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不愛打招呼,可不止內向這麼簡單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朵媽的好朋友——陳昌玥老師。

陳昌玥老師是朵媽的中學同學兼好友。 她在幼教事業上辛勤耕耘了十多年, 是中國福利會學前教育課程的編寫者之一, 曾多次參與中國教育電視臺幼教欄目的拍攝, 在《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等著名期刊上發表文章百餘篇。

她將為我們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寶貴的實踐經驗, 朵媽和大家排排坐, 一起學習, 一起提高!

為什麼在家活潑開朗的孩子, 一到家外, 就蔫巴了?連招呼都不打, 這麼沒禮貌, 讓父母多沒面子!見了熟人、客人甜甜地說一聲:“奶奶、爺爺或叔叔、阿姨好!”這樣的孩子人見人愛。

可偏偏有一些孩子, 在家裡有說有笑、非常活潑, 但見了外人, 即便是認識的人也不肯打招呼;甚至被父母督促著, 仍金口難開, 令父母很尷尬, 只好怪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原因1

語言發展比較遲緩

由於2歲孩子的語言發展比較稚嫩, 所以孩子不願打招呼。

對策:創設遊戲環境, 鼓勵孩子開口

為了激發孩子開口的興趣, 父母可以通過遊戲來獎勵孩子。 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摸箱遊戲。 把孩子熟悉的不同材質的小動物放進摸箱內, 然後在地面上創設小動物的卡片。

考慮到能力的差異性, 我們提供的卡片有的是和小動物實物一模一樣, 有的卡片是和實物有差別的, 以此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讓孩子從摸箱中取出小動物後, 學著和小動物打招呼, 然後送小動物到地面上的家。 這將大大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 也發展了孩子的觀察力。

原因2

缺乏良好的禮儀環境

由於現在的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智育發展, 易忽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孩子禮儀的培養,

造成孩子不愛和人打招呼。

對策: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孩子最早是從家裡學習禮貌的, 有良好的效仿榜樣, 他們很快就能學會。 父母應認真地反省自己, 看看自己的言談舉止是否都得當。 在家庭生活中, 父母要處處做到講究禮貌, 給孩子做好榜樣, 處處注意講文明, 互敬互愛, 尊老愛幼, 創造一個文明、禮貌的家庭環境。

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 自然而然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慢慢地也會養成講禮貌的習慣。 給孩子作示範, 使孩子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理解文明、禮貌、 熱情的含義, 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 逐步形成禮貌待人的品德。

我們不妨把孩子當作朋友, 一同商定關於禮貌的規則。

日常規則中應該包括關於禮貌行為的內容, 還需要詳述使用禮貌用語的必要性, 以及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和隱私、共同制定鼓勵禮貌行為的規定, 比如敲門、借東西前征得同意等。

教給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是讓孩子講禮貌的重要環節。

比如說, 讓孩子見到長輩要學會問好:“爺爺好, 奶奶好!”尋求幫忙的時候, 要說“請”字, 得到別人的幫助後, 要向別人說“謝謝!”將文明禮貌用語的訓練, 和文明禮貌行為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是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我們不妨給寶貝樹立禮貌的榜樣, 因為尊重是需要模仿的。 在與其他的人接觸時, 如果想讓孩子學會禮貌, 你的良好禮儀是最佳的學習榜樣。 如果你總是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 孩子會模仿的。 父母應該展示友善待人、優雅、寬容的一面。

原因3

打招呼的形式過於單一

平時的禮貌教育缺乏情趣性、趣味性, 造成孩子對打招呼缺乏興趣。

對策:積極為孩子創設地面環境, 讓孩子嘗試打招呼

由於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發展還很不成熟,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並不需要逼迫,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些習慣養成的繪本。有時候,繪本裡可愛的動物,或卡通人物會讓孩子很有親切感,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會願意跟著學習。

由於遊戲具有真實、趣味性,孩子打招呼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不妨嘗試在家門口做地面環境暗示——笑臉寶寶。這樣做的好處:一來用誇張的笑臉,激發孩子與人打招呼的興趣,和開心愉悅的心情。二來引導孩子看到地面圖示,就樂意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和笑臉寶寶打招呼,培養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原因4

性格比較內向

有的孩子個性比較強或相對內向,不願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很可能適得其反;不如暫時放棄,並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個表率。因為,父母“做的”比“說的”更能使孩子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對策:多關注不同性格孩子的需求

由於孩子的年齡還比較小,表達能力欠佳,而孩子的動作又是存在于思維之中的。所以父母不妨做個有心人,用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從而瞭解孩子的需求。

父母可鼓勵孩子通過遊戲“找朋友”,和好朋友說說抱抱跳跳,既有利於孩子的表達表現,也發展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家裡來客人了,父母不妨利用這個機會訓練孩子講禮貌。

比如,在客人進門的時候,教孩子舞著小手說“歡迎”、甜甜地問聲好;稍大一點的孩子,媽媽不如放手讓他擺糖果、拿飲料;如果有小朋友來,可提醒孩子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圖畫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父母看到孩子的禮貌言行後,要及時地給予鼓勵。我們在每次孩子做客或待客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哪些言行是有禮貌的,哪些言行還需要改進。這樣,孩子對於禮貌的認識會更加具體、明白。讓孩子知道禮貌不只是一種形式,禮貌可以使自己和別人都愉快,何不快樂嘗試呢?

讓我們懷著一顆賞識的心,細心關注孩子的需要,積極為孩子創設禮儀條件,讓孩子將文明禮儀進行到底。

當然,對待孩子,我們還應該抱著寬容、耐心、隨和的態度,要尊重孩子,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都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那就請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打造陽光禮儀寶貝。禮儀反映著對他人的一種關愛之情,所以,真正的禮儀必然源自內心,讓我們從小做起。

由於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發展還很不成熟,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並不需要逼迫,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些習慣養成的繪本。有時候,繪本裡可愛的動物,或卡通人物會讓孩子很有親切感,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會願意跟著學習。

由於遊戲具有真實、趣味性,孩子打招呼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不妨嘗試在家門口做地面環境暗示——笑臉寶寶。這樣做的好處:一來用誇張的笑臉,激發孩子與人打招呼的興趣,和開心愉悅的心情。二來引導孩子看到地面圖示,就樂意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和笑臉寶寶打招呼,培養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原因4

性格比較內向

有的孩子個性比較強或相對內向,不願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很可能適得其反;不如暫時放棄,並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個表率。因為,父母“做的”比“說的”更能使孩子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對策:多關注不同性格孩子的需求

由於孩子的年齡還比較小,表達能力欠佳,而孩子的動作又是存在于思維之中的。所以父母不妨做個有心人,用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從而瞭解孩子的需求。

父母可鼓勵孩子通過遊戲“找朋友”,和好朋友說說抱抱跳跳,既有利於孩子的表達表現,也發展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家裡來客人了,父母不妨利用這個機會訓練孩子講禮貌。

比如,在客人進門的時候,教孩子舞著小手說“歡迎”、甜甜地問聲好;稍大一點的孩子,媽媽不如放手讓他擺糖果、拿飲料;如果有小朋友來,可提醒孩子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圖畫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父母看到孩子的禮貌言行後,要及時地給予鼓勵。我們在每次孩子做客或待客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哪些言行是有禮貌的,哪些言行還需要改進。這樣,孩子對於禮貌的認識會更加具體、明白。讓孩子知道禮貌不只是一種形式,禮貌可以使自己和別人都愉快,何不快樂嘗試呢?

讓我們懷著一顆賞識的心,細心關注孩子的需要,積極為孩子創設禮儀條件,讓孩子將文明禮儀進行到底。

當然,對待孩子,我們還應該抱著寬容、耐心、隨和的態度,要尊重孩子,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都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那就請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打造陽光禮儀寶貝。禮儀反映著對他人的一種關愛之情,所以,真正的禮儀必然源自內心,讓我們從小做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