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私搭亂建”變身文化牆,廢棄坑塘成了景觀帶,你猜這是哪?

白牆灰瓦、綠植成排、街道整潔、小橋流水……僅一年多的時間, 密雲區東邵渠鎮西邵渠村就在一場環境綜合整治建設中, 徹底告別了過去污水橫流、私搭亂建的髒亂現象, 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據瞭解, 西邵渠村屬於淺山區村, 雖然該村基礎設施相對完善, 但由於侵街占道、私搭亂建現象普遍存在, 且沒有鋪設污水管道, 導致生活污水常年沿街流淌, 不僅嚴重影響了村域環境, 更對村民出行造成安全隱患。

“環境綜合整治, 西邵渠村勢在必行。 ”說這話的是西邵渠村黨支部書記趙青山。 他告訴記者, 為把讓西邵渠村建成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生態良好的美麗鄉村, 他們借著全區疏解整治促提升和農村環境建設三起來等重點工作的東風, 舉全村之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去年初, 他們決定先從“地下”污水治理、“地上”拆除違建著手開展環境整治工作, 先後集中鋪設了7580米污水管道, 使生活污水從地下管道匯至汙水處理站集中處理, 有效控制了農村污水橫流的現象。

同時, 該村對涉及私搭亂建的88戶村民進行引導, 通過黨員帶頭示範的方法, 僅用了1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60戶違法建設的拆除工作, 拆除面積達1600餘平方米。 過去的柴火堆挪走了, 因此裸露的地面全部被硬化, 大街小巷的民房也設計成灰瓦白牆景觀, 再畫上各式各樣的文化宣傳語, 農村街巷環境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 該村對村北一處占地約2000餘平方米的廢棄坑塘也進行了綜合治理。 “過去坑塘周邊私搭亂建的現象非常嚴重, 而且那幾乎就是村民亂堆亂放柴火、垃圾的特定場所。 ”趙青山告訴記者, 通過拆違和重建, 廢棄坑塘周邊鋪起了透水的石板路、栽植了整齊的綠植, 更在坑塘上建起了觀光橋和避暑涼亭, 儼然成了村裡的地標性建築。

現如今, 西邵渠村的污水沒了, 環境好了, 空氣新鮮了, 過去無人問津的廢棄坑塘, 成了村民茶餘飯後休閒、遛彎的好去處。 通過環境綜合整治, 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都得到了提升。

據瞭解, 不久前該村依靠周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現有的村域環境, 已吸引不少企業前來洽談投資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咱們村整治環境有了青山綠水,肯定能帶來金山銀山。”趙青山堅定地說,接下來,該村將利用外來資本和村內100多處閒置農宅發展中高端民俗旅遊,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已吸引不少企業前來洽談投資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咱們村整治環境有了青山綠水,肯定能帶來金山銀山。”趙青山堅定地說,接下來,該村將利用外來資本和村內100多處閒置農宅發展中高端民俗旅遊,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