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網易20年:超越門戶老炮的劇本,清奇不同於BAT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所要駛向的碼頭, 那麼任何風向都是不順的”, 1998年, 丁磊化用過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關於風向和碼頭的一句論調。

那是網易成立的第二年, 丁磊還是個普通創業者, 遠沒有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功力。 近20年後, 相對標籤化的風口理論、下半場、賦能等詞彙被包裝傳播得更為廣泛。 然而, 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在追逐概念的路上迷失自我, 能夠全程參與譜寫中國互聯網發展史的企業屈指可數。

二十年去來, 有不少人在談特立獨行的網易之道, 但談這種形而上的話題其實就像是聊一個人的理想或者夢想差不多。 真正形成企業哲學的航行路上, 最多只有一個大方向, 正面搏殺、及時調整才是王道。

要具體說起網易之所以能夠遠遠甩開門戶老炮, 接近熱議的互聯網第四級, 應該主要歸功於以下方面:從流量紅利回歸產品服務,

沒有所謂生態而是破點突圍, 從流量估值到追求盈利的價值。 這三點, 也是互聯網企業參與所謂下半場戰鬥的核心競爭力。

1

中國互聯網發展, 最早起勢的先驅, 是門戶。 與之相比, 搜索、電商、視頻等後續極為火爆的業務, 彼時全都面臨不夠成熟的客觀環境。 網站數量少, 搜索需求還在萌芽期;電商基本處於實驗室階段, 支付和物流配置跟不上;寬頻過渡期, 流量傳送速度低下的科技條件還不支援視頻起飛。

新世紀初, 門戶老炮新浪、網易、搜狐先後上市, 2000年也被稱為“門戶元年”。 事實上, 從1999年初到2000年6月上市的18個月間, 網易總共融資1.15億美元, 而公司原本是賺錢的。 但上市後, 為了支援門戶的內容建設, 網易開始進入虧損階段。

網易在美國上市時, 遭遇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 納斯達克指數從高峰時的5000點跌到了1500點, 上市當日網易股價跌破15.82美元發行價, 被媒體稱為“流血上市”。 一年後, 網易因誤報收入被停牌, 股價最低跌至0.53美元, 公司瀕臨退市。

股價震盪和停牌危機之中, 痛定思痛的網易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線民的新需求上。 2000年年底, 新成立的中國移動公司推出了“移動夢網”業務, 它通過短信推送的方式為手機使用者提供各類資訊增值服務。 在SP(短信增值服務商)業務的推動下, 網易於2002年第一季度開始盈利, 成為中國第一家實現盈利的門戶。

這一里程碑事件, 為當時在互聯網泡沫中躊躇的門戶網站開闢了全新盈利道路。 按照吳曉波的說法, 這是一個沒有被重視的現象,

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增值服務起步比美國早得多。

與當時的競爭對手搜狐、新浪不同之處在于, 網易認知到門戶基於流量與廣告變現的局限性。 除了短信, 網易很早就發力遊戲業務, 2001年底, 網易推出自主研發的網遊《大話西遊Online》, 次年8月《大話西遊Online II》收費啟動。 那時候, 新浪和搜狐正在新聞領域爭得不可開交。

歷經停牌、複牌和轉型, 網易股價從2002年初的0.95美元, 躥升到2003年的70美元高位, 丁磊也因此登上當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富”位置。

也是在那一年, 網易推出自主研發的大型網路遊戲《夢幻西遊Online》, 2005年4月網易的兩款MMORPG 遊戲同時線上人數超越百萬, 率先佔據國內網路遊戲運營商中的第一個白金位置。 2011年,

玄幻網遊《倩女幽魂Online》問世, 網易還陸續引進《星際爭霸II》、《魔獸世界》、《爐石傳說》和《守望先鋒》等全球大作和戰網平臺。

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 網易強大的遊戲開發和運營能力又使公司很好地抓住中國移動遊戲市場的增長機會。 以《陰陽師》為代表的國民級手游幫助網易俘獲了新一批的年輕用戶, “抽SSR”、“吸歐氣”等遊戲術語也成為熱門話題。

2

當然, 除了遊戲運營, 網易在郵箱、傳媒、搜索、電商、音樂、教育和農業等方面的業務開展, 也為網易財富的積累提供了堅實後盾。

“無跟貼, 不新聞”, 網易跟貼誕生後, 成為線民社會生態的一個映射出口。 跟帖和“有態度”的理念是網易新聞區別於其他門戶最大的一個標誌, 這個區別也延續到了新聞用戶端時代。 除了跟帖蓋樓以外,輕鬆一刻、人間、浪潮、沸點等網易原創工作室無論從段子、故事、資料或是犀利觀點角度,都在力圖挖掘新聞背後的內涵。

我一直說,互聯網企業都在迎合或者預測下一代人的場景趨勢,而且要嚴明的是,下一代人不單是下一個年齡段的年輕人,下一個主流生活方式下的所有代際用戶都在此列。

去年,網易新聞主編“王三三”發行《看新聞就像看動物園》MV,展示出“幽默解構嚴肅,多元消除偏見”的形象。不久前,網易新聞進行了一次品牌煥新,雖然只有一個字的變化,但升級成“各有態度”的網易顯然想要和新一代年輕人深度對話。

郵箱是網易發家的起始座標。2007年9月,網易旗下三大免費郵箱全面開放無限容量升級服務。與此同時,中國雅虎也面向國內線民開放無限容量。那時候,電子郵箱仍然是使用者最常使用的殺手級應用,超過搜索、遊戲和新聞等網路服務,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雅虎郵箱與網易、新浪同居第一梯隊,QQ郵箱、搜狐郵箱和Gmail處於第二梯隊。

郵箱大戰也一直從pc時代延續到移動互聯網時期,伴隨雅虎在全球的戰略佈局的節節敗退,雅虎中國郵箱於2013年關閉服務。數次激戰過後,如今的郵箱市場,前三甲有兩家是網易的,網易郵箱大師和網易郵箱。

在互聯網這片海水裡航行,網易也曾與BAT正面交鋒過。網易有道,最初是被寄予“三年內成為第一的搜尋引擎”厚望的。但百度的先發優勢很難突破,不過有道到中途變陣轉向,以搜索產品和技術為起點,憑藉大資料領域的積累,反倒衍生出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有道雲筆記、有道雲協作、有道精品課等多款熱門產品。

網易系的產品向來具備單點突破能力,從垂直細分領域切入,解決需求再撬動其背後更大的市場。這些產品在不同領域一旦成長為各方寡頭,就可能呈現出裂變的發展形態。比如,網易雲音樂依靠圖元級細節的打磨,以意想不到的姿態,後發制人,同時還殺出了一片社交藍海。

網易雲音樂的使用者可以基於不同的心情、場景和時間段選擇適合自己的歌單,同時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歌單企劃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創建歌單,分享給更多音樂愛好者,有同種曲風或者擁有同種情緒的用戶可以評論分享。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文化收割了用戶的情感和故事,這個現象的外顯就是此前他們刷屏了杭州地鐵和朋友圈。“雲村”通過個性推薦、音樂社群,將音樂和使用者情感以UGC的方式最終沉澱在一個音樂網路,這讓原本孤獨的音樂播放有了社交生命力。說不定,音樂社交的火會被這種看起來稍弱的連接點燃。

3

看一看近兩年向市場描述閉環生態的平臺或企業,如今或偃旗息鼓,或野蠻吞併,或掙扎崛起。網易是一家幾乎沒談過生態的企業,但網易遊戲風卷雲湧,網易新聞各憑態度乘風浪,網易雲音樂口碑炸裂……以點破面,對丁磊來說,內容和產品為王。

過去中國互聯網爆發式的增長,離不開人口紅利這個關鍵字,但在中產崛起浪潮中,屌絲經濟和流量紅利的影響力正在漸漸退去。

看似在經歷了資本規模的集中式投入後,圍繞衣食住行等生活剛需展開的互聯網平臺劃江而治幾成定局,但網易通過網易考拉海購、網易嚴選、網易味央、網易美學等產品再次刷新認知,互聯網企業將在中產消費升級和用戶體驗訴求加大的趨勢中重新洗牌。

電商平臺的價值不僅在於一時的銷量,更在於洞察消費趨勢。網易考拉海購是以黑馬姿態殺入跨境電商混戰的。無論是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或是從傳統剛需商品向改善日常生活品質的細分需求商品的升級,都在促進跨境電商的二次迸發。

做好跨境電商服務,需要面臨著海外商品的產業供應鏈(涉及商品品質、價格),倉儲物流,海關商檢,政府政策,售後退貨服務等諸多問題,高門檻的要求也成了檢驗互聯網企業跨境電商實力的衡量標準。除了“自營”為主的模式、“假一賠十”和“次日達”等創新外,網易考拉海購離不開的支持,自然是網易集團運作下的品牌、資本、商業模式等。

後續網易嚴選被推出。主打匠心的“網易嚴選”是網易自營ODM生活電商品牌。嚴選由於掌握了產業鏈上游的設計與製造環節,便擁有了更強的定價權。嚴選模式風靡後,小米跟上了米家有品,阿裡上線了淘寶心選,騰訊也推出了企鵝優品。

8年前,網易宣佈養豬進軍農業,被視作是”作秀“和”玩票“性質。近兩年,每到烏鎮互聯網大會,丁磊都會用味央豬肉宴請互聯網大佬們,馬化騰曾誇其“肥而不膩”,張朝陽稱它“秀色可餐”,雷軍則覺得“入口即化”。2016年底,網易味央黑豬肉產品來了一個黑五大拍賣,拍出27萬身價,其正式上市後供不應求。

農產品一直以來都是剛需,但品牌化很弱,價格較低。中產階級對品牌和品質有較高要求,把農產品做成一個自營品牌,在未來會有很大的增值空間。自營加自建品牌的網易味央也許是未來農產品業的縮影。

除了物質層面,網易在內容消費升級上也有自己的打法。碎片化閱讀大潮之下,網易雲閱讀上線;比起巨無霸內容分發的嘈雜低質,網易LOFTER聚集了喜歡旅行、美妝、攝影、二次元的文藝青年與生活達人,讓他們與同好分享生活美學;線上教育方面,2010年網易推出了網易公開課,此後陸續推出易雲課堂和中國大學MOOC。

在知識經濟大行其道的2017年,網易走的依然是差異化路線,出爐了網易蝸牛讀書。網易蝸牛讀書跳出普通電商和大眾閱讀平臺對紙質書電子書誰生誰死的糾結,回歸關注閱讀的本質,開闢了“時間付費”模式。

在內容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中,不能形成品質認知入口,只是將流量在用戶身上無底線變現,最終會被用戶拋棄,有流量而無價值。網易花大力氣在內容環節,是一個笨辦法,但對今天的互聯網來說,卻是最有效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企業開始明顯出現分化,我們大致可將其分為兩類,一者與傳統企業合作共生的基礎上,尋求價值變現,新零售和雲技術(to B)是其中的代表。二者回歸產品服務,延續原有互聯網線上優勢,打造排他性競爭力。

以前我們還會議論說,下一個顛覆BAT的企業會是什麼,但現在這種聲音越來越小了,能融入巨頭的生態,已經了不起。目前來看,雖然新生互聯網企業仍在具體垂直領域做出不少創新式切入,但是相較過去,即缺乏流量爆發的破壞式推動,又缺乏資本規模投入的持續性。在未來可期的五到十年裡,能夠通過單點突破再產生裂變從而對BAT造成威脅的企業,可能都需要擁有類似網易這個體量和清奇打法的先決條件。

過往隨手看:

移動FM的戰場,

終於轉向頭部付費內容爭奪

二十年,江湖一夢

吳懟懟,虎嗅、鈦媒體、介面、i 黑馬等專欄作者

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和文娛行業個性解讀

除了跟帖蓋樓以外,輕鬆一刻、人間、浪潮、沸點等網易原創工作室無論從段子、故事、資料或是犀利觀點角度,都在力圖挖掘新聞背後的內涵。

我一直說,互聯網企業都在迎合或者預測下一代人的場景趨勢,而且要嚴明的是,下一代人不單是下一個年齡段的年輕人,下一個主流生活方式下的所有代際用戶都在此列。

去年,網易新聞主編“王三三”發行《看新聞就像看動物園》MV,展示出“幽默解構嚴肅,多元消除偏見”的形象。不久前,網易新聞進行了一次品牌煥新,雖然只有一個字的變化,但升級成“各有態度”的網易顯然想要和新一代年輕人深度對話。

郵箱是網易發家的起始座標。2007年9月,網易旗下三大免費郵箱全面開放無限容量升級服務。與此同時,中國雅虎也面向國內線民開放無限容量。那時候,電子郵箱仍然是使用者最常使用的殺手級應用,超過搜索、遊戲和新聞等網路服務,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雅虎郵箱與網易、新浪同居第一梯隊,QQ郵箱、搜狐郵箱和Gmail處於第二梯隊。

郵箱大戰也一直從pc時代延續到移動互聯網時期,伴隨雅虎在全球的戰略佈局的節節敗退,雅虎中國郵箱於2013年關閉服務。數次激戰過後,如今的郵箱市場,前三甲有兩家是網易的,網易郵箱大師和網易郵箱。

在互聯網這片海水裡航行,網易也曾與BAT正面交鋒過。網易有道,最初是被寄予“三年內成為第一的搜尋引擎”厚望的。但百度的先發優勢很難突破,不過有道到中途變陣轉向,以搜索產品和技術為起點,憑藉大資料領域的積累,反倒衍生出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有道雲筆記、有道雲協作、有道精品課等多款熱門產品。

網易系的產品向來具備單點突破能力,從垂直細分領域切入,解決需求再撬動其背後更大的市場。這些產品在不同領域一旦成長為各方寡頭,就可能呈現出裂變的發展形態。比如,網易雲音樂依靠圖元級細節的打磨,以意想不到的姿態,後發制人,同時還殺出了一片社交藍海。

網易雲音樂的使用者可以基於不同的心情、場景和時間段選擇適合自己的歌單,同時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歌單企劃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創建歌單,分享給更多音樂愛好者,有同種曲風或者擁有同種情緒的用戶可以評論分享。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文化收割了用戶的情感和故事,這個現象的外顯就是此前他們刷屏了杭州地鐵和朋友圈。“雲村”通過個性推薦、音樂社群,將音樂和使用者情感以UGC的方式最終沉澱在一個音樂網路,這讓原本孤獨的音樂播放有了社交生命力。說不定,音樂社交的火會被這種看起來稍弱的連接點燃。

3

看一看近兩年向市場描述閉環生態的平臺或企業,如今或偃旗息鼓,或野蠻吞併,或掙扎崛起。網易是一家幾乎沒談過生態的企業,但網易遊戲風卷雲湧,網易新聞各憑態度乘風浪,網易雲音樂口碑炸裂……以點破面,對丁磊來說,內容和產品為王。

過去中國互聯網爆發式的增長,離不開人口紅利這個關鍵字,但在中產崛起浪潮中,屌絲經濟和流量紅利的影響力正在漸漸退去。

看似在經歷了資本規模的集中式投入後,圍繞衣食住行等生活剛需展開的互聯網平臺劃江而治幾成定局,但網易通過網易考拉海購、網易嚴選、網易味央、網易美學等產品再次刷新認知,互聯網企業將在中產消費升級和用戶體驗訴求加大的趨勢中重新洗牌。

電商平臺的價值不僅在於一時的銷量,更在於洞察消費趨勢。網易考拉海購是以黑馬姿態殺入跨境電商混戰的。無論是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或是從傳統剛需商品向改善日常生活品質的細分需求商品的升級,都在促進跨境電商的二次迸發。

做好跨境電商服務,需要面臨著海外商品的產業供應鏈(涉及商品品質、價格),倉儲物流,海關商檢,政府政策,售後退貨服務等諸多問題,高門檻的要求也成了檢驗互聯網企業跨境電商實力的衡量標準。除了“自營”為主的模式、“假一賠十”和“次日達”等創新外,網易考拉海購離不開的支持,自然是網易集團運作下的品牌、資本、商業模式等。

後續網易嚴選被推出。主打匠心的“網易嚴選”是網易自營ODM生活電商品牌。嚴選由於掌握了產業鏈上游的設計與製造環節,便擁有了更強的定價權。嚴選模式風靡後,小米跟上了米家有品,阿裡上線了淘寶心選,騰訊也推出了企鵝優品。

8年前,網易宣佈養豬進軍農業,被視作是”作秀“和”玩票“性質。近兩年,每到烏鎮互聯網大會,丁磊都會用味央豬肉宴請互聯網大佬們,馬化騰曾誇其“肥而不膩”,張朝陽稱它“秀色可餐”,雷軍則覺得“入口即化”。2016年底,網易味央黑豬肉產品來了一個黑五大拍賣,拍出27萬身價,其正式上市後供不應求。

農產品一直以來都是剛需,但品牌化很弱,價格較低。中產階級對品牌和品質有較高要求,把農產品做成一個自營品牌,在未來會有很大的增值空間。自營加自建品牌的網易味央也許是未來農產品業的縮影。

除了物質層面,網易在內容消費升級上也有自己的打法。碎片化閱讀大潮之下,網易雲閱讀上線;比起巨無霸內容分發的嘈雜低質,網易LOFTER聚集了喜歡旅行、美妝、攝影、二次元的文藝青年與生活達人,讓他們與同好分享生活美學;線上教育方面,2010年網易推出了網易公開課,此後陸續推出易雲課堂和中國大學MOOC。

在知識經濟大行其道的2017年,網易走的依然是差異化路線,出爐了網易蝸牛讀書。網易蝸牛讀書跳出普通電商和大眾閱讀平臺對紙質書電子書誰生誰死的糾結,回歸關注閱讀的本質,開闢了“時間付費”模式。

在內容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中,不能形成品質認知入口,只是將流量在用戶身上無底線變現,最終會被用戶拋棄,有流量而無價值。網易花大力氣在內容環節,是一個笨辦法,但對今天的互聯網來說,卻是最有效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企業開始明顯出現分化,我們大致可將其分為兩類,一者與傳統企業合作共生的基礎上,尋求價值變現,新零售和雲技術(to B)是其中的代表。二者回歸產品服務,延續原有互聯網線上優勢,打造排他性競爭力。

以前我們還會議論說,下一個顛覆BAT的企業會是什麼,但現在這種聲音越來越小了,能融入巨頭的生態,已經了不起。目前來看,雖然新生互聯網企業仍在具體垂直領域做出不少創新式切入,但是相較過去,即缺乏流量爆發的破壞式推動,又缺乏資本規模投入的持續性。在未來可期的五到十年裡,能夠通過單點突破再產生裂變從而對BAT造成威脅的企業,可能都需要擁有類似網易這個體量和清奇打法的先決條件。

過往隨手看:

移動FM的戰場,

終於轉向頭部付費內容爭奪

二十年,江湖一夢

吳懟懟,虎嗅、鈦媒體、介面、i 黑馬等專欄作者

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和文娛行業個性解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