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非遺節川南聚焦 內江、自貢展館撩動觀眾熱情

中國網成都6月15日訊(陳金霞)本屆國際非遺節上, 四川非遺博覽園西城事廣場中的四川各地展館可謂是爭奇鬥豔, 令遊客應接不暇。 其中一些小的展館也獨具特色, 今天記者主要走訪了來自川南地區的內江館和自貢館。

內江展館以“大千故里, 美麗內江”為主題, 展區包括視頻宣傳、非遺產品銷售區、走廊文化展。

“守護遺產, 留住記憶”, 展館通過輪回播放內江非遺主題宣傳片, 將內江市重點非遺專案及傳承人展現給遊客。 據介紹, 內江市非遺項目眾多, 以文藝表演類為主, 如資中杖頭木偶戲、資陽河川劇藝術、資中葉脈畫、峨眉盤破門武術、石坪山歌、越溪牛燈舞、雙鳳龍、沱江船工號子。

通過視頻展示, 讓不少遊客感受到了內江非遺項目的神奇和美麗。

除了參觀, 內江展區也為遊客提供了購買服務, 主要展銷資中木偶、隆昌夏布、黃氏吹糖人、隆昌土陶、周蘿蔔醬菜、內江蜜餞等各色小吃及工藝品。 其中, 黃氏吹糖人色彩鮮豔、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引來遊客的圍觀欣賞。 手藝人稱, 小小的糖人不僅可以製作成動物、植物形象, 還可表達各種民間傳說和故事, 具有很強的民俗色彩和文化內涵。

黃氏吹糖人 石秀 攝

在隆昌土陶製作工藝展區, 記者看到手藝人正在製作泥坯, 有趣的是, 這位手藝人並沒有“安分”地做自己的陶缸, 而是拿了一本安嶽石刻的作品, 試圖用泥坯塑造出廣漢興隆寺的建築物。 當手藝人將一個個泥坯疊坐在一起時, 確有建築之型, 極具觀賞美感。

此外, 精緻的隆昌夏布工藝品也受到了諸多女性遊客的青睞。 夏布既可以進行書畫創作, 製成年畫、裝飾畫等工藝美術品,

又可編織成團扇、香囊、門簾、箱包、燈具、絲麻台屏等日常用品, 可謂欣賞、實用兩不誤。 據悉, 夏布用苧麻手工編織而成, 織造需要經過傳統的十三道工序, 因苧麻獨特的屬性, 使其具有極強的思維表現力。

夏布燈具 石秀 攝

內江館雖小, 但其非遺項目並不少。

獨特的地理位置, 源遠流長的文化背景, 形成了內江濃郁的沱江風情和人文特色, 留下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 內江擁有各級非遺專案共130餘個, 代表性傳承人50多人。 從這些陳列的非遺產品中, 不難發現內江人的辛勤與智慧。

隨後, 記者來到了自貢展館。 該館主要以圖文形式向市民介紹了自貢井鹽、自貢紮染、自貢燈會、自貢龔扇等傳統工藝, 並現場展示展銷自貢剪紙和富順手工微刻技藝。

自貢館 石秀 攝

在富順手工微刻技藝展櫃前, 記者看到一老一少的兩位女手藝人正在進行精心的微刻和篆刻。 據年長的手藝人介紹, 自己是一名教師, 退休後就開始從事微刻, 如今已做了二十多年。 微刻出來的作品按照字數和石材收費, 一般一塊100字左右的印章, 微刻加篆刻要300元。 另一位年輕的手藝人則說, 比起篆刻, 微刻更加來之不易, 即使戴上放大鏡也頗具挑戰, 因此, 傳承人主要依賴的是刻字經驗和感覺。

微刻作品 陳金霞 攝

對纂刻作品感興趣的多為一些男性遊客,記者看到,現場多名遊客積極向手藝人詢價,並定制了屬於自己的印章。

微刻作品 陳金霞 攝

對纂刻作品感興趣的多為一些男性遊客,記者看到,現場多名遊客積極向手藝人詢價,並定制了屬於自己的印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