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西晉中歷史由來

晉中是山西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 位於山西省中部, 東依太行山, 西臨汾河, 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 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 東北與陽泉市相連, 西南與呂梁市接壤, 是山西省的鐵路、公路樞紐之一, 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古老而活躍的現代化城市。

晉中市下轄1個市轄區、9個縣, 代管1個縣級市, 市政府駐榆次區。

晉中是太原經濟圈核心城市, 2017年晉中市區(榆次)被列入太原市區規劃範圍。

晉中是晉商故里, 縱橫商界600年, 曾經創造過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 西方學者把山西商人同猶太商人相媲美。 晉中還是中國最美休閒度假旅遊城市。

平遙古城

據考古發現, 在距今約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已有人類活動。

商代(約前17世紀—前11世紀)後期, 出現城邑。

春秋(前770—前476)時期, 境內設有祁(屬今祁縣)、鄔(屬今介休)、塗水(屬今榆次)、馬首(屬今壽陽)4縣, 為晉國統領;東部有白狄族所建肥國(屬今昔陽)。

戰國(前475—前221)時, 全境分別為韓、趙、魏三國所據有。

秦(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時, 境地屬太原郡和上黨郡管轄。 東漢時, 在今昔陽置樂平郡, 始有縣以上的郡一級建置, 全境分屬太原、上党、樂平3郡。

三國(220年-280年)時歸魏並州統轄, 為太原、上黨、西河、樂平4郡所領。 北魏統一北方後, 改屬並州太原郡、鄉郡(初治今榆社縣社城鎮, 後遷今武鄉縣故縣鎮)、樂平郡、上黨郡和汾州西河郡(治今吉縣)。 此後相繼屬於東魏、北齊。

介休綿山

隋(581年-618年)初廢郡設州, 改屬並、介、韓、遼(開皇十六年設, 治今昔陽)、呂5州。 後廢州複郡, 屬太原、西河(介州改)2郡。 不久, 又改屬太原、介休、霍山3郡。

唐代(618年-907年)建置變化頻繁, 境地由並、介、呂、韓、太、遼、榆、受、箕、汾、儀等州及太原府相繼領屬, 至883年(中和三年)定型為太原府和汾、遼2州統領。 其中榆次、太谷、祁縣、壽陽屬太原府, 平遙、介休、靈石多屬汾州府, 樂平、和順、榆社屬遼州。

北宋(960—1127年)時期, 境地屬河東路太原府、汾州、遼州、平定軍管轄。 宋金南北對峙期間, 屬於金。

元代(1271年—1368年), 分屬冀甯路和晉甯路。

明清兩代, 分屬於太原、汾州、平陽3府和遼、平定、霍州3個直隸州。

民國初期, 全境分屬冀寧道和河東道。 1927年(民國16年), 廢除道制, 直屬山西省督軍府(後改山西省政府、山西綏靖公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 晉中境內各縣抗日民主政府相繼成立, 分屬於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邊區政府管轄。 1948年7月, 晉中全境獲得解放, 各縣暫歸華北區太行一專區、太嶽一專區和晉中(旋改稱太原)一、三專區管轄。

1949年9月, 山西省人民政府設立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為省政府派出機構。 從此, 晉中開始成為一個統一的行政區域, 稱榆次專區。

1950年8月, 改稱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區專員公署。 1955年2月, 更名山西省榆次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 改名晉中專員公署, 俗稱晉中專區。

1968年9月, 成立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5月, 改設晉中地區行政公署, 仍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1999年9月24日, 國務院批准撤銷晉中地區, 設立地級晉中市, 下轄的榆次市改為榆次區。 2000年10月, 晉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