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面對女兒的憤怒,我只做了這一件事!

三歲的女兒上上七月份入幼稚園, 一直以來表現良好, 幾乎不需要我費心。

然而近段時間, 她突然反常起來, 起初是在不能滿足她的要求或者我提出她哪些方面做的不好時, 她會毫不猶豫的一巴掌打過來, 剛開始我並未在意, 只是告訴她這樣做不對, 並讓她自己站在某處冷靜。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月或許時間還要長一點, 她表現出更大的反抗來, 不管我們說什麼問她什麼, 她都回答, ‘不, 我偏不, 我就不, 我偏不告訴你, 我就不去……’等等, 反抗意識特別的強烈。

我跟幼稚園的老師溝通了下, 老師說她在幼稚園表現都很正常,

沒有任何打人等等之類的跡象, 但在我帶她和同學一起出去玩的時候, 我發現她特別容易生氣, 雖然並不打人, 但一言不合就嚷著, “我也不和你玩了, 我永遠都不是你的朋友了。 ”小朋友再跟她道歉找她玩, 她都不肯原諒他們。

我不在的時候, 我不知道她是怎麼處理的, 我在場的時候, 她會突然跑過來打我, 仿佛只有這樣才能發洩她心裡的怒氣。

每當我無意間表揚小朋友的時候, 她就會很激動, 強烈要求我不能誇獎別的孩子, 只能說她好。

當我發現這些時候, 我感到很震驚, 好像就在一瞬間, 女兒所有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我有些著急, 再次同老師溝通, 老師依舊說孩子表現一切正常, 但我知道,

她或許在學校壓抑了自己的想法, 她心裡肯定是遇到了什麼事, 不然她不會如此。

我試著同她溝通, 比如當她做錯時, 比如當她與同學發生矛盾時, 比如打媽媽這件事, 效果並不好, 她要麼轉移話題要麼情緒激動, 根本不能順利進行。

這個時候, 我知道不光是孩子出了問題, 我們作為父母肯定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只是我們還不自知而已。

於是,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 把我所有的育兒書簡略過了一遍, 其中幾本我又仔細了看了一遍, 找到許多類似的情況。

一、《父母效能手冊》

以前看這本書的時候, 我收益最多的是接受性語言的表達, 如何聽孩子才更願意說?如何運用技巧鍛煉平時與孩子說話時, 能多說一些讓孩子容易接受的話, 剛開始雖然覺得有些刻意有些為難, 但時間長了, 這種鍛煉會自然而然成為順其自然。

1、用非語言方式表達接受:比如當孩子想告訴你什麼事的時候, 你可以蹲下看著她的眼或者把她拉到懷裡, 表示你願意聽她說。

2、用不干涉的方式表達接受:比如孩子在做某項活動,

家長不表示干涉, 那她就認為是被允許的。

3、用被動傾聽來表示接受【如果你不知道說什麼, 那就保持沉默, 用哦或者嗯來回答, 但你的神情要是認真的, 要讓孩子感到你是在很認真的聽, 而不是敷衍】

4、以語言方式表示接受: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敲門磚, 比如, 給我講講, 我想聽聽。 那我們來聊一下吧。

5、問題的歸屬: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屬於孩子的問題, 還是屬於家長的呢?如果是孩子問題, 那就只做聽眾,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是家長的, 那就找到自己的問題。

我再次去看這些技巧以及其中的事例, 意識到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問題。

比如, 一天, 女兒回來, “媽媽, 我不想和苗苗玩了。 ”

我:“為什麼?你們今天鬧矛盾了嗎?”

女兒:她不聽話, 到處扔玩具。

我:那你可以告訴苗苗, 玩具到處扔, 下次玩的時候就找不到了。

女兒:我不想和她玩了。

我:你們不是好朋友嗎?她那天還給你吃零食了。

女兒好像很生氣:我不要她的零食了, 媽媽, 我不想和她玩了。

我聽到她跟我說這些事的時候, 並沒有理解她當時的情緒, 而是想法設法的想讓她跟苗苗和好, 還提醒她苗苗對她很好, 她就應該跟苗苗玩。

結果女兒越來越生氣。

二、《正面管教3-6歲》

當孩子們不尊重甚至打大人時

1、決定你要做什麼

2、和善而堅定的抓住孩子

3、說出你的感受

4、運用積極的暫停

5、問啟發式問題

6、提供有限制的選擇

這些是我原來就看過並做了標記的, 因為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有類似的問題, 比如一不如意就順手打老人一下, 經常見到,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女兒是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卻沒想到不但出現了,還特別的強烈。

女兒第一次打我的時候,我專門去看了這一章,然後開始訓練。

我抓住她的手,語氣儘量平和,“你這樣打媽媽,媽媽很疼,而且媽媽也會很生氣,媽媽不希望你這樣,你想做什麼想要什麼,你可以告訴媽媽,但是不能打媽媽。”

因為我抓住了她的手,她很著急,根本不聽我在說什麼,轉而用還可以動的嘴來咬我,那時,我真是太震驚了。

直到最後她不能動彈哇哇大哭起來,我又帶她去固定的地方冷靜,結果可想而知,她哭的嗷嗷叫,死活也不可呆在那裡,最後演變成了我們的權力之爭。

再往後,我選擇離開她,可她死死的抱著我的腿不讓我動,還拼命使勁的打我,好像怒氣更大了。

再往後,我直接用被子把我蒙起來,告訴她,“她一打我,我立馬就會消失。”

她依舊哭的哇哇叫,最後都會給我道歉,但我知道她是害怕看不到我才會道歉,下一次她依舊會打我。

這一次我再去讀這一段,發現了我自己的問題,她打我,一、是她當時的壞情緒突然上來,她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第一反應就是要打,發洩出來。二、她知道打我是不對的,她很害怕,擔心我會懲罰她,我會讓她獨自冷靜甚至我會消失。三、在她意識裡,打媽媽的都不是好孩子,她不是好孩子了,媽媽不喜歡壞孩子,她很傷心很生氣,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三、《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

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最大,作者雲香在我看來是沒有多大名氣的育兒專家,當時買這本書也是因為湊單,看到銷售量不錯就買回來了,卻沒想到是一本讓我看了又看的書。

她並沒有說多少教育的理念,只是如實寫了孩子豆豆的日常生活,正是在這些日常生活裡,她把各種育兒理念融匯其中,並根據孩子的性格,生活環境以及自己的條件來選擇哪些是適合孩子的哪些是不適合的。

育兒書有千千萬,育兒理念也有很多種,但沒有哪一種敢說絕對適合所有孩子的,我們也只能在不斷的摸索與嘗試裡選擇對孩子有利的。

這一次我著重看的是對孩子的表揚,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表揚的太多甚至過剩,經常聽到有人說你真棒你真厲害,可是孩子未必知道她到底哪裡做的好。

發自內心的給予具體而清晰的表揚,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我仔細想了想,雖然我早就告訴自己不做無目的的表揚,但我平時還是說了很多你真棒你真厲害之類的話。

另外我突然想起來,女兒的幼稚園最近老是出了一種新的表揚和批評的方法。

當一個孩子做的好的時候。

老師會說,“我表揚!”

孩子們會接著問,“表揚誰?”

老師回答“XXX”

然後孩子們接著說,“XXX,你真棒!”

如果有孩子做的不好犯錯的時候

老師就會說,“我批評!”

孩子們:“批評誰?”

老師:“XXX”

孩子們:“XXX,請注意!”

女兒回來的時候,會說起這些,所以我們在家裡也玩起這樣的遊戲來,結果女兒就特別討厭我們說批評的字樣,只要有誰一開頭,她就嗷嗷大叫!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就開始整理對策,列了幾條,然後發給親子關係的老師看,希望得到某些建議。

老師的建議很中肯,說我寫的基本很正確,只是在最後又加了一條:不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任何時候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把她同別人比較,不當著孩子的面刻意去誇獎另一個孩子。

這樣我的舉措就變成了六條:

1、減少你真棒你真厲害之類的表揚,只說具體的清晰的事實。堅決杜絕再說‘我表揚,我批評’這樣的話題。

2、即使看到不滿意的地方,不做威脅,不表現出生氣來,即使批評也要平靜的告訴她應該怎麼做。比如,你再不穿鞋,咱們就不出去玩了等等威脅的話語。

3、不做任何討價還價的答應合理要求。比如孩子說,媽媽,我想看會電視,你本來是要答應的,但轉念一想又說,看電視可以,但是你看完電視必須把XXX做完。如果不想讓他看就直接拒絕,不要附帶別的條件。

4、觀察孩子好的變化方向。比如她雖然壞情緒爆發,但她能堅持每晚自己刷牙洗臉,父母不能一味的關注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這會給孩子和家長都帶來焦慮,原本是一個時期的叛逆,說不定會被強化成事實。

5、當孩子壞情緒爆發時,轉移注意力,不做權力之爭。比如女兒打了我,我非要她馬上道歉,不道歉就怎麼怎麼……結果雖然女兒道歉了,但其實並沒有做到心服口服,她只是被逼而已。

6、不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任何時候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把她同別人比較,不當著孩子的面刻意去誇獎另一個孩子。

做完了這些,我覺得心裡輕鬆了很多,然後和先生溝通,讓他一一看過,並給他詳細做了介紹,他表示很贊同我的看法,並讓我監督他儘量不發火。

女兒又一次做錯事,最直接的反應張口就來,“打你。”

說完之後手抬起來,但看我並沒有生氣,只是轉頭看別的地方去了,她馬上小聲的說了句,“不打你。”,好像還有點尷尬的把手放下去了。

那一刻,我高興壞了,再往後,一次比一次好,她說打你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再也沒動手打過我。

當她做錯事的時候,我避免說她你這樣是錯的不對的,我只是說,這樣做更好,你看看是不是。或者說,我覺得這樣才是對的,你覺得呢?

在這些所有的舉措進行之前,還有一項更至關重要的,那就是耐心和微笑。

我專門試探過,當她做錯事的時候,我故意板著臉說,不對。

她馬上就不高興了,“你才不對。”

我馬上收起怒容來,佯裝想了想,笑笑,“你看看,這樣對不對?”

她也會跟著緩和,然後接受我的建議。

很多媽媽曾經跟我說,那是對你女兒可以,對我家孩子就不行了,太皮太難管,那些育兒什麼的都白搭,我可不敢跟著書上學。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其實都很想告訴她,並不是要跟著書上學育兒,還是要從書中找到我們自己哪裡做得不對,我們可以怎麼做才會更好一點。

而且不管什麼辦法,如果只是試一試,而不去堅持,相信也是看不到效果的。

育兒書,不但要看、要吸收精華、還要不斷嘗試,然後一直堅持!

經常見到,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女兒是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卻沒想到不但出現了,還特別的強烈。

女兒第一次打我的時候,我專門去看了這一章,然後開始訓練。

我抓住她的手,語氣儘量平和,“你這樣打媽媽,媽媽很疼,而且媽媽也會很生氣,媽媽不希望你這樣,你想做什麼想要什麼,你可以告訴媽媽,但是不能打媽媽。”

因為我抓住了她的手,她很著急,根本不聽我在說什麼,轉而用還可以動的嘴來咬我,那時,我真是太震驚了。

直到最後她不能動彈哇哇大哭起來,我又帶她去固定的地方冷靜,結果可想而知,她哭的嗷嗷叫,死活也不可呆在那裡,最後演變成了我們的權力之爭。

再往後,我選擇離開她,可她死死的抱著我的腿不讓我動,還拼命使勁的打我,好像怒氣更大了。

再往後,我直接用被子把我蒙起來,告訴她,“她一打我,我立馬就會消失。”

她依舊哭的哇哇叫,最後都會給我道歉,但我知道她是害怕看不到我才會道歉,下一次她依舊會打我。

這一次我再去讀這一段,發現了我自己的問題,她打我,一、是她當時的壞情緒突然上來,她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第一反應就是要打,發洩出來。二、她知道打我是不對的,她很害怕,擔心我會懲罰她,我會讓她獨自冷靜甚至我會消失。三、在她意識裡,打媽媽的都不是好孩子,她不是好孩子了,媽媽不喜歡壞孩子,她很傷心很生氣,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三、《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

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最大,作者雲香在我看來是沒有多大名氣的育兒專家,當時買這本書也是因為湊單,看到銷售量不錯就買回來了,卻沒想到是一本讓我看了又看的書。

她並沒有說多少教育的理念,只是如實寫了孩子豆豆的日常生活,正是在這些日常生活裡,她把各種育兒理念融匯其中,並根據孩子的性格,生活環境以及自己的條件來選擇哪些是適合孩子的哪些是不適合的。

育兒書有千千萬,育兒理念也有很多種,但沒有哪一種敢說絕對適合所有孩子的,我們也只能在不斷的摸索與嘗試裡選擇對孩子有利的。

這一次我著重看的是對孩子的表揚,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表揚的太多甚至過剩,經常聽到有人說你真棒你真厲害,可是孩子未必知道她到底哪裡做的好。

發自內心的給予具體而清晰的表揚,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我仔細想了想,雖然我早就告訴自己不做無目的的表揚,但我平時還是說了很多你真棒你真厲害之類的話。

另外我突然想起來,女兒的幼稚園最近老是出了一種新的表揚和批評的方法。

當一個孩子做的好的時候。

老師會說,“我表揚!”

孩子們會接著問,“表揚誰?”

老師回答“XXX”

然後孩子們接著說,“XXX,你真棒!”

如果有孩子做的不好犯錯的時候

老師就會說,“我批評!”

孩子們:“批評誰?”

老師:“XXX”

孩子們:“XXX,請注意!”

女兒回來的時候,會說起這些,所以我們在家裡也玩起這樣的遊戲來,結果女兒就特別討厭我們說批評的字樣,只要有誰一開頭,她就嗷嗷大叫!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就開始整理對策,列了幾條,然後發給親子關係的老師看,希望得到某些建議。

老師的建議很中肯,說我寫的基本很正確,只是在最後又加了一條:不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任何時候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把她同別人比較,不當著孩子的面刻意去誇獎另一個孩子。

這樣我的舉措就變成了六條:

1、減少你真棒你真厲害之類的表揚,只說具體的清晰的事實。堅決杜絕再說‘我表揚,我批評’這樣的話題。

2、即使看到不滿意的地方,不做威脅,不表現出生氣來,即使批評也要平靜的告訴她應該怎麼做。比如,你再不穿鞋,咱們就不出去玩了等等威脅的話語。

3、不做任何討價還價的答應合理要求。比如孩子說,媽媽,我想看會電視,你本來是要答應的,但轉念一想又說,看電視可以,但是你看完電視必須把XXX做完。如果不想讓他看就直接拒絕,不要附帶別的條件。

4、觀察孩子好的變化方向。比如她雖然壞情緒爆發,但她能堅持每晚自己刷牙洗臉,父母不能一味的關注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這會給孩子和家長都帶來焦慮,原本是一個時期的叛逆,說不定會被強化成事實。

5、當孩子壞情緒爆發時,轉移注意力,不做權力之爭。比如女兒打了我,我非要她馬上道歉,不道歉就怎麼怎麼……結果雖然女兒道歉了,但其實並沒有做到心服口服,她只是被逼而已。

6、不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任何時候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把她同別人比較,不當著孩子的面刻意去誇獎另一個孩子。

做完了這些,我覺得心裡輕鬆了很多,然後和先生溝通,讓他一一看過,並給他詳細做了介紹,他表示很贊同我的看法,並讓我監督他儘量不發火。

女兒又一次做錯事,最直接的反應張口就來,“打你。”

說完之後手抬起來,但看我並沒有生氣,只是轉頭看別的地方去了,她馬上小聲的說了句,“不打你。”,好像還有點尷尬的把手放下去了。

那一刻,我高興壞了,再往後,一次比一次好,她說打你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再也沒動手打過我。

當她做錯事的時候,我避免說她你這樣是錯的不對的,我只是說,這樣做更好,你看看是不是。或者說,我覺得這樣才是對的,你覺得呢?

在這些所有的舉措進行之前,還有一項更至關重要的,那就是耐心和微笑。

我專門試探過,當她做錯事的時候,我故意板著臉說,不對。

她馬上就不高興了,“你才不對。”

我馬上收起怒容來,佯裝想了想,笑笑,“你看看,這樣對不對?”

她也會跟著緩和,然後接受我的建議。

很多媽媽曾經跟我說,那是對你女兒可以,對我家孩子就不行了,太皮太難管,那些育兒什麼的都白搭,我可不敢跟著書上學。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其實都很想告訴她,並不是要跟著書上學育兒,還是要從書中找到我們自己哪裡做得不對,我們可以怎麼做才會更好一點。

而且不管什麼辦法,如果只是試一試,而不去堅持,相信也是看不到效果的。

育兒書,不但要看、要吸收精華、還要不斷嘗試,然後一直堅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