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相識 相知 相守

在宣州區朱橋鄉九保村靠近陶橋車站的路口處, 有一個小賣部。 小賣部每天清晨開門, 一個60多歲的男子就坐在這裡, 而且這樣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叫鄧永海。

“買東西。 ”

“自己拿吧。 謝謝。 ”

每當有村民來小賣部買東西, 鄧永海都笑著讓他們自取, 這是因為他是一個手腳癱瘓、行動不便的殘疾人。 而他的妻子魏愛萍則家裡家外忙忙碌碌著, 難得有片刻停歇。 勤勞善良的妻子二十多年如一日的體貼照顧, 用永恆的愛溫暖著丈夫, 也感動了周鄰。

相識

40多年前, 鄧永海入贅到一戶人家。 可是好景不長, 因患風濕病,

鄧永海癱瘓後失去了生活能力和勞動能力, 從此便離婚獨自一人生活。 為了謀生存, 鄧永海將自己曾學過的縫紉技術充分利用起來, 刻苦鑽研, 精益求精。 在鄉親們的幫助下, 鄧永海開始辦起了縫紉培訓班。 因手藝好, 人踏實, 鄉親們先後將自己的孩子交予他學習縫紉, 並提供自家的房子給他用作辦培訓班的場所。 就這樣, 鄧永海在一個一個學員的家中輪流住, 吃著學員們帶來的菜, 靠著鄉親們的幫助生活著。

1993年, 20出頭的女青年魏愛萍為求得生活一技之長, 被家人送到鄧永海處學習縫紉技術。 剛進培訓班的一刹那, 魏愛萍被師父觸動了, 她發現, 教學的師父竟是患有疾病癱瘓的男人。 一切生活難以自理, 連下床都困難,

而縫紉教學也是僅坐在病床沿上, 日常生活只能靠所有學員輪流服侍。

相知

善良的魏愛萍看在眼裡, 難受在心底, 同時也被堅強生活的鄧永海感動著。 魏愛萍從此開始積極主動的擔負起師傅的日常生活, 幫忙洗衣做飯, 也因此減輕了其他所有學員的負擔。 日久天長, 這對相差十多歲的師徒產生了戀情。 為解決師傅今後的生活依靠, 魏愛萍的內心有了決定, 嫁給他, 照顧他。

因為愛情, 所以相知相守。 執著的魏愛萍本著一顆善良的心, 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 於1997年同坐在輪椅上的師傅, 在眾親友的見證下喜結良緣。 第二年冬喜得貴子。 從此, 日常生活中一切重擔全落在魏愛萍一人身上, 她既要照顧孩子, 又要照顧丈夫,

還要耕作農業生產及料理家務。 與此同時, 左鄰右舍及村鄰家中有個婚喪嫁娶, 她也是主動上門幫忙, 從而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

相守

15年前, 丈夫鄧永海因身體狀況、市場不景氣等因素不再辦培訓班了。 然而, 生活並沒有難倒這對夫妻。 在政府及村委會領導的關照下, 鄧永海開始享受農村低保待遇。 不久, 夫妻二人開始在家中經營一個小賣部, 因人緣好, 生意也還過得去。 丈夫守著店, 妻子魏愛萍除了耕耘自家責任田、為小賣部進貨及幫助打理外, 還幫服裝廠打工, 以貼補家用。

現如今, 勤勞樸實的夫妻二人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小樓房。 孩子學習上進, 於去年高考中榜, 正在大學讀書。 現在的生活很有奔頭, 丈夫鄧永海逢人便誇自己若不是遇上好心的妻子,

只怕是好多年前就無法生活下去了。

多年來, 魏愛萍那永恆的愛感動了鄉親鄉鄰, 人人為她的舉動豎起大拇指。

ID:118975856----URL:nul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