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不發生這件事李自成就不會起義了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 自幼家境貧寒。

小的時候, 他喜歡騎馬射箭, 舞槍耍棒, 練得一身好武藝。 後來, 父親死了, 他就到銀川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擇站當馬夫。 由於他待人熱情, 驛卒們都很喜歡他。 但是, 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 崇偵皇帝朱由檢為了節約國家開支, 對釋站進行改革, 精簡人員, 李自成因為丟失公文被裁員。

回到家後, 李自成又成為代替官府收租收稅的差使。 可是, 家鄉連年遭災, 收成不好, 老百姓吃飯都是問題, 根本交不起租稅。 當地有個大地主卻乘機放高利貸, 盤剝老百姓。 李自成見大家交不起租稅, 就自己借債把租稅交了。 不久, 大地主逼李自成還債, 李自成還不起, 大地主就把他告到縣衙, 並唆使官府把他抓起來打得半死, 還讓他戴著鐐銬在大太陽底下遊街, 想置他於死地。 後來, 在親友和老百姓的幫助下,

李自成被救了出來。 到了那年年底的時候, 李自成一怒之下把大地主給殺了。 接著, 因妻子與人通姦, 他又殺了妻子。 兩條人命在身, 他知道官府不會放過他, 於是同侄兒李過逃到甘肅當了兵。

在軍隊裡, 李自成表現十分突出, 不久便被提升為軍中的把總。

1682年冬天, 朝廷從甘肅調一支軍隊到北京去。 當這支軍隊來到金縣(今陝西愉林)時, 士兵們由於領不到軍晌, 就到當地縣衙去鬧。 帶兵的將官出面鎮壓, 這時候, 李自成氣憤地站了出來, 把將官和縣官殺了, 發動兵變, 帶著幾十個兵士投奔到王左掛領導的農民軍, 當了一名頭領。

那時候, 各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 組成起義軍, 對明朝的統治構成了很大威脅。 朝廷一方面進行鎮壓, 一方面用高官厚祿招降農民軍將領。 王左掛禁不住誘惑, 投降了, 李自成只好投奔自稱“闖王”的高迎祥的起義軍。

高迎祥早就聽說過李自成的大名, 見他帶兵過來, 非常高興, 讓他擔任將官, 士兵們都叫李自成為“闖將”。

高迎祥與各地的起義軍聯合起來, 轉戰山西、河北等五省, 聲勢浩大。 為了圍剿起義軍, 崇禎皇帝調動各省官軍, 想把起義軍一口吃掉。

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 高迎祥和十三支起義軍的大小頭領在滎陽開會, 商量對策。 在會上, 大家議論紛紛, 有的認為官軍太強, 不宜正面迎戰,

不如打回陝西老家避一避再說, 有的認為不能貪生怕死, 應該拼死一戰, 有的一時拿不定主意。 這時候, 李自成站起來說:“只要士兵們肯拼命, 也能抵抗一下, 我們有十萬大軍, 官軍能拿我們怎麼樣?”

接著, 李自成說出了自己的主張。 他建議把起義軍分成幾路, 分頭出擊,各個突破,應對官軍的圍剿。大家聽後,都認為李自成說得有理,高迎祥也表示讚賞,同意了他的看法。於是,十三支起義軍分成六路,分工各不相同,有的拖住敵軍,有的流動作戰,有的正面迎擊。

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向東突圍,攻打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一路勢如破竹,不到十天,就拿下了鳳陽。隨後,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帶兵回到了陝西,打得明朝的官軍措手不及,狼狽不堪。這下朝廷震動了,崇禎皇帝又急又氣,下令各地官軍一定要把這支起義軍消滅掉。1636年,高迎祥帶兵進攻西安。陝西巡撫孫傳庭在一個山谷裡設下埋伏,把毫無防備的起義軍剿滅,高迎祥被捕犧牲。

起義軍失去了主帥,大家都十分沉痛,士兵們認為“闖將”李自成是高迎祥最信任的將領,加上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就一致擁戴他接替高迎祥,做了“闖王”。

從此,李自成帶領起義軍四處征戰,活躍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打擊官軍。每佔領一個地方,李自成就開倉放糧,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各地的饑民紛紛投靠,絡繹不絕,於是民間就有了“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起義軍越來越壯大,發展到百萬,李自成也威望大增,聲名遠揚。

崇禎皇帝命令總督洪承疇、巡撫孫傳庭率兵圍腳李自成,另外兩支起義軍的首領張獻忠、羅汝才都接受明朝招降,李自成手下的將領也有人叛變,這使得李自成的起義軍處境越來越困難,只能打一下換一個地方。

經過多年征戰,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了孫傳庭的主力,進攻西安。1644年初,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3月份便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然而,攻佔北京後,接連的勝利使李自成驕傲自大,不思進取,他又縱容下屬搶掠,喪失民心。

吳三桂引清軍人關後,與李自成發生了激戰,李自成被迫西逃。1644年12月,清軍出擊漳關。1645年,清軍用紅衣大炮攻破了潼關,李自成採取避戰的方式流竄,從襄陽到達湖北。同年4月,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武昌被清軍一擊即潰。5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時遇難。現在史學家大多認為李自成被一群拿鋤頭、鐵鏟、鐮刀、扁擔的鄉民誤殺。

分頭出擊,各個突破,應對官軍的圍剿。大家聽後,都認為李自成說得有理,高迎祥也表示讚賞,同意了他的看法。於是,十三支起義軍分成六路,分工各不相同,有的拖住敵軍,有的流動作戰,有的正面迎擊。

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向東突圍,攻打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一路勢如破竹,不到十天,就拿下了鳳陽。隨後,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帶兵回到了陝西,打得明朝的官軍措手不及,狼狽不堪。這下朝廷震動了,崇禎皇帝又急又氣,下令各地官軍一定要把這支起義軍消滅掉。1636年,高迎祥帶兵進攻西安。陝西巡撫孫傳庭在一個山谷裡設下埋伏,把毫無防備的起義軍剿滅,高迎祥被捕犧牲。

起義軍失去了主帥,大家都十分沉痛,士兵們認為“闖將”李自成是高迎祥最信任的將領,加上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就一致擁戴他接替高迎祥,做了“闖王”。

從此,李自成帶領起義軍四處征戰,活躍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打擊官軍。每佔領一個地方,李自成就開倉放糧,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各地的饑民紛紛投靠,絡繹不絕,於是民間就有了“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起義軍越來越壯大,發展到百萬,李自成也威望大增,聲名遠揚。

崇禎皇帝命令總督洪承疇、巡撫孫傳庭率兵圍腳李自成,另外兩支起義軍的首領張獻忠、羅汝才都接受明朝招降,李自成手下的將領也有人叛變,這使得李自成的起義軍處境越來越困難,只能打一下換一個地方。

經過多年征戰,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了孫傳庭的主力,進攻西安。1644年初,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3月份便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然而,攻佔北京後,接連的勝利使李自成驕傲自大,不思進取,他又縱容下屬搶掠,喪失民心。

吳三桂引清軍人關後,與李自成發生了激戰,李自成被迫西逃。1644年12月,清軍出擊漳關。1645年,清軍用紅衣大炮攻破了潼關,李自成採取避戰的方式流竄,從襄陽到達湖北。同年4月,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武昌被清軍一擊即潰。5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時遇難。現在史學家大多認為李自成被一群拿鋤頭、鐵鏟、鐮刀、扁擔的鄉民誤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