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南植物園在熱帶森林恢復中植被和土壤碳庫變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熱帶森林是重要植被和土壤碳庫, 其土壤碳庫與大氣碳庫相當。 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 熱帶森林經歷了大規模土地利用變化, 約有一半的熱帶森林被砍伐變為農田或次生林。 因此, 瞭解這一土地利用變化過程中植被和土壤碳庫的變化對準確估算森林碳庫功能的變化至關重要。 傳統觀點認為熱帶森林轉變為次生林或人工林後, 其植被碳庫的恢復時間約為50-100年, 而土壤碳庫並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IPCC的幾次評估報告在計算大尺度森林土壤碳庫變化中都將熱帶人工林和次生林的土壤碳庫設為與原生森林土壤碳庫相同。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小良站科研人員王法明副研究員與李志安站長(通訊作者)等利用站區具有50多年歷史的熱帶森林恢復序列樣地(天然林、次生林、桉樹人工林以及未恢復光裸地), 結合站區歷史的土壤監測資料, 評估了不同恢復序列樣地中植被碳庫和土壤碳庫的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次生林的植被碳庫經歷了50多年的恢復已經與天然林相差不大, 而土壤碳庫還有很大差異, 僅為天然林的60%左右(0-60 cm)。

科研人員進一步利用土壤碳天然同位素豐度的差異以及土壤碳分組方法, 更加詳細的瞭解了恢復過程中新老碳組分在土壤中的分佈特徵及其隨恢復過程的變化。 結果表明次生林表層土壤碳庫總量儘管和天然林類似,

但其難分解的老碳組分遠小於天然林(圖2), 而且在深層土壤中這一差異更大。 此外, 該項研究還表明人工林由於經常的人為干擾(砍伐收穫), 極大的降低了其土壤固碳能力, 與次生林相比, 僅為後者的碳庫的一半左右。 這一結果表明IPCC用來估計大尺度的熱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土壤固碳量的預設值很大程度上高估了次生林和人工林的土壤碳庫儲量。

相關研究結果目前以“Tropical forest restoration: fast resilience of plant biomass contrasts with slow recovery of stable soil C stocks”為題線上發表在英國生態學會期刊Functional Ecology(IF=5.6)。 論文連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435.12925/full

圖1. 華南植物園小良站典型的生態恢復序列(A:光裸地;B:人工林;C:次生林)

圖2. 小良站不同恢復序列樣地中土壤碳庫不同組分的新老碳比例(BL:光裸地;EP:人工林;SF:次生混交林;NF:自然林)

( 王法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