(1261年)夏, 整籍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入附, 投降元朝。

至於劉整投降的原因, 元史認為是劉整是北方人, 在協助守備襄陽時被襄陽守將呂文德猜忌, 後來還被委任為四川制置使來陷害他, 為圖自保而降元。 劉整曾在南宋名將孟珙帳下, 深得真傳。忽必烈授任他為夔府行省兼安撫大使。劉整投降之初,即向忽必烈建議,“宋主弱臣悖,立國一隅,今天啟混一之機。臣願效犬馬勞,先攻襄陽,撤其扞蔽。”向元朝提出滅宋策略,實施對襄陽的戰略包圍。他認為南宋如果“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具體措施是,首先建立陸路據點,作為攻宋的根據地。遣使以玉帶賄賂南宋荊湖制置使呂文德,請求在襄樊城外置榷場,以防止盜賊、保護貨物,呂文德應允。呂文德就是歷史上一個人渣,但是他的弟弟是呂文煥。於是元軍在襄樊東南的鹿門山修築土牆,內建堡壘,建立了包圍襄樊的第一個據點。鹹淳四年(1268年),蒙將阿術在襄樊東南鹿門堡和東北白河城修築堡壘,切斷了援襄宋軍之路。鹹淳五年(1269),三月,宋將張世傑率軍與包圍樊城的蒙軍作戰,又被阿術打敗。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貴率軍救援襄陽,遭到蒙古軍與漢軍的聯合伏擊,兵敗虎尾洲,損失2000餘人,戰艦50艘。

雖說是襄樊名景,但同樣是襄樊之戰涉及的地名

賈似道封鎖襄樊危機消息

襄樊被困三年,但賈似道卻一直對宋度宗封鎖消息,甚至有敢說蒙軍攻宋的就貶被職也有被借故殺掉的。後來,度宗終於在一次臨幸一個宮女時,宮女告訴他襄樊被圍的危急。度宗後來追問賈似道,賈似道仍然隱瞞真相,說:“蒙古兵已經退去,這是誰造的謠?”當得知是宮女告的密,賈似道將那宮女殺了。

電視劇《蟋蟀宰相》賈似道

襄、樊自1267年被圍以來,元兵越來越多。既築好鹿門堡之後,水陸之防日密。又築白河、虎頭及鬼關於中,以梗出入之道。自是孤城困守者凡四五歲,往往扼關隘不克進,皆束手視為棄物。所幸城中有宿儲可堅忍,然所乏鹽、薪、布帛為急。當時,張漢英守樊城,招募善游泳者,置蠟書髮髻中,藏積草下,浮水而出。謂鹿門既築,勢須自荊、郢進援。既至隘口,元軍守兵見積草頗多,鉤致欲為焚爨用,遂為所獲,於是正南方向的江陵、正北方向的鄧州求援之路就斷絕了。

偏宋的反包圍戰

蒙軍從築鹿門堡、修白河城到鹹淳六年(1270年)已經實現戰略上完全包圍襄陽。南宋為打破包圍,實施了反包圍戰和援襄之戰。

鹹淳六年(1270年),李庭芝任京湖制置大使,督師援襄,屢戰不利。而原因是另一名將領殿前副都指揮使範文虎不受李庭芝節制,只聽命于賈似道,牽制束縛了李庭芝的救援行動。

鹹淳六年(1270年)春,呂文煥出兵襄陽,攻打萬山堡,蒙軍誘敵深入,乘宋軍士氣衰退,蒙將張弘范、李庭反擊,宋軍大敗。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揮使範文虎率水軍一路上“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為樂”增援襄陽,蒙軍水陸兩軍迎戰,大敗宋軍,範文虎逃歸。

鹹淳七年(1271年),範文虎再次援襄,都元帥阿術率諸將迎擊,宋軍戰敗,損失戰艦100餘艘。

此時,宋蒙兩軍雖然在襄樊週邊進行了長達3年的爭奪戰,但因蒙軍包圍之勢已經形成,宋軍只好困守襄陽,敗局已定。襄、樊長期被圍斷援,供餉困難。而宋度宗和權相賈似道卻無心援救。

京劇裡大花臉奸相賈似道

二張援襄

鹹淳七年十一月(1271年),蒙古建國號為元,加緊對襄、樊的進攻,並對樊城發動總攻,襄樊之戰正式開始。三月,都元帥阿術、劉整、阿裡海牙率蒙漢軍隊進攻樊城,攻破城廓,增築重圍,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宋軍只好退至內城堅守。四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移駐新郢城(今湖北鐘祥)及均州河口,招募襄陽府(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鐘祥)等地民兵3000余人,於襄陽西北清泥河修寨造船,募民兵,並利用襄陽西北的清泥河以輕舟百艘裝滿兵甲物資。派總管張順(大張都統)、路分鈐轄張貴(軍中號張貴為矮張,小張都統)率領都統制救援襄陽。二張率輕舟百艘,士卒3000及大批物資出發,臨行前張順激勵士卒說:“這次救援襄陽的行動,任務十分艱巨,每個人都要有必死的決心和鬥志,你們當中的有些人並非出於自願,那就趕快離去,不要影響這次救援大事。”當時3000水軍群情振奮,鬥志昂揚,表示堅決完成任務。五月,救援戰鬥開始,二張率舟師在高頭港集結船隊,把船連成方陣,每只船都安裝火槍、火炮,準備強弓勁弩,張貴在前,張順在後,突入元軍重圍。船隊到達磨洪灘,被佈滿江面的蒙軍船艦阻住,無法通過。張貴率軍強攻,將士一鼓作氣,先用強弩射向敵艦,然後用大斧短兵相接,衝破重重封鎖,元軍被殺溺而死者不計其數,又轉戰一百二十余裡,於五月二十五日抵達襄陽,時襄陽被困已有5年之久,激戰中,張順犧牲,“軍中為之短氣”。幾天以後,襄陽軍民在水中得到他的屍體,披甲執弓,怒目圓睜,襄陽軍民懷著沉痛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張順,並立廟祭祀。外援船的到來,極大的鼓舞了襄、樊軍民。但是此後,元軍圍困襄樊益密,水道連鎖數十裡,以大木下撒星樁,真正的水泄不通。

困守孤城,襄陽府城圖

元軍的圍城打援戰術非常成功。週邊形勢越來越嚴峻。

張貴入襄後,也就是鹹淳八年(1272)三月,派人潛回郢州,聯絡郢州的殿帥範文虎,約定南北夾擊,打通襄陽週邊交通線,計畫範文虎率精兵5000駐龍尾洲接應,張貴率軍和範文虎會師。但範文虎卻於會師前兩天“以風雨驚疑”退屯三十裡,而元軍得知消息後,迅速佔領龍尾洲,以逸待勞。

龍尾洲之戰

周密《齊東野語》詳細記載了發生在1271年的龍尾洲之戰。

當張貴按約定日期辭別呂文煥,率兵3000順漢水而下,檢點士兵時,發現少了一名因犯軍令而被鞭笞的親兵,張貴大驚,對士兵們說:“我們的計畫已經洩露,只有迅速出擊,敵人或許還來不及得到消息。”他們果斷地改變了秘密行動,乘夜放炮開船,殺出了重圍。元軍中阿術、劉整得知張貴突圍,派數萬人阻截,把江面堵死。“貴又為無底船百余艘,中立旗幟,各立軍士于兩舷以誘之,敵皆競躍以入,溺死者萬餘,亦昔人未出之奇也”。張貴邊戰邊行,到了鉤林灘,接近龍尾洲,在燈火中遠遠望見龍尾洲方向戰艦如雲,旌旗招展,以為是範文虎接應部隊,舉火曉示,對方船隻見燈火便迎面駛來。等到近前,才發現來船全是元軍,他們先佔領了龍尾洲,以逸待勞。宋元兩軍在龍尾洲展開一場遭遇戰,宋軍因極其疲憊,戰鬥中傷亡過大,張貴力不能支,被元軍俘獲,不屈被害,元軍派4名南宋降卒抬著張貴屍體曉示襄陽城中,迫使呂文煥投降,呂文煥殺掉降卒,把張貴與張順合葬,立雙廟祭祀。從此,襄、樊與外界中斷聯繫。

樊城破陷

元軍為盡快攻下襄樊,於鹹淳八年(1272年)秋採取了分割圍攻戰術。元將阿裡海牙認為:“襄陽之有樊城,猶齒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則襄陽可不攻而得。”為切斷襄陽的援助,元軍對樊城發起總攻。鹹淳九年(1273年)正月,元軍分別從東北、西南方向進攻樊城,忽必烈又派遣回回炮匠至前線,造炮攻城。元軍燒毀了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江上浮橋,使襄陽城中援兵無法救援,樊城完全孤立了。劉整率戰艦抵達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開樊城西南角,進入城內。南宋守將右武大夫、馬軍統制牛富,“城降之際,傷重不能步,乃就戰樓,觸柱數四,投身火中而死”,偏將王福赴火自焚,樊城陷落。

回回炮

樊城失陷後,襄陽形勢更加危急。呂文煥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終無援兵。襄陽城中軍民拆屋作柴燒,陷入既無力固守,又沒有援兵的絕境。

鹹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裡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陽,炮轟襄陽城樓,城中軍民人心動搖,將領紛紛出城投降。元軍在攻城的同時,又對呂文煥勸降,呂文煥感到孤立無援,遂舉城投降元朝。《齊東野語》如是記載:“明年正月十三日樊城破,三月十八日,襄陽降,此天意,非人力也。” “有武功大夫范大順者,與順、貴同入襄。及襄城降,仰天大呼曰:‘好漢誰肯降?便死也做忠義鬼。’就所守地分自縊而死。”

襄樊戰爭後話

元軍破襄陽、樊城,忽必烈強令徵兵十萬,於郢州造戰艦800艘,並命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平章政事阿術等率領主力,自襄陽順漢水入長江,直趨臨安 (今杭州)。並告誡伯顏勿妄殺,以爭取人心。

襄樊城破消息傳至臨安,賈似道假裝率軍出征,膽小無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賈似道,不讓他出征。

鹹淳十年(1274年),張世傑率軍於郢州(今湖北鐘祥)阻截元軍南進的作戰。南宋滅亡進入倒計時。

只有抱皇帝投水而死的張世傑,歷史就是這樣

深得真傳。忽必烈授任他為夔府行省兼安撫大使。劉整投降之初,即向忽必烈建議,“宋主弱臣悖,立國一隅,今天啟混一之機。臣願效犬馬勞,先攻襄陽,撤其扞蔽。”向元朝提出滅宋策略,實施對襄陽的戰略包圍。他認為南宋如果“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具體措施是,首先建立陸路據點,作為攻宋的根據地。遣使以玉帶賄賂南宋荊湖制置使呂文德,請求在襄樊城外置榷場,以防止盜賊、保護貨物,呂文德應允。呂文德就是歷史上一個人渣,但是他的弟弟是呂文煥。於是元軍在襄樊東南的鹿門山修築土牆,內建堡壘,建立了包圍襄樊的第一個據點。鹹淳四年(1268年),蒙將阿術在襄樊東南鹿門堡和東北白河城修築堡壘,切斷了援襄宋軍之路。鹹淳五年(1269),三月,宋將張世傑率軍與包圍樊城的蒙軍作戰,又被阿術打敗。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貴率軍救援襄陽,遭到蒙古軍與漢軍的聯合伏擊,兵敗虎尾洲,損失2000餘人,戰艦50艘。

雖說是襄樊名景,但同樣是襄樊之戰涉及的地名

賈似道封鎖襄樊危機消息

襄樊被困三年,但賈似道卻一直對宋度宗封鎖消息,甚至有敢說蒙軍攻宋的就貶被職也有被借故殺掉的。後來,度宗終於在一次臨幸一個宮女時,宮女告訴他襄樊被圍的危急。度宗後來追問賈似道,賈似道仍然隱瞞真相,說:“蒙古兵已經退去,這是誰造的謠?”當得知是宮女告的密,賈似道將那宮女殺了。

電視劇《蟋蟀宰相》賈似道

襄、樊自1267年被圍以來,元兵越來越多。既築好鹿門堡之後,水陸之防日密。又築白河、虎頭及鬼關於中,以梗出入之道。自是孤城困守者凡四五歲,往往扼關隘不克進,皆束手視為棄物。所幸城中有宿儲可堅忍,然所乏鹽、薪、布帛為急。當時,張漢英守樊城,招募善游泳者,置蠟書髮髻中,藏積草下,浮水而出。謂鹿門既築,勢須自荊、郢進援。既至隘口,元軍守兵見積草頗多,鉤致欲為焚爨用,遂為所獲,於是正南方向的江陵、正北方向的鄧州求援之路就斷絕了。

偏宋的反包圍戰

蒙軍從築鹿門堡、修白河城到鹹淳六年(1270年)已經實現戰略上完全包圍襄陽。南宋為打破包圍,實施了反包圍戰和援襄之戰。

鹹淳六年(1270年),李庭芝任京湖制置大使,督師援襄,屢戰不利。而原因是另一名將領殿前副都指揮使範文虎不受李庭芝節制,只聽命于賈似道,牽制束縛了李庭芝的救援行動。

鹹淳六年(1270年)春,呂文煥出兵襄陽,攻打萬山堡,蒙軍誘敵深入,乘宋軍士氣衰退,蒙將張弘范、李庭反擊,宋軍大敗。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揮使範文虎率水軍一路上“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為樂”增援襄陽,蒙軍水陸兩軍迎戰,大敗宋軍,範文虎逃歸。

鹹淳七年(1271年),範文虎再次援襄,都元帥阿術率諸將迎擊,宋軍戰敗,損失戰艦100餘艘。

此時,宋蒙兩軍雖然在襄樊週邊進行了長達3年的爭奪戰,但因蒙軍包圍之勢已經形成,宋軍只好困守襄陽,敗局已定。襄、樊長期被圍斷援,供餉困難。而宋度宗和權相賈似道卻無心援救。

京劇裡大花臉奸相賈似道

二張援襄

鹹淳七年十一月(1271年),蒙古建國號為元,加緊對襄、樊的進攻,並對樊城發動總攻,襄樊之戰正式開始。三月,都元帥阿術、劉整、阿裡海牙率蒙漢軍隊進攻樊城,攻破城廓,增築重圍,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宋軍只好退至內城堅守。四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移駐新郢城(今湖北鐘祥)及均州河口,招募襄陽府(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鐘祥)等地民兵3000余人,於襄陽西北清泥河修寨造船,募民兵,並利用襄陽西北的清泥河以輕舟百艘裝滿兵甲物資。派總管張順(大張都統)、路分鈐轄張貴(軍中號張貴為矮張,小張都統)率領都統制救援襄陽。二張率輕舟百艘,士卒3000及大批物資出發,臨行前張順激勵士卒說:“這次救援襄陽的行動,任務十分艱巨,每個人都要有必死的決心和鬥志,你們當中的有些人並非出於自願,那就趕快離去,不要影響這次救援大事。”當時3000水軍群情振奮,鬥志昂揚,表示堅決完成任務。五月,救援戰鬥開始,二張率舟師在高頭港集結船隊,把船連成方陣,每只船都安裝火槍、火炮,準備強弓勁弩,張貴在前,張順在後,突入元軍重圍。船隊到達磨洪灘,被佈滿江面的蒙軍船艦阻住,無法通過。張貴率軍強攻,將士一鼓作氣,先用強弩射向敵艦,然後用大斧短兵相接,衝破重重封鎖,元軍被殺溺而死者不計其數,又轉戰一百二十余裡,於五月二十五日抵達襄陽,時襄陽被困已有5年之久,激戰中,張順犧牲,“軍中為之短氣”。幾天以後,襄陽軍民在水中得到他的屍體,披甲執弓,怒目圓睜,襄陽軍民懷著沉痛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張順,並立廟祭祀。外援船的到來,極大的鼓舞了襄、樊軍民。但是此後,元軍圍困襄樊益密,水道連鎖數十裡,以大木下撒星樁,真正的水泄不通。

困守孤城,襄陽府城圖

元軍的圍城打援戰術非常成功。週邊形勢越來越嚴峻。

張貴入襄後,也就是鹹淳八年(1272)三月,派人潛回郢州,聯絡郢州的殿帥範文虎,約定南北夾擊,打通襄陽週邊交通線,計畫範文虎率精兵5000駐龍尾洲接應,張貴率軍和範文虎會師。但範文虎卻於會師前兩天“以風雨驚疑”退屯三十裡,而元軍得知消息後,迅速佔領龍尾洲,以逸待勞。

龍尾洲之戰

周密《齊東野語》詳細記載了發生在1271年的龍尾洲之戰。

當張貴按約定日期辭別呂文煥,率兵3000順漢水而下,檢點士兵時,發現少了一名因犯軍令而被鞭笞的親兵,張貴大驚,對士兵們說:“我們的計畫已經洩露,只有迅速出擊,敵人或許還來不及得到消息。”他們果斷地改變了秘密行動,乘夜放炮開船,殺出了重圍。元軍中阿術、劉整得知張貴突圍,派數萬人阻截,把江面堵死。“貴又為無底船百余艘,中立旗幟,各立軍士于兩舷以誘之,敵皆競躍以入,溺死者萬餘,亦昔人未出之奇也”。張貴邊戰邊行,到了鉤林灘,接近龍尾洲,在燈火中遠遠望見龍尾洲方向戰艦如雲,旌旗招展,以為是範文虎接應部隊,舉火曉示,對方船隻見燈火便迎面駛來。等到近前,才發現來船全是元軍,他們先佔領了龍尾洲,以逸待勞。宋元兩軍在龍尾洲展開一場遭遇戰,宋軍因極其疲憊,戰鬥中傷亡過大,張貴力不能支,被元軍俘獲,不屈被害,元軍派4名南宋降卒抬著張貴屍體曉示襄陽城中,迫使呂文煥投降,呂文煥殺掉降卒,把張貴與張順合葬,立雙廟祭祀。從此,襄、樊與外界中斷聯繫。

樊城破陷

元軍為盡快攻下襄樊,於鹹淳八年(1272年)秋採取了分割圍攻戰術。元將阿裡海牙認為:“襄陽之有樊城,猶齒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則襄陽可不攻而得。”為切斷襄陽的援助,元軍對樊城發起總攻。鹹淳九年(1273年)正月,元軍分別從東北、西南方向進攻樊城,忽必烈又派遣回回炮匠至前線,造炮攻城。元軍燒毀了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江上浮橋,使襄陽城中援兵無法救援,樊城完全孤立了。劉整率戰艦抵達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開樊城西南角,進入城內。南宋守將右武大夫、馬軍統制牛富,“城降之際,傷重不能步,乃就戰樓,觸柱數四,投身火中而死”,偏將王福赴火自焚,樊城陷落。

回回炮

樊城失陷後,襄陽形勢更加危急。呂文煥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終無援兵。襄陽城中軍民拆屋作柴燒,陷入既無力固守,又沒有援兵的絕境。

鹹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裡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陽,炮轟襄陽城樓,城中軍民人心動搖,將領紛紛出城投降。元軍在攻城的同時,又對呂文煥勸降,呂文煥感到孤立無援,遂舉城投降元朝。《齊東野語》如是記載:“明年正月十三日樊城破,三月十八日,襄陽降,此天意,非人力也。” “有武功大夫范大順者,與順、貴同入襄。及襄城降,仰天大呼曰:‘好漢誰肯降?便死也做忠義鬼。’就所守地分自縊而死。”

襄樊戰爭後話

元軍破襄陽、樊城,忽必烈強令徵兵十萬,於郢州造戰艦800艘,並命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平章政事阿術等率領主力,自襄陽順漢水入長江,直趨臨安 (今杭州)。並告誡伯顏勿妄殺,以爭取人心。

襄樊城破消息傳至臨安,賈似道假裝率軍出征,膽小無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賈似道,不讓他出征。

鹹淳十年(1274年),張世傑率軍於郢州(今湖北鐘祥)阻截元軍南進的作戰。南宋滅亡進入倒計時。

只有抱皇帝投水而死的張世傑,歷史就是這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