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這篇時尚簡史,真的很簡……

文/小易時尚 LEI (覆蓋100萬讀者的時尚觀察)

對於時尚的定義, 眾口不一, 實在很難有一個確切的說辭。

但毫無疑問的是:不管男女都想通過一些事物來表現、證明自己, 而時尚是一種極佳的工具。 它, 獨一無二卻又能讓人接受, 又讓人們免於精製濫造與單調乏味。

關於Coco Chanel, 同行Christian Dior有一個著名的說法——

“一個用黑色套頭衫和十串珍珠顛覆時代的女人。 ”

Chanel在1916年推出的水手衫長這樣:棉質或者絲質, v領, 沒有扣子和拉鍊, 套頭款式, 長度遮住屁股。 她熱衷於向女性出售男子氣概的套頭衫和用絲帶裝飾的毛衣, 它們竟然成為了暢銷品。 一戰前, Chanel在巴黎北部的Deauville開了一家店, 出售一些男孩子氣的單品, 原型常常來自她情人們的軍裝, 這種舒適、優雅、線條簡潔流暢的簡單衣物開創了新的流行。 在1930年代, 裝飾有刺繡、雪紡、縐紗和珠寶的針織套頭衫甚至成為女士晚禮服的備選項。

1950年代, Lana Turner和Jane Russel等電影明星都愛穿緊身套頭衫, 搭配當時流行的提升型胸罩, 曲線畢露的身形是當時的時尚符號。 1980年代, JosephEttedgui改變了毛織類產業, 他推出了價格昂貴的寬鬆款螺紋針織衫和針織上衣。 而到了1990年代, 最棒的套頭衫材料出現了——開司米。 開司米套頭衫與牛仔褲和小黑裙一樣, 幾乎都是衣櫥必備款, Primark和Marks &Spencer也向大眾推出了平價款的開司米套頭衫。

自1960年迷你裙發明以來, 隨著裙子越來越短, 女孩們的心也越來越緊張, 畢竟在裙子裡穿透明的絲襪和吊帶襪也並不保險。 1965年緊身褲的發明讓她們都松了一口氣, 在裙子裡穿上褲子, 即使需要大步追趕巴士, 也不用擔心走光了。 Pierre Cardin是最早一批開發緊身褲的設計師, 當時的緊身褲質料很厚, 夏季款具備各種顏色, 冬季款一般是白色或圖案款。 同年, Mary Quant和Emilio Pucci也推出了彩色和印花的緊身褲。 1970年代, 朋克們穿上了撕裂效果和漁網紋的緊身褲, 搭配細高跟, 多為營造驚悚感覺。 到1980年代, 為了找回女性的柔美氣質, 緊身褲被裝飾上蕾絲, 可以搭配迷你裙一起穿。

1990年代, 緊身褲更被強調的是功能性, 彈力緊身, 束腰束腹, 讓身體看起來曲線明晰。

於是, 直至今日, 也難見緊身褲有退出歷史舞臺的趨勢, 女性還是很需要它們的。

女性的必備時尚單品裡一定有一款小黑裙, 及膝的款式, 簡單的剪裁, 袖口和領部又常常頗具匠心。

現在我們常說:時尚瞬息萬變, 小黑裙經典不變。 但在早期, 黑色卻常為社會上層人士所不喜, 當時穿黑色的不是做粗重工作的女僕, 就是亡夫的寡婦。 直到一戰後, 大量青壯年戰死沙場, 社會上充滿了戰士遺孀, 滿街的黑裙成為常態, 黑色才漸漸為人們所習慣和接受。 1926年, Coco Chanel在美國版Vogue上率先推出了她的小黑裙, 這種簡短的款式傳遞出一種奇妙的摩登和優雅, 漸漸地, 小黑裙成為制服、通勤裝和晚禮服, Christine Dior將小黑裙譽為“適合全天任何時段任何場合和任何年齡層次的婦女必備衣物”。

至今, 無論是Prada, Preen還是Calvin Klein, 幾乎每個設計師都有一兩款拿手的小黑裙設計。

衣料和時尚的關係密不可分,合成面料相比天然面料,具有速幹、舒適、較好的延展性和不易皺的特性,從尼龍,聚酯纖維到萊卡,每一種合成面料都有時代的印記,引領時尚潮流若干年。在1938年,尼龍還主要用於牙刷毛的製作,十年後,美國杜邦公司的科學家開始用尼龍來替代絹絲製作襪子,這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合成纖維讓戰爭年代的婦女魂牽夢縈,她們時時刻刻都在渴望一雙珍貴的尼龍襪子。戰後,尼龍又被廣泛用於製作女性晚禮服和內衣。在尼龍之後,杜邦公司發明的萊卡又是一種顛覆性的衣料,它柔軟有彈性,可以拉長4至7倍,彈回時完全不變形。它完全取代了傳統的彈性橡筋線,在體操服、游泳衣這些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裝中,萊卡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

Trench Coat,正如它的直譯名塹壕外套,它從誕生之初就有著濃濃的軍用氣息。Trech Coat起源於1850年代,Aquascutum用防水羊毛面料製作的英國軍用野戰大衣,但真正令其為人所熟知則要歸功於Burberry。1901年,Burberry的創辦人Thomas Burberry用其研發的Gabardine布料設計出品牌的第一款Trench Coat,並於1914年公開銷售。一戰中,為了配合軍事需要,Burberry在設計中加入了肩章和D型金屬腰帶環等元素。 二戰期間,作戰更為方便的短款Trench Coat開始出現。而在1940至1950年代,你幾乎可以在每一部電影中找到一個穿著風衣的角色——Trench Coat走出了戰壕,以其代表的男性冷酷和理性的形象走上電影螢幕,又進而走入大眾生活。而那些在最初為了軍用而設計出的服裝細節,依舊在百年風衣經典的款式上熠熠生輝。

1970年代,獨立女性開始要求簡單和功能性強的衣物,美國向她們提供了符合要求的產品——優雅的基本款成衣,剪裁簡單,用料講究。相對于歐洲的高定市場,紐約憑藉其完善的成衣鏈,更傾向於提供一種“低調奢華”的服飾,省卻量體裁衣的環節,消費者可以早早看到成衣樣式,並進行試穿。1966年,設計師Roy Halson Frowick開始了他的第一條成衣鏈,他當時生產的衣服是舒適的運動款,貼合女性身材卻不緊繃,支撐身體卻不失柔美,因此廣受歡迎。之後的設計師Geoffrey Beene依然走輕奢的路線,永遠選擇優雅的黑白色,儘量減少配飾,以顯得穩重大方。Ralph Lauren和Calvin Klein看到了輕奢成衣的趨勢,從此開始了他們40年輝煌的服裝帝國。

這些設計師們證明了一點:時尚在漂亮和摩登的同時,也可以是舒適實用的。

1873年,三藩市的一個著名淘金小鎮上,Jacob Davis和Levi Strauss為了適應艱苦的勞作發明了牛仔褲,當時501號牛仔面料被認為是最牢固的一種,501也用來稱呼Levi's的第一條扣鈕牛仔褲,直到今天,經典款型的Levi's501仍是很多人的至愛。自1950年代以來,無論是被銀幕形象鼓舞的叛逆青年,還是勤懇工作的靠譜工人,牛仔的流行從未停止。Fiorucci、Ralph Lauren、Gloria Vanderbilt和Calvin Klein都推出了自己的牛仔款。百年來,牛仔款式一直在緊身、寬鬆、高腰、低腰、闊腿、直筒、磨白、貓須等設計中變化。牛仔褲不僅男女老少皆宜,它還開創了西式流行中最重要的一股風潮,即使到現在,牛仔褲也是人手一件的必備單品。令人驚奇的是,曾經為了用於繁重艱苦勞作而發明的丹寧面料,不僅能適應男子氣十足的工裝,最後竟然也能搭配精巧的刺繡,柔美的花邊和誘人的高跟鞋。

1640年牛津大學的學生從蘇格蘭和愛爾蘭鄉間引入並改良這種鞋子的時候,只是為了反抗當時主流的Jackboot緊繃而不合腳。牛津鞋起初是無根、由未經鞣制的牛皮製成,特點在於鞋子楦頭及兩側的翼紋花邊。到了1830年,這種辨識度極強的鞋幾乎出現在當時所有的舞廳裡。1950年代,好萊塢的理想型男演員Fred Astaire幾乎每天都穿著牛津鞋,這成為了他舞蹈之外的另一個標誌。

而至於那些結頭鞋(Cap-toe),帶W形花紋的翼紋鞋(Wing-tip),花哨的布洛克鞋(Brogue),也不過是牛津鞋眾多的變種而已。一直到1980年代末,隨著帆布、麂皮、漆皮等多種材質的引入和個人消費主義的興起,牛津鞋的風格也由嚴肅與教條,變為復古與華麗。

雖然西服的始祖可以一直追溯到十七世紀路易十四時代的三件套,但現代西服其實誕生於十九世紀中期。約1848年,在休息室等非正式場合誕生出了一種單排扣、平駁頭,可由花呢等多種面料製成的男式上裝,當時英國人稱其為Lounge Jacket,即為現代西裝雛形。

一戰結束後,由於EdwardVIII的推動以及Savile Row裡倫敦裁縫們的努力,Lounge Jacket為代表的休閒西裝成為大眾主流服飾。二戰期間,西裝的特點又演變為寬而厚的墊肩、翻出偏大的領子和肥大的褲子,一展當時流行的Blod Look和軍裝時尚。

1959年,Hardy Amies 推出一種背後開叉、低腰的兩粒扣西裝,並將大量明豔的色彩運用在西裝服飾中,開啟1960至1970年代的男裝女性化設計的孔雀革命。一直到1980年代之後,西裝重歸經典英式風格,大駁頭、低扣位、粗花呢製作的“田園式”休閒西裝,重新佔據了人們的視野。

BRA全稱Brassiere,辭源來自法語brassiere,原意是軍隊使用的護胸鎧甲,後來一般指具有托胸功能的女士內衣。早在1880年代,胸罩就作為功能性承托胸部的一種衣物在歐洲流行起來,從1890年到1917年間,Samuel Gossard,Rose Kleinert,Gabrielle Poix等各家品牌都在爭相推出他們所理解的女士內衣,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人Mary Phelps Jacob(即Caresse Crosby)在1914年的新發明—兩條手帕加絲帶式內衣,據說她當時的靈光一現來自奪魁巴黎盛大舞會的野心。

一戰後,女性們開始接受狹邊胸罩—一種扁平的,繃帶式的內衣,功能是將胸部壓扁,營造一種男孩子氣的形象,契合時代主題。1930年代,內衣開始具備各式大小的罩杯、襯墊和支撐,而1940年代開始流行的輕便而結實的尼龍材料則為內衣製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經過1960年代的“不穿內衣,解放女性”的風潮以及1970年代的透明式內衣潮流之後,1990年,承托式胸罩再次回歸,模特Eva Herzigova的廣告和著名的廣告語“Hello Boys”使承托式胸罩銷量大增。

當然,你也能從這句話中看到,作為一個從業者和代言人,他有點過於誇大自己的地位了——每個願意思考人類的人,多少都會發現機械時代“常規與統一”如何讓人喪失了自由和自我,但沒有什麼人敢輕易地為人類提供“庇護所”。

時尚的反對者,會說這是淺薄、無知和傲慢;

支持者,則一如既往地支持。

這正好說明了時尚所擁有的那種熱情、自信、一派天真的歡樂。

—————————————————

衣料和時尚的關係密不可分,合成面料相比天然面料,具有速幹、舒適、較好的延展性和不易皺的特性,從尼龍,聚酯纖維到萊卡,每一種合成面料都有時代的印記,引領時尚潮流若干年。在1938年,尼龍還主要用於牙刷毛的製作,十年後,美國杜邦公司的科學家開始用尼龍來替代絹絲製作襪子,這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合成纖維讓戰爭年代的婦女魂牽夢縈,她們時時刻刻都在渴望一雙珍貴的尼龍襪子。戰後,尼龍又被廣泛用於製作女性晚禮服和內衣。在尼龍之後,杜邦公司發明的萊卡又是一種顛覆性的衣料,它柔軟有彈性,可以拉長4至7倍,彈回時完全不變形。它完全取代了傳統的彈性橡筋線,在體操服、游泳衣這些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裝中,萊卡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

Trench Coat,正如它的直譯名塹壕外套,它從誕生之初就有著濃濃的軍用氣息。Trech Coat起源於1850年代,Aquascutum用防水羊毛面料製作的英國軍用野戰大衣,但真正令其為人所熟知則要歸功於Burberry。1901年,Burberry的創辦人Thomas Burberry用其研發的Gabardine布料設計出品牌的第一款Trench Coat,並於1914年公開銷售。一戰中,為了配合軍事需要,Burberry在設計中加入了肩章和D型金屬腰帶環等元素。 二戰期間,作戰更為方便的短款Trench Coat開始出現。而在1940至1950年代,你幾乎可以在每一部電影中找到一個穿著風衣的角色——Trench Coat走出了戰壕,以其代表的男性冷酷和理性的形象走上電影螢幕,又進而走入大眾生活。而那些在最初為了軍用而設計出的服裝細節,依舊在百年風衣經典的款式上熠熠生輝。

1970年代,獨立女性開始要求簡單和功能性強的衣物,美國向她們提供了符合要求的產品——優雅的基本款成衣,剪裁簡單,用料講究。相對于歐洲的高定市場,紐約憑藉其完善的成衣鏈,更傾向於提供一種“低調奢華”的服飾,省卻量體裁衣的環節,消費者可以早早看到成衣樣式,並進行試穿。1966年,設計師Roy Halson Frowick開始了他的第一條成衣鏈,他當時生產的衣服是舒適的運動款,貼合女性身材卻不緊繃,支撐身體卻不失柔美,因此廣受歡迎。之後的設計師Geoffrey Beene依然走輕奢的路線,永遠選擇優雅的黑白色,儘量減少配飾,以顯得穩重大方。Ralph Lauren和Calvin Klein看到了輕奢成衣的趨勢,從此開始了他們40年輝煌的服裝帝國。

這些設計師們證明了一點:時尚在漂亮和摩登的同時,也可以是舒適實用的。

1873年,三藩市的一個著名淘金小鎮上,Jacob Davis和Levi Strauss為了適應艱苦的勞作發明了牛仔褲,當時501號牛仔面料被認為是最牢固的一種,501也用來稱呼Levi's的第一條扣鈕牛仔褲,直到今天,經典款型的Levi's501仍是很多人的至愛。自1950年代以來,無論是被銀幕形象鼓舞的叛逆青年,還是勤懇工作的靠譜工人,牛仔的流行從未停止。Fiorucci、Ralph Lauren、Gloria Vanderbilt和Calvin Klein都推出了自己的牛仔款。百年來,牛仔款式一直在緊身、寬鬆、高腰、低腰、闊腿、直筒、磨白、貓須等設計中變化。牛仔褲不僅男女老少皆宜,它還開創了西式流行中最重要的一股風潮,即使到現在,牛仔褲也是人手一件的必備單品。令人驚奇的是,曾經為了用於繁重艱苦勞作而發明的丹寧面料,不僅能適應男子氣十足的工裝,最後竟然也能搭配精巧的刺繡,柔美的花邊和誘人的高跟鞋。

1640年牛津大學的學生從蘇格蘭和愛爾蘭鄉間引入並改良這種鞋子的時候,只是為了反抗當時主流的Jackboot緊繃而不合腳。牛津鞋起初是無根、由未經鞣制的牛皮製成,特點在於鞋子楦頭及兩側的翼紋花邊。到了1830年,這種辨識度極強的鞋幾乎出現在當時所有的舞廳裡。1950年代,好萊塢的理想型男演員Fred Astaire幾乎每天都穿著牛津鞋,這成為了他舞蹈之外的另一個標誌。

而至於那些結頭鞋(Cap-toe),帶W形花紋的翼紋鞋(Wing-tip),花哨的布洛克鞋(Brogue),也不過是牛津鞋眾多的變種而已。一直到1980年代末,隨著帆布、麂皮、漆皮等多種材質的引入和個人消費主義的興起,牛津鞋的風格也由嚴肅與教條,變為復古與華麗。

雖然西服的始祖可以一直追溯到十七世紀路易十四時代的三件套,但現代西服其實誕生於十九世紀中期。約1848年,在休息室等非正式場合誕生出了一種單排扣、平駁頭,可由花呢等多種面料製成的男式上裝,當時英國人稱其為Lounge Jacket,即為現代西裝雛形。

一戰結束後,由於EdwardVIII的推動以及Savile Row裡倫敦裁縫們的努力,Lounge Jacket為代表的休閒西裝成為大眾主流服飾。二戰期間,西裝的特點又演變為寬而厚的墊肩、翻出偏大的領子和肥大的褲子,一展當時流行的Blod Look和軍裝時尚。

1959年,Hardy Amies 推出一種背後開叉、低腰的兩粒扣西裝,並將大量明豔的色彩運用在西裝服飾中,開啟1960至1970年代的男裝女性化設計的孔雀革命。一直到1980年代之後,西裝重歸經典英式風格,大駁頭、低扣位、粗花呢製作的“田園式”休閒西裝,重新佔據了人們的視野。

BRA全稱Brassiere,辭源來自法語brassiere,原意是軍隊使用的護胸鎧甲,後來一般指具有托胸功能的女士內衣。早在1880年代,胸罩就作為功能性承托胸部的一種衣物在歐洲流行起來,從1890年到1917年間,Samuel Gossard,Rose Kleinert,Gabrielle Poix等各家品牌都在爭相推出他們所理解的女士內衣,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人Mary Phelps Jacob(即Caresse Crosby)在1914年的新發明—兩條手帕加絲帶式內衣,據說她當時的靈光一現來自奪魁巴黎盛大舞會的野心。

一戰後,女性們開始接受狹邊胸罩—一種扁平的,繃帶式的內衣,功能是將胸部壓扁,營造一種男孩子氣的形象,契合時代主題。1930年代,內衣開始具備各式大小的罩杯、襯墊和支撐,而1940年代開始流行的輕便而結實的尼龍材料則為內衣製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經過1960年代的“不穿內衣,解放女性”的風潮以及1970年代的透明式內衣潮流之後,1990年,承托式胸罩再次回歸,模特Eva Herzigova的廣告和著名的廣告語“Hello Boys”使承托式胸罩銷量大增。

當然,你也能從這句話中看到,作為一個從業者和代言人,他有點過於誇大自己的地位了——每個願意思考人類的人,多少都會發現機械時代“常規與統一”如何讓人喪失了自由和自我,但沒有什麼人敢輕易地為人類提供“庇護所”。

時尚的反對者,會說這是淺薄、無知和傲慢;

支持者,則一如既往地支持。

這正好說明了時尚所擁有的那種熱情、自信、一派天真的歡樂。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