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肥行業轉型難?別急,供給側改革或將帶來啟發

最近一段時間, 供給側改革在農業領域又開始成為熱點, 在經過去年的供給側元年之後, 無論是在政府層面, 還是在諸多的企業層面, 這一政策顯然又有了新的意義。 特別是對於目前正處於改革的激流中的農肥企業而言, 供給側對他們的影響無疑要更重一些。 那麼受這一政策影響, 2017年農肥行業將會有什麼趨勢呢?

2016年期間, 化肥價格的波動與農產品、食品價格漲跌基本一致。 去年雖然糧食價格總體出現下跌, 但棉花、蔗糖、天然橡膠大幅反彈, 2017年農產品總體價格下跌可能性較小, 因此肥料市場數量擴張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資料顯示, 2016年, 4500萬噸的化肥年產量只有2000萬噸被用於糧食, 而從近幾年資料來看, 水果和蔬菜的化肥使用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 農業的供給側改革一方面調減玉米種植面積, 一方面實現輪作和休耕。

今年水稻最低保護價也略有下調, 釋放了農業供給側改革逐步會涉及到中國主糧小麥和水稻的信號。 中期看, 農產品種植面積減少和農產品價格有下行的壓力。 農產品價格同化肥需求的相關性到底有多大, 在中國這種農業主體下, 很難有明確的資料, 但不爭的事實是農業對化肥的需求必然會下降。

實際上, 由於受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和各項優惠政策陸續取消等因素影響, 我國化肥行業生產成本逐年上升, 經濟效益持續下滑, 已經威脅到行業健康發展。 “十二五”期間, 氮肥、磷複肥行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分別為1.66%、3.10%, 均低於6.30%的石化行業平均值。

不可否認, 今年化肥的供給較去年上半年有了收縮, 這也是大家仍然對後市充滿期待的主要原因, 但國內需求和出口的下降也是既成事實, 而政策面則利空化肥。 從短期看, 供應的收縮是否超過需求的下降很難有資料的支撐, 現階段判斷漲和跌都沒錯, 但筆者更傾向于保守。 從一到兩年的趨勢看, 國內化肥需求下降是大勢所趨,

化肥去產能仍然在路上。

業內人士認為, 我國化肥行業亟待樹立大聯合、大發展的理念, 通過集聚行業優勢資源和開展上下游聯合協作, 支持優質產能, 淘汰落後產能, 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以技術、資本、管道、服務和品牌等為紐帶,

搭建產業協作的大平臺, 推動全行業形成聯合創新、聯合研發、聯合生產、聯合推廣的合力, 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和脫胎換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